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财经>>企业风采>>公司产业>>
“当饭吃”的套保还是套保吗?
2011-01-21 13:28:32 北青网 第一财经日报

    “套保是药,但不能当饭吃”,这是期货业内的共识。

   当中粮屯河(600737.SH)的董事会日前决定将套保业务可运用资金的上限由最初的1亿元提高至12亿元时,不能不令人怀疑这家公司是否已将套保这味运用不当将有副作用的“保健药”当成主餐饭来吃了。

   且不说中粮屯河一年内多次召开董事会决定提高套保业务可运用资金的上限,这在程序上是否合适,也足以显示其风险管理的规划极缺战略眼光。

   而中粮屯河的2010年上半年报披露,去年上半年其甜菜制品的销售总收入仅6.03亿元。可推算该公司全年甜菜糖的收入也不过十二三亿元,这意味着中粮屯河竟然需要动用相当于其现货全年业务的资金量来操作杠杆交易的期货套保业务。除非,中粮屯河的期货头寸已存在或潜藏着巨额亏损需要抵补。

   曾经是某有色企业期货处处长的业内资深人士日前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动用这么大的资金量,如果不是因为套保头寸被迫短期内需要大量备货进行现货交割,那也肯定是“要出问题”了。

   事实上,去年11月底中粮屯河董事会批准了未来一年内至少向北海华劲糖业有限公司购买蔗糖1.5亿元的计划,这些“用于公司在食糖期货市场实物的交割”,将“更好地发展公司糖业期货和现货相结合的运作方式”。

   有意思的是,其公告中陈述外购蔗糖替代交割的三点理由:所产甜菜糖均为高出交割需要的优级糖,从新疆运至销区的交割库成本较高及新疆运输能力的限制。

   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显然,其外购糖“被交割”的成分居多。其实,空头套保的期货头寸实践中绝大多数仍是以对冲了结,除非交割前现货市场价格大大低于期货而存在一定的期现套利空间。

   何况,同为空头套保,业内亦有熊市中期货相对现货的保值比例不超过50%、牛市仅保30%甚至更低比例的经验之谈。2009年初,在东航、国航两家航空公司购买结构性衍生产品保值时出现总共上百亿元的浮动亏损后,国资委曾内部规定国企参与境外衍生品交易的保值比例不得超过50%。实际操作中,一些生产企业在产品价格涨势明显时甚至会完全放弃空头套保。

   也因此,早在2003年,就有92%的世界500强企业开展了套期保值业务。但在铜价飞涨时,也有国外大型矿山企业选择零套保的现象共存。

   反观中粮屯河一再成倍提高其保值业务可用资金规模,及去年11月底糖价结束短期性探底前,郑州商品交易所还披露中粮屯河期货交易主通道即中粮期货席位上的空头套保数量猛增至2万手。可以想象,中粮屯河如何急于通过套保名义下的大量做空来扳回前期损失。但可惜,去年底糖价的再度走强,让其泥足深陷。

   这也使本报记者联想起当年采访某上市公司套保业务负责人时的情景。当时,期货价格的上涨,使得该负责人成为公司各部门中唯一被人背后指点“输出亏损”的中层干部。压力倍增下白发浮现的他,只能在办公大楼内挨到最后一个下班以避开其他部门的同事。而他在与本报记者交谈时,还流露出一旦行情“反转”一定要重仓追击以吐扬眉之气的设想。不知中粮屯河的有关当事人是否有过类似放手一搏的想法,且或许已付诸行动?

   不过,也大可不必“××事件”出来后即妖魔化期货的基础功能。“株冶事件”后株冶的继任负责人,接任之初曾坚持“不能做期货,谁做谁犯罪”,但半年后面对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却不得不承认“不碰期货不行”。

   利用衍生品市场特别是透明度高的场内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目的的套期保值,甚至通过期现互动来实现现货、资本市场的两条腿走路,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必修课。单纯以期货头寸的盈亏多少来衡量套保的成败,固然不可取,但套保却决不能用来当饭吃。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