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在江南水乡的绮丽画卷中,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自古以来便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水乡的灵秀之气与农耕文明的深厚积淀相互交融,孕育出陶辛独特而迷人的美食文化。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某粮食加工厂应运而生,凭借着对传统工艺的执着坚守与对品质的不懈追求,在粮油加工领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成功获评省级“食安名坊”。
守艺弘道,承工艺文化之脉
自2011年创立以来,上述粮食加工企业矢志不渝地传承着皖南地区独有的“小榨菜籽油”传统工艺。从选料开始,便严格把关,只选用当地优质饱满的油菜籽,这些油菜籽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蕴含着大自然的精华。经过精心筛选后,油菜籽被送入古老的榨油设备中,历经蒸炒、压榨、过滤等多道工序,最终流淌出金黄透亮的菜籽油。这种传统工艺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而正是得益于这种传统工艺的传承,该厂生产的小榨菜籽油具备了“色泽金黄、浓郁醇香”的独特风味。该厂负责人奚智羚巧妙地将“陶辛水乡”的文化符号融入品牌之中,注册了商标,使产品承载了更多地域文化的深厚内涵。
政策护航,焕传统作坊新颜
2018年,《湾沚区食品安全“四项治理”整治提升行动三年计划》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精准施策,对小作坊提出明确改造标准与奖补细则。上述粮食加工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投入近30万元资金主动参与小作坊改造项目,本坑洼不平、尘土飞扬的地面,被换成了整洁光滑的环氧树脂地坪,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易于清洁,有效减少了灰尘和杂物的污染;陈旧落后的榨油设备被崭新的、效率更高的设备所取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该厂负责人奚智羚因此获得了4万元的专项奖补。这笔奖补资金不仅是对他积极改造的肯定和鼓励,更为工厂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提质增效,拓产业升级之路
如今,上述粮食加工企业已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它拥有自己的配套原料基地,生产加工场所和终端销售网点。农作物遵循绿色、生态的种植理念,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从源头上保证了原料的品质。在生产加工端,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产品符合高品质标准。在销售端,将优质的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全封闭生产加工,这种“从农田到餐桌”的闭环模式,既保障了产品质量,也让消费者享受到更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
从昔日那个毫不起眼、藏于街巷的“小油坊”,到如今成为行业标杆、备受赞誉的“食安名坊”,上述粮食加工企业的升级之路,不仅是一部传统工艺与现代监管完美结合的奋斗史,更是湾沚区推动传统食品小作坊向“精特美”方向发展的生动缩影。
未来,湾沚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深化“食安名坊”培育行动,探索“小作坊+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让这份独特的匠心味道跨越地域界限,飘香更远,为地方经济与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汪媛媛 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