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中原质量强省最强音——河南省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促进质量强省战略工作纪实

中国质量报
2023-08-30 16:33:50

奏响中原质量强省最强音

——河南省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促进质量强省战略工作纪实

□ 宋晓霞 本报记者 孙中杰

2023年,全省156个县(市、区)全部开展质量强县活动,创建高潮迭起;牵头制定国际标准6项,国际标准参与度再创新高;围绕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区域品牌4大领域打造精品品牌,“美豫名品”成为河南的新名片……

一条条溪流,汇聚成汹涌澎湃的江河湖海;一个个细胞,裂变出生气勃勃的产业华章。河南省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在中原大地上拉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大幕。

催开质量强县“百花园”

7月14日,来自河南省12个县(市、区)的县长、副县长们,兵分两路,在河南省西峡县宾馆的两个会议室里进行着激烈陈述、答辩,不遗余力地要“考取”优异成绩,跻身全省质量强县示范县的行列。

开封市兰考县积极实施质量强县战略,依靠当地丰富的泡桐资源,通过技术创新、质量提升、标准引领、品牌带动、金融纾困等措施,将民族乐器和品牌家具产业做大做强,年产值分别突破30亿元、320亿元,建成豫东最大区域质检中心1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3个,省级以上工业品牌17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两个、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6个,质量奖单位19家。该县先后荣获“国家级出口木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泡桐及其制品生态原产地保护单位”“河南省木制品出口基地”等国家级荣誉26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泡桐经济”。


河南省副省长孙运锋(前排中)在平顶山市考察调研质量强市工作。 张六一 摄

信阳市淮滨县立足拥有河南境内淮河第一大港的优势,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开通集装箱航线5条,完成货物吞吐量417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同时加速船舶制造产业提升,全年建造各类船艇615艘,产值38.2亿元。商丘市睢县在制鞋产业上持续发力,全县制鞋及鞋材配套工贸企业596家,产值已近200亿元,被授予“中国制鞋产业基地”。休闲运动鞋年产能3.5亿双,国内每4双休闲运动鞋就有1双“睢县制造”。

新乡市长垣市聚焦特色产业,持续打造“中国起重机械名城”“中国医疗耗材之都”“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厨师之乡”,成功培育省长质量奖3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1个。焦作市武陟县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要素资源,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推动构建了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造纸及纸制品为主导,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并重的产业格局。

平顶山市叶县通过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激发出企业极大的创新活力,2022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7家企业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企业成为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数量均居平顶山市6县市第一。南阳市西峡县通过实施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奖励和实验室建设补贴等措施,每年各方面投入质量建设的资金达10亿元以上,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4个、国家认可实验室(CNAS认证)9家、省级资质认定检测机构15家,助力1家企业获全国质量标杆称号,1家企业获省长质量奖、5家企业获市长质量奖,5家企业跻身河南省制造业百强。

……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兴,国家强。”近年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相继与许昌市等11个市人民政府签订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全省156个县(市、区)全部开展质量强县活动,9个市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44个县(市、区)获批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县示范县”,7个城市被评为“全国质量魅力城市”。许昌市、兰考县分别被国务院确定为2018年、2022年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质量强省的大花园里百花盛开,绽放出一朵朵靓丽的“县域经济之花”。

跑出标准河南“加速度”

7月28至29日,第九届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郑州召开。由中南钻石有限公司(南阳)、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主导起草的ISO24437《超硬磨料冲击韧性测定方法》和ISO/NP6031《功能性填料聚合物增强用纳米金刚石》两项国际标准获批立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成绩更喜人,伏笔可追溯。2021年12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河南省委作出标准河南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在2022年9月召开的标准河南建设工作会议上,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指出,要把标准河南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全局性工作、系统性工程,把准发展方向,抓实重点任务,推动标准河南建设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两个确保”奋斗目标提供强力引领和坚实支撑。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景劲松(右二)在新乡长垣市,专题调研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贾秀宝 摄

按照要求,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认真履行省委标准河南建设工作专班牵头单位职责,牵头起草了《关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建设标准河南的意见》《关于支持标准河南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推动将《河南省标准化条例》列入2023年河南省人大立法审议项目,协调省财政每年安排标准河南建设专项经费。同时紧扣“十大战略”,部署十大标准化重点工程,在顶层设计上绘蓝图,在贯彻落实上出实招,在支持保障上做加法,标准河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为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提高标准质量,河南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优势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在国际(国家)舞台发出河南声音,推动河南标准“走出去”。目前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国际标准29项,3个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和39个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落户河南,数量居中西部第一位。2022年国家标准委发布的2266项国家标准中,河南主导制修订56项,参与制修订358项,参与度为15.8%,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河南省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地方标准提质行动,围绕粮食安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持续完善地方标准体系。截至目前,河南已发布省级地方标准1536项,备案市级地方标准890项。其中,《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管理规范》作为国内首个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省级地方标准,为河南乃至全国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提供标准模板。

政府主导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正在协同发力。今年上半年,河南发布《餐饮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绿色数据中心等级评价要求》等59项团体标准。在相关政策引导下,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积极争创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技术要求的企业标准。上半年,该省有3880家企业公开21494项企业标准,涵盖27072种产品。另有5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获批创建,荥阳市人民政府国家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等6个国家级项目通过考核验收。

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让标准河南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擦亮“美豫名品”“新名片”

5月10日,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开幕。靓丽的河南展馆前,电子版的清明上河动图、千里江山动图、中原粮仓动图轮流播放,吸引不少参会人员前来拍照留念。

