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市场监管>>特种设备>>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推动特检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纪实
2019-11-04 15:01:34 中国市场监管报

同心追梦铸辉煌 奋发进取续华章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推动特检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纪实

 

牢记初心使命 坚守安全底线

四秩铸辉煌,今朝续华章。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迎来建院40周年。时光如梭,忆往昔成就斐然;岁月如歌,看今朝硕果满园。回首中国特检院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又是一部满怀理想、不辱使命的发展史。

建院以来,中国特检院锻造并发扬“四特精神”,勇挑重担、勇往直前、勇于拼搏、勇立潮头,铸就“中国特检”响亮品牌。我们攻坚克难,解决系列全国性、普遍性、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引领行业勇攀科技高峰;我们不辱使命,推动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做好行政许可、事故调查等技术性和事务性工作,支撑安全监察坚实有力;我们坚守初心,瞄准特种设备前沿高端领域,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切实做好重大保障和援助检验,公益服务力保公共安全。中国特检院的发展历史证明,只有坚守“保安全、促发展”的初心使命,聚焦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主业,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中国特检事业才能快速健康发展。

面向未来,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必须重整行装再出发。当前正处在市场监管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特检体制改革多重叠加的关键时期,正处在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的创新时代,奋斗的征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用勤劳的双手继续拼搏和创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抓住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两条主线,建队伍、拓业务、强基础、提能力、严管理,爬坡过坎、砥砺奋进,推进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把中国特检院建设成为特种设备领域国内权威、国际一流的科研技术机构。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中国特检院将继承历史经验,发扬优良传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团结拼搏,努力奋斗,为坚守特种设备安全底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再作新贡献!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院长 刘三江

开拓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于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隶属国家劳动总局,1998年划转至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划转至国家质检总局,现隶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主要承担三方面职责:一是组织科研攻关,承担基础科学研究、重大仪器设备研发,解决行业共性关键和重大疑难技术问题,承担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发展规划等研究工作;二是支撑安全监察,承担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研制工作,为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调查、风险监测等工作提供支撑保障;三是提供公益服务,开展监督检验、定期检验、风险评估、安全评价等,参与重大活动、重大工程安全保障工作,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援助性检验。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内设机构31个,其中职能部门8个、检验部门13个、研究部门10个。同时,承担总局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办公室、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压力管道安全技术中心日常工作。获批组建总局2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中心。现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近500名,硕士博士近40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具有各类检验检测资格1600余人项。和平里院区办公用房1.7万平方米。顺义院区国家实验基地占地108亩,一期5.6万平方米已投用,规划建设16个研究中心、68个实验室。现有各类仪器设备及软件5900余台套,总价值3.8亿元。

特种设备关乎国计民生,与工业生产、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具有较大危险性,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意义重大。国务院在推进“放管服”改革过程中,强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特别要求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涉及人民生命安全、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加强监管。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作为特检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头羊,坚持科技创新,提供公益服务,引领行业发展,充分发挥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作用,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锐意进取,推动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40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特检院正式成立。40年来,几代特检人经历过风雨,遇到过坎坷,遭受过挫折,但始终坚守“保安全、促发展”的初心使命,坚持“科技立院、人才兴院”的发展理念,迎难而上、顽强拼搏、锐意进取,推动特检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从当初的十几人到今天近千名科技人才队伍,从当初的泥地工棚到今天数万平方米的国家先进实验基地,从当初的榔头钢尺到今天先进智能检测装备,从当初的锅炉压力容器到今天八大类特种设备全覆盖,从当初的蹒跚起步到今天一些领域国际领先,中国特检院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走来,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发展成为综合实力领先的国家级特种设备检测研究机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院以来,中国特检院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特检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道路,锻造形成了凝心聚力、特色鲜明的“四特精神”,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在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特检文化的熏陶和感召下,特检人不断传承和发扬“四特精神”,在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

2018年4月,中国特检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成为本年度唯一一家中央国家机关单位获奖者。2019年,中国特检院压力容器事业部获2017至2018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荣誉。中国特检院一批又一批优秀特检人、优秀特检集体不断树立起特检卫士的典范和标杆,向全行业、全社会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为“中国特检”增添了更灿烂的光辉。

攻坚克难,引领行业勇攀科技高峰

作为行业领军人,中国特检院始终把特种设备安全科学研究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深入探索新技术应用,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引领和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建院以来,中国特检院累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80余项。中国特检院牵头组建特检行业科技协作平台,共组织全国150余家单位、上千人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围绕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解决了一系列全国共性关键技术难题。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力促进了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七五”期间,中国特检院通过安全评定方法研究,解决了全国40万台锅炉压力容器带病运行难题,保障了全国工业企业的平稳运行。“九五”期间,针对全国近80%工业管道存在超标缺陷的问题,中国特检院为普查整治提供技术方案,避免了大量事故及经济损失。进入“十一五”,中国特检院研究内容从承压类特种设备拓展到机电类特种设备,首次实现八大类特种设备全覆盖,研究领域也从“硬技术”拓展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治理研究等“软科学”。

“十二五”期间,中国特检院在科研项目数量、人员投入、研究覆盖面等方面均稳步增长,同时全面引入风险理念,创新检验方法,解决大型石化成套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的瓶颈问题,并推动在安全监察中引入可接受风险概念,促进安全监管模式创新。

