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走进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浩汉装饰装修工程有限公司,全自动中空玻璃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原片玻璃送入切割机,激光传感器实时检测着玻璃的平整度。“产品不良率从11%降到2.3%,海外订单排到明年一季度。”该公司法人周乔指着智慧管理平台上的质量数据曲线说,这场蜕变始于企业参与的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2024年6月,汉中玻璃产业入围全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第二批区域试点,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玻璃产业集群。这个年产总值超50亿元的产业带,正通过质量认证这把“金钥匙”,开启从传统制造向质量引领的跨越之路。
在陕西省市场监管局指导下,汉中市创新建立“1+3+5”推进机制,即1个市级工作专班统筹,省市县3级协同发力,5大保障体系护航。新机制试点启动会上,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认监处处长程刚表示:“我们配套100万元专项经费,就是要打造小微企业质量提升的‘汉中样板’。”
专班先后赴浙江、广东等地取经,对13家重点企业开展深度调研。据汉中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李炯介绍:“针对企业质量管理意识薄弱、检测手段落后等共性问题,我们制定了‘领跑者、并跑者、跟跑者’梯度培育方案。”目前,汉中市已有4家领跑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带动行业整体质量合格率提升15个百分点。
在汉中远骋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每片玻璃都贴着专属二维码。扫描即可查看原料来源、工艺参数、检测报告等全链条信息。“引入质量追溯系统后,客户投诉率下降80%。”该公司经理陈璞说。这正是汉中推行的“一码溯源”质量管控模式,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28项关键参数,实现质量问题的分钟级定位。
第三方认证机构专家团队驻厂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关键质量控制点128个。洋县万邦弘玻璃通过工艺优化,将中空玻璃密封合格率从92%提升至99.8%,能耗降低18%。“现在每平方米产品溢价5元,客户反而更满意。”该公司法人潘海欧算起“质量账”。
“既要当好‘店小二’,也要做好‘守门员’。”汉中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计玲说,该局实施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6家违规企业,下架劣质产品2.3万平方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该局推行柔性监管为12家企业延长整改期限,协调检测机构减免费用30余万元。
随着《建筑安全玻璃生产工艺规范》团体标准发布,“汉中玻璃”区域品牌价值凸显。预计2025年一季度,精深加工产品省外销售额同比将增长52%,中空玻璃西北市场占有率升至28%。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建材市场,印着“汉中制造”的建筑安全玻璃供不应求,海外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站在智能立体仓库前,周乔望着即将发往乌兹别克斯坦的货柜感慨:“过去拼价格,现在比质量。有了认证背书,我们的‘玻璃丝路’越走越宽。”这场以质量为支点的转型实践,正在秦巴山区书写着小微企业“提质促消费”的新篇章。(张亮 严晓菊 郑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