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新常态下对于检验检测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7-12-28 10:30:08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新常态下对于检验检测产业发展的思考

——以湖北荆门市为例

文 李旭

检验检测衡量质量水平,作为国家四大质量技术基础之一,201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的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均涉及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夯实质量技术基础”的要求,湖北省的质量强省战略也明确提出了完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的目标。检验检测产业如何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从粗放型、数量型、扩张型转到集约型、质量型后如何发展检验检测产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检验检测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集设计研发、检测认证与标准创新于一体是检验检测产业业态的主要特色,检验检测是主流。上游的检测设备、测量仪器、智能控制系统、检测试剂材料等行业,下游的终端工业品和消费品制造(提供)商与检验检测行业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检验检测产业链。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2016年底,来自湖北省检验检测机构公众服务系统的信息表明:该市现有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66家,机构数量位居全省第7位。机构的性质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社团和其他5大类。66家检验检测机构中,车检机构18家;建设、水利、交通等工程领域检测机构11家,食品医药类检测机构7家,农牧渔林行业检测机构7家,环保行业检测机构7家,供水及国土资源行业检测机构4家,石油化工及建材轻纺行业检测机构4家,综合性及其它类8家。农牧渔林、环保、食品医药类检测机构成立时间较早,行政色彩浓厚,各县市均匀分布,其它机构多为民营机构,以独立企业法人形式存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些机构满足了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检需求,为加强质量监管,促进产业发展,支撑自主创新、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基本只能提供检验检测服务,设计研发、标准创新涉猎很少。面对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该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 “小、散、弱”的特征明显

目前荆门市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尚未形成。全市66家检验检测机构中检测技术人员10人以下的有25家,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以下的有12家,近一半的检验检测机构仅开展物理性能检测,仅3家检验检测机构通过CNAS认可,66家检验检测机构没有一家首位优势特别明显,呈低水平同质化的发展态势,检验检测能力低端供给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矛盾突出,复混肥料质检所能够检,土壤肥料工作站也能检,生活饮用水疾控中心、质检所、药检所、环境监测站、水质监测站都能检,但没有一家机构能检全标准要求的106项指标。面对检测需要多样化、早期化和微量化,检测技术向精确、快速在线、智能、高通量、非定向发展的趋势,以及检测评价向质量演化、寿命控制、定量可靠方向发展的要求,该市的检验检测能力水平明显落后。检验检测供给侧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和能力短板,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业态单一、体系亟待完善

检验检测作为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一种重要业态,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整的体系应包括设计孵化、检验检测认证、标准研修、培训考试、仪器设备耗材展示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该市的检验检测产业仅停留在终端产品的检验检测服务上,还不能提供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计量等系统服务。计量、检测技术及标准研制与应用还很薄弱。检测装备的研发、认证认可等领域还尚属空白。

三、体制机制不灵活、行业壁垒较多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的该市检验检测产业正在形成,作为该市检验检测产业母体的检验检测机构,近一半属于事业单位性质隶属于行政主管部门,存在行政色彩过浓,政事不分,体制机制不活的问题,主要体现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检验检测人才队伍的影响,许多机构没有自主的选拔用人权和激励性的收入分配权,导致优秀的人才进不来,不需要的人没有畅通的出口,严重影响了这类机构的活力与创新。部门垄断各行其是互不认可的问题也很突出,质检所出具的钢筋,砖瓦检验报告建筑工地上不予认可,必须提供建设工程质检机构的报告,疾控中心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食药监部门不予认可,必须提供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报告,这样部门之间互不相认,增加了重复检验的无效劳动,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了检验检测产业的健康发展。

正确把握检验检测产业发展的

机遇和趋势

总体来看,新常态下,我国的检验检测产业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常态下,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旧发展方式正让位于以转型升级、生产率提高、创新驱动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可持续性、包容性发展。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亟待解决,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借助检验检测手段可以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和辐射,给产业发展带来技术外溢效应,提升创新驱动力,从而为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科学的制度安排。新兴产业及新兴市场的形成发展,新技术的持续升级,带来了新的检验检测服务需求,也为检验检测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加快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运用,全面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将是检验检测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必由之路。这些新机遇为我国的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检验检测是我国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角度看,还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发展的8大高技术服务业和11大生产性服务业之一,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根据发达国家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及新常态下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和经营国际化的态势。

我国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的趋势:

