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焦守广 通讯员 姬翔
作为人体中唯一的辅酶Q类物质,辅酶Q10最早于1957年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Frederick Crane教授在牛的心脏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发现。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综合内科主治医师董峰介绍,人体内辅酶Q10在心脏中的浓度最高,主要来源于食物补充及自身合成,不仅可作为细胞代谢和细胞呼吸激活剂,而且还可以作为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剂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辅酶Q10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抗氧化应激作用
还原型辅酶Q可脱去电子被氧化成氧化型辅酶Q,因而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并且可以抑制自由基对生物膜的损伤。辅酶Q10还可以通过与维生素E的协同作用清除自由基,能在不同氧化应激条件下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
2、心血管保护作用
辅酶Q10在心肌细胞中含量丰富,能促进缺血心肌的氧化磷酸化,降低线粒体耗氧量,提高细胞内ATP的产生效率,从而改善缺血状况下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及功能,有助于缺血后心肌的恢复等。
3、抗动脉硬化作用
辅酶 Q10通过影响核因子-kB起到抗炎、抗血管增殖作用,参与动脉硬化的防治。研究显示,血浆辅酶Q10水平≥0.52umol/L的个体冠状动脉疾病风险较低。
辅酶Q10需额外补充吗?
膳食补充辅酶Q10是提高个体辅酶Q10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动物内脏(心、肝、肾)、牛肉、猪肉、秋刀鱼、沙丁鱼、黑鱼、花生和大豆等食物中含量相对较高。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一般不会有辅酶Q10缺乏的问题。因此,不建议健康人群使用药物性的辅酶Q10进行补充。
在某些心脏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的治疗过程中,可以补充辅酶Q10进行辅助治疗。一般有效规格剂量为10mg,推荐剂量为每次10mg,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