展会上,河南展馆以“美豫名品创新生活”为主题,分设消费、文旅、科技、健康4大板块,围绕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吃喝玩乐、产住用行等遴选了35家自主品牌企业。郑州宇通集团无人驾驶的小宇汽车、中铁装备“麒麟号”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蜜雪冰城的雪王IP、南阳月季、洛阳文旅、漯河休闲食品、南阳中医药、卫龙辣条、河南特色预制菜、三磨所钻石首饰等纷纷亮相,共同展示河南品牌发展新成就。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把品牌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1月19日,《关于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进“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出炉,为河南今后一个时期品牌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河南省质量强县领导小组成员在南阳市方城县中南钻石股份公司进行调研。范迪明 摄

为扎实推进“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建设工作,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在省质量强省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下面成立省品牌建设推进委员会,负责全省品牌建设工作;第一时间进行“美豫名品”商标注册,设计“美豫名品”公共品牌标识;依据国际通行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研制了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建筑工程等不同领域“美豫名品”培育和评价认定标准8项,为“美豫名品”评价认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此外还制定了《河南省“美豫名品”公共品牌管理办法(暂行)》,对“美豫名品”评价认定、监督管理等程序进行了科学规范。

按照规划,河南将围绕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区域品牌4大领域,着力培育“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工业领域,要引导企业实施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战略,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跻身国内国际前列的河南制造精品品牌,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企业。到2025年,力争新培育10个以上中国质量奖、32个以上省长质量奖。农业领域,将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培育,推动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200个以上。服务业领域,要培育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品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形成服务优质、应用面广的在线服务品牌。围绕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养老等领域,培育优质数字化品牌。此外还将围绕河南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到2025年,创建5个以上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00个以上。

一张张闪耀着“美豫名品”光辉的“新名片”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打出质量提升“组合拳”

年产起重机整机30万台、零部件170万台(套),产品涵盖桥门式起重机等17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如今的河南省长垣市,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起重机之乡”。近年来,为帮助当地破解质量瓶颈,河南出台《关于持续支持长垣市起重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下大力气帮助地方产业提质升级,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大抓产业。为掌握全省重点产业发展情况,河南省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产业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先后撰写了《河南省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全省消费品质量状况调查报告》《河南省水泥行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河南省纺织服装行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河南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分析报告》等调研分析报告,为政府质量决策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河南省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工作方案》,从实际出发,助力各地产业优势再造。


7月14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召开全省创建质量强县示范县陈述答辩会。图为动员会会场。 本报记者 孙中杰 摄

近年来,河南围绕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发展,持续开展“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为主题的“双零”行动,以及以“百种产品、百个产业集聚区”质量提升为主题的“双百”行动和“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为切入点,将质量基础设施嵌入到河南省委省政府28个重点产业链培育壮大方案中,编制地方标准《河南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通则》,实施“一站式”服务进十城入百园助千企活动,助力全省纺织服装、现代家居等30多个产业、1000多家企业质量提升。同时,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活动,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新材料5大优势产业,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纺5大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节能环保8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据统计,河南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聘请353名相关领域技术专家,对66个产业集聚区的856家生产企业开展现场技术帮扶,共举办质量分析、标准培训、产品不合格企业约谈等各类会议184场,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问题330个,增效6550余万元。

2022年,河南将质量提升行动工作纳入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省级监测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4.27%,培育打造了装备制造、食品两个万亿级产业和20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40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省制造业整体实力跃升至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

“组合拳”打出高效能。到目前为止,河南省共获得中国质量奖1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3个,评选出河南省省长质量奖68个、河南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23个。越来越多的河南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中占据中高端,成为关键环。

织密质量安全“防护网”

2022年以来,河南省市场监管部门督促河南金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召回缺陷儿童推车9.5万余部,郑州万神山卫材有限公司召回一次性使用口罩(非医用)2.15万包,漯河罗弗文具制造有限公司召回橡皮擦30.9万块,有效保障了消费者权益,维护了社会公共安全。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河南省围绕民生福祉,持续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赢得公众点赞。开展非医用口罩、农资产品、月饼包装、防爆电气、农业机械等产品开展专项抽查。持续优化河南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对陶瓷餐饮具等26种产品的157个监测项目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对食品用纸制品的两个监测项目开展产品加工过程监测。组织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检查危险化学品等13类产品生产销售企业11450家,发现问题企业407家并完成处置。针对全省145家监督机构和2636名监督人员进行考核,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有效联动。开展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专项治理,追溯与项目相对应的所有预拌混凝土供货企业、检测机构和有关质量责任主体,以倒查的形式进行“双随机”抽查。2022年全省各建设主管部门累计组织检查367次,检查预拌混凝土企业364家,发现问题2126个,下发整改通知书420份,对11家预拌混凝土企业、19名人员实施行政处罚,累计罚款19.9万元,责令停业整顿16家。持续组织开展全省公路水运工程重点产品质量抽检,2022年共完成在建项目重点产品抽检1052组,合格率95%。


4月27日,河南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地方培育工作现场会在开封市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举行。 朱玉敬 摄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全省质量强县示范县观摩团,在南阳市西峡县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企业发展情况。 周 林 摄

在对重点领域质量问题开展的专项整治中,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河南省检察院、河南省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机制的意见》《河南省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实施办法(试行)》,推动全省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工作。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和全省侵权假冒伪劣商品统一销毁行动。全面强化校外培训监管,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关停注销,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由6694家压减至444家,“营转非”“备改审”完成率100%,所有省辖市出台政府指导价;推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管理,会同3家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制定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充分发挥“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作用,稳步推进重新审核登记。

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密织的质量安全防护大网,正在为中原人民带来新的民生福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起点上,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景劲松表示,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将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凝心聚力,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开创全省市场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实现河南省委提出的“两个确保”“十大战略”,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质量报》【中国质量(成都)大会特刊】

(责任编辑: 水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