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少不了吃吃喝喝,那该如何兼顾营养、健康和美味呢?不同人群的营养膳食该如何科学搭配呢?今天就谈谈春节期间吃喝那些事儿。
健康膳食五大原则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每日膳食包含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且每天需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要坚持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摄入300g的新鲜蔬菜、200~350g的新鲜水果,多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并搭配颜色深浅不一的蔬菜水果。摄入300~500g奶及奶制品,可选不同形式的奶及奶制品。
有选择地吃荤。过年期间大鱼大肉无法避免,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平均每天120~200g。减少肥肉、腌制、熏烤类肉品的摄入;烹调时尽量选择蒸、煮、炖、焖等方式。
少盐少油少糖。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饮酒要适量。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一般相当于450ml啤酒、150ml葡萄酒、50ml白酒、30ml高度白酒。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春节期间极易出现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的情况,要合理安排三餐,定时定量。每天主动、足量饮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女性每天喝水1500ml,少量多次,推荐喝白水或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老年人饮食建议
饮食不当、打乱原有的生活节奏、停止锻炼和擅自停用药物,是老年慢性病节日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食物越软烂越好吗?老人的咀嚼、消化能力较弱,建议多以软烂或细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粗粮吃得越多越好吗?老年人应注重粗细搭配、粗粮细作,但也不应摄入过多粗杂粮,否则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腹胀、消化不良,严重的还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
老人要少吃或不吃动物性食物?高脂肪、高热量的油腻荤菜的确不可多吃,但不吃动物性食物易导致贫血、低体重、肌肉过快丢失,从而降低抵抗力。可选择易消化、脂肪含量低的肉类,以鱼虾、去皮的鸡鸭肉为主,其次是猪牛羊精瘦肉。老年人要多摄入优质的蛋白质,例如鱼虾、禽肉、蛋类、奶类等动物性食物。
适合老年人的保健食品有哪些?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群体的生理功能逐渐减弱,易出现饮食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等问题,可适当选择合适的保健食品作为膳食补充。如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肽等。
儿童膳食推荐
三餐规律、食不过量、适量加餐。过年期间家长要注意合理安排孩子三餐饮食,可先吃些主食垫肚子;吃适量的鱼虾肉蛋保证营养;吃些蔬菜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既解腻,又做到营养均衡、食不过量。儿童胃容量有限,活动量大,容易饱也容易饿,可以在两餐之间适量加餐,加餐可以适量选择酸奶、水果、小糕点等,每次加餐的量不超过正餐的1/3。
零食、饮料限量吃。可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在两餐之间摄入少量的零食,优先选择水果、奶类和坚果等新鲜、易消化且营养卫生的零食,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瓜子、花生等坚果富含脂肪、矿物质、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其中脂肪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构成,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的良好来源;但油脂含量高,热量高,一次勿进食过多。肉脯类食物风味口感俱佳,但含盐量高,不建议儿童食用。饼干、巧克力、蜜饯、糖果、果汁饮料等零食糖含量高,过量食用易引起儿童龋齿、肥胖。儿童要少喝高糖饮料、碳酸饮料等,可以用白开水、牛奶、鲜榨五谷杂粮汁代替。
小贴士
酒品选购小提示。切勿选购标签标识不全、来源不明的白酒或未经检验检测的散装白酒,警惕饮酒导致甲醇中毒。自酿酒存在甲醇超标、微生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风险,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持,建议选择购买有品质保证的酒。
剩菜处理小技巧。不少人常将“饭菜放冷后进冰箱”,担心会伤冰箱或影响周围的菜。其实冰箱内温度传感器很敏感,很快可以降温。因此,建议剩菜剩饭尽快放进冰箱,减少细菌的繁殖。吃之前用干净的餐具先分装储存部分的饭菜,减少细菌污染。剩菜剩饭要分类储存,尤其需要与生食材分开,可避免细菌交叉污染,并且要用干净的容器密闭储存。剩菜剩饭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且吃前要充分煮熟热透。
汤圆食用小提示。汤圆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甜食,但不宜作为主食大量食用。制作汤圆的糯米中含的淀粉是支链淀粉,不易消化吸收,且其热量不容小觑。此外,煮汤圆时,最好是温热水下锅,不易破损的同时也能避免沸水翻涌破坏表面。汤圆(即使是无糖汤圆)升糖指数较高,不建议糖尿病人食用。
消费者如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请及时拨打消费场所公示的服务电话或12315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第一时间依法处置,全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本文由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和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联合执笔)
《中国质量报》【消费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