一是主体身份明确业务边界清晰。今后由财政保障的公益性属性和自负盈亏的经营属性会严格分开,前者主要为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和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为重大国计民生项目提供技术服务,以及提供其它不宜由市场机制提供的检验检测服务,后者主要依据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等对商品性能进行市场化检验检测,并向客户提供根据数据对商品质量的符合性做出科学、公正的合格评定,协助市场主体共同履行质量主体责任。

二是机构规模化业务市场化。为适应市场的竞争和客户需求检验检测机构会加快业务整合和资产兼并步伐,通过区域整合及跨层级跨领域整合,减少数量壮大规模提升实力。一些机构由单一合格评定服务向综合型复合型合格评定服务发展。随着市场体系的日益成熟,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政府将更多的检验检测业务转变为市场化业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带动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管理、服务和品牌全面升级,检验检测走向产业化和市场化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是服务品牌化标准国际化。经过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改革成为名副其实第三方机构后,检验检测机构更加注重自己执业的声誉和服务的品牌,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效益。检验检测行业做大做强做优者将成为行业的“领跑者”。检验检测认证标准的国际化与多边互认不断扩大能使厂商经过一次检验检测认证就能获得多国通行的证书。检验检测标准的国际化使得在标准制定中有较多话语权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够主导发展方向,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适应新常态加快检验检测产业的

改革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适应新常态检验检测产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快发展。

一、 加大整合力度 提高检测能力

鉴于目前检验检测机构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体制机制僵化,行业壁垒较多,条块分割明显诸问题。首先要适应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做好检验检测机构的整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8号)的要求整体推进。当前湖北荆门市结合本地实际整合市级检验检测机构,设立了荆门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政府公益性检验检测机构。新成立的检验检测中心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设的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设的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市农业局下设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市粮食局下设的市粮油检验中心,市畜牧兽医局下设的市兽药饲料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整合而成。整合成的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是政府公益性机构,该平台将强化风险监测、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在产业和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重大质量技术争议、社会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技术作用发挥中切实发挥政府实验室应有的作用。通过整合部门垄断行业壁垒解决了整体效能提高了,但区域壁垒还是存在,能力水平还是相对低下,如何解决?必须科学规划,做强做大,推行跨层级、跨区域协作或整合。市检验检测中心与省级质检机构和县市级质检中心,可以先建立协作的关系,错位发展、互补业务,时机成熟,进一步整合融合。实现“专业化提升,规模化整合,市场化运营,国际化发展”的目标,提升检验检测、科研创新、标准研制和综合服务四种核心能力。民营检验检测机构也要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实力。

二、加强产业建设 提高行业效能

新常态下,随着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大量涌现。检验检测产业要根据产业布局以及供给侧结构调整和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品质生活需求,通过引进、自建急需的检验检测项目,完善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体系。在新材料、新能源、重大装备、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食品农产品安全、化学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检验检测能力有所完善和突破。支持传统领域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完善专业化服务网点建设。应对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制造的发展趋势,推动中小微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填补生产和生活末端的检验检测需求。积极打造“互联网+检验检测”新业态,在信息安全、物联网产品、电商服务等领域率先试点。推动检验检测和认证一体化发展,从提供单一合格评定服务向综合合格评定服务及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发展,逐步提高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技术咨询、标准研制、培训等增值服务比重。实现打造研发设计孵化、检验检测认证、标准研修、培训考试、仪器设备耗材展示销售及销后服务“五大功能平台”于一体,全产业链的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产业。

三、 顺应市场化趋势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作为服务性行业,品牌与公信力是检验检测机构最为重要的资产之一,特别是没有政府背景的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公信力更是其生存之根本。本着客观、公正、准确、科学、高效的原则,检验检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但是当前一些机构见利忘义、置信用和职业操守不顾,不同程度地存在短期和投机行为,比如超资质范围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测结果和报告,有的甚至伪造检测数据,出具假报告和假证书等,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做出种种损害客户和社会的欺诈行为,造成严重的信用危机。公信力的差异化,将使得检验检测机构在一个同质化的市场中构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为此当前检验检测机构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信用观念和意识,增强社会责任。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和征信系统,为检验检测行业信用状况记载和查询提供一个基础平台。同时要加强法治建设,加大对信用危机和破坏事件的惩处力度。

四、创新发展理念 提供配套支持

坚持不懈优化政策引导、加快建立行业发展政策与财政、金融、土地、产业政策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检验检测平台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检验检测发展基金。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等配套政策落实。限制政府对从业机构经营决策的干预,切实维护其自主经营权,拓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从业机构上市融资,发行债券。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责任编辑: 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