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轻轻点击鼠标,监管人员便能查看被检查单位上传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资料;借助电梯远程监测装置,监管人员还能实时查看电梯运行状况;监管人员使用执法记录仪记录非现场检查过程并存档……这般科技感十足的场景,正是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特种设备非现场检查工作的日常写照。
近日,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首创试行特种设备非现场检查,并配套出台开展特种设备非现场检查的使用单位的合规指引(以下简称“合规指引”),依托特种设备信息化平台,运用“互联网+非现场检查”的方式,在确保检查有效性的同时,既提升了监管效能,又减轻了企业负担,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新范本。
科技赋能,监管效率跃升
“过去开展现场检查,光是查阅台账就要耗费大量时间。”黄浦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特种设备现场检查流程烦琐且效率不高。如今,依托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监管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该平台上,监管人员如同拥有“千里眼”与“顺风耳”,可以查看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总监和安全员设置,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和隐患排查治理记录,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应急演练记录等方面情况,节省了现场检查中企业找台账、监管人员查台账的时间。某物业公司表示,以前迎接检查要准备大量纸质材料,现在通过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就能完成大部分检查项目,既省时又省力,还降低了企业对检查行为的感知度。
智慧监管,电梯“云上”守护
在黄浦区某住宅小区,记者看到电梯轿厢内安装的智能监测设备正在实时采集运行数据,并通过上海市智慧电梯管理平台,形成动态监管档案。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借助该管理平台,为电梯安全监管装上了“智慧大脑”。
通过该平台,监管人员可以实时查看电梯检验检测情况、维护保养和故障检修情况以及远程监测装置运行状态。对于安装了具备实时视频监控功能的远程监测装置的电梯,监管人员还可以在被检查单位的配合下,对电梯的紧急报警装置、轿厢门防夹保护装置、显示信号系统等设备本体状况开展非现场检查,从而充分发挥了智慧监管作用,实现了电梯的“云监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上海市智慧电梯管理平台大大缩短了检查周期,提升了监管效率。
强化标准,落实主体责任
为确保特种设备非现场检查工作规范有序推进,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出台合规指引,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合规指引从依据和适用范围、基本要求、安全管理、电梯本体等方面,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按要求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运用特种设备信息化平台开展安全责任落实、隐患排查、应急管理等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引,在非现场检查推进“无事不扰”的同时,“一举双得”带动企业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夯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
非现场检查不是放松监管,而是转变方式。监管人员通过特种设备信息化平台等非现场检查手段,精准定位问题线索,合理规划现场检查重点,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现场检查频次,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少感”或“无感”的监管服务,实现“检查不扰企,服务不打烊”。
黄浦区市场监管局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特种设备非现场检查模式的应用,不断拓展监管领域与深度,以科技之力、智慧之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城市安全筑起坚实屏障。(来源:黄浦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