进入“十三五”,中国特检院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顶层设计和科研立项工作,牵头组织130余家单位的240余名专家,共同编制了70万字的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2025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公共安全专项”“重大仪器专项”和“科技冬奥”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中,中国特检院牵头承担的项目达到15项,承担课题13个,再创历史新高。

从“一穷二白”到硕果累累,中国特检院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在多个领域开创了行业先例。建院以来,中国特检院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和行业协会奖励185项。

忠实履职,有力有效支撑安全监察

中国特检院承担着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研制工作,为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调查、风险监测等工作提供支撑保障。中国特检院牵头组织全国产学研用等多领域专家,以战略思维系统思想为指导,对国内外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准进行系统比较和综合研究,提出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框架。

建院以来,中国特检院受总局委托,参与特种设备有关立法工作,组织研究起草安全技术规范99项,组织制定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350余项,不断完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中国特检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与ASME等相关国际标准组织、TUV国际检验检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无损检测国际标准制定、中国材料标准国际互认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作为行业领军人,中国特检院肩负着为全国特种设备事故调查提供技术支撑的职能,配合总局开展事故调查和统计分析,建立全国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技术体系,指导地方构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技术体系。无论是2013年“6·3吉林德惠禽业特大火灾”,还是2018年“6·10中缅管线爆炸”,在受委托开展事故调查的过程中,中国特检院均第一时间选派专家赶赴现场,根据实际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深入开展设备失效机理和事故原因分析,界定责任,防范风险。

中国特检院还承担着总局行政许可的技术性和事务性工作,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我国法律制度,累计对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制造企业开展技术评审,把好进口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关,维护了我国监管制度的权威性。

不辱使命,公益服务力促安全发展

中国特检院认真履行公益职责,瞄准特种设备前沿高端领域,以高参数、高风险、高技术特种设备为重点,提供安全保障技术解决方案,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国民经济重点领域。

中国特检院率先开展全国最大高压洗涤器和尿素合成塔驻厂监检,率先应用声发射技术实现压力容器不停车检验,组织超临界大型电站锅炉、长输油气管道、大型游乐设施、长管拖车法定检验等,开创了诸多行业先例。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特检院在中石化等企业大型石化成套装置中推广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将检验周期由2至3年延长到4至5年,既有效保障安全,又为企业节约成本累计近百亿元。

多年来,中国特检院敢于担当国家公共安全公益使命,支撑重大活动、重大工程,切实做好重大安全保障。按照总局部署,中国特检院参与汶川地震和南方雪灾等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北京奥运会、G20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和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核电站建设等重大工程安全保障任务,为全国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燃煤锅炉节能减排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安保工作中,中国特检院保障天安门广场索道摄像系统等特种设备安全。最近经科技部立项,中国特检院牵头开展2022冬奥关键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保障技术研究。

近年来,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特种设备检验资源不足的突出问题,中国特检院组织地方特检机构开展援助检验工作,有效提升了西部地区特种设备检验覆盖率,促进西部地区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的开展。与地方监管部门在青海建立技术中心、高原能效测试实验室,完善援青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青海省特种设备检验力量不足的突出问题。

豪情满怀,新时代重任在肩迎挑战

进入新时代,处于新老交替阶段的中国特检院重任在肩,豪情满怀。面对体制改革和科技变革两大挑战,中国特检院把握机遇、顺势而为,优化发展目标,抓好两条主线,推进重点工程,引领特检事业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发展目标。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特检院事业发展由注重速度和规模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公益效益要好,支撑监管、重大保障、公共服务、引领行业的作用充分发挥,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业务结构要优,科技创新、规范标准、检验检测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更大程度地向高端技术服务转型升级;技术能力要强,保持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技术水平,具备“国家队”的真实力、硬本事;人才水平要高,拥有本领域一流领军人才,打造专业化高层次的人才体系和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抓好两条主线。一手抓科技创新,继续拓展科研的高度、广度和深度,聚焦国家层面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刻苦攻关,特别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前瞻性布局,实现引领性突破,探索构建“智慧监管”和“智能检验”新模式,促进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手抓制度创新,继续深入研究事业单位改革和特种设备检验改革,参考国外非营利性机构和国内法定机构运行模式,积极探索非营利性机构改革路径,既不断增强公益保障能力,又不断增强事业发展动力。

推进重点工程。在抓好各方面工作的同时,着力推进“五个一”工程。一是构建一张智联网络。探索建立特种设备大数据中心,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特种设备智能网联,在长管拖车、游乐设施、起重机械等领域先行试点,逐步实现智能检验,并为智慧监管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二是深化一项重点改革。按中央和总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坚持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性质,坚持非营利机构定位,强化公益属性,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市场化机制,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三是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实施领军人才培育工程,打破常规培养、引进一批行业拔尖人才,构建结构合理、梯次递进的高层次人才体系,尽早培养出自己的院士。四是建成一个一流基地。启动国家特种设备实验基地建设二期工程,建好总局两个重点实验室、两个工程技术中心,在无损检测等优势特色领域争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五是打造一个孵化平台。用好国家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加大机制创新力度,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重点在高端仪器设备及高技术服务等领域孵化培育科创企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40年来,中国特检院忠实履职、不辱使命。在新的征程中,中国特检院将继承建院以来的底蕴积淀,继往开来、奋发进取,守初心、担使命,保安全、促发展,不断把特检事业推上新的台阶,再创辉煌!

□李秋菊 左 珊

(本版文字材料和图片由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提供)

(责任编辑: 六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