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财经>>产经>>
抓质量不允许“掉队”——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春基地采访见闻
2016-08-01 15:15:09 中国质量新闻网

  抓质量不允许“掉队”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春基地采访见闻

  中国质量新闻网记者 朱祝何 文/摄

  你知道吗?一辆汽车外协件整件大约有1200个,如果每个合格率都是99.99%,那么装配后合格率约只有93%。换言之,100台车中,仍有7台会出现缺陷。

  在此情况下,“0缺陷战略”被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大众)所坚持,确保所有外协件没有缺陷。

  在一汽-大众,质量部门的工服是红色衣服,穿红衣有警示意义。但在所有员工看来,“质量红线不能逾越”的理念已入心入脑。

  7月29日,记者参加“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采访报道活动,在一汽-大众长春基地采访时感受到,不管是全体员工,还是全部过程,抓质量都不允许“掉队”,追求汽车制造高品质。

  99.99%的合格率还不够

  外协件合格率达到99.99%就可以吗?一汽-大众认为也不能接受。一汽-大众现有700余家供应商,在高质量追求上无法独善其身,尤其需要供应商保证外协件质量,践行全过程质量管控。

  “匹配要求高于单件零件要求。”一汽-大众测量技术中心匹配分析组组长李丁表示,单个外协件质量在达标基础上,还需满足整车制造的匹配要求。

  (图为采访组参观一汽-大众长春基地沙盘。)

  指着电脑中扫描的一块发动机铝合金铸件,一汽-大众工业CT实验室设备负责人于跃瀛告诉记者,扫描发现铸件存在缩孔缺陷,易对周边螺纹强度造成不利影响,若缺陷不符合标准要求,会及时通知厂家整改。让人吃惊的是,工业CT设备能穿透6cm厚的圆钢、15cm厚的铝合金。

  (图为一汽-大众产品发展历程展示墙。)

  在一汽-大众整车气味实验室,一辆汽车正进行试验,条件模拟使用中的温度、湿度等,进行“有机物+气味”评价。一汽-大众拥有8个人组成的“金鼻子”团队,专门负责在汽车气味上“找茬”。“‘金鼻子’受到德国大众认可,几乎每年都去国外培训3个月以上。他们不能吸烟、喝咖啡,感冒了不参与气味评价。”一汽-大众整车气味实验室负责人李彦军说。

  除了“金鼻子”,一汽-大众还有“火眼金睛”。

  在材料的色泽方面,一汽-大众是目前国内惟一一家采用整车标准光源对内饰颜色、匹配进行评价的厂商。与评价气味的“金鼻子”相似,对颜色的检验也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检测人员,用眼睛进行评价。这些专业人员能够在10分钟之内,将100种相近的颜色,排好顺序。

  误差超过0.5mm即不合格

  从外观上看,刚上市的全新迈腾出风口设计与周边配件组合融为一体,背后是其与装饰条的间隙小于0.5mm的技术支撑。

  (图为一汽-大众长春基地测量技术中心。)

  一汽-大众能够接受零件尺寸有不超过0.5mm的公差,超过0.5mm的误差即为不合格产品。而对于发动机等精密零部件,对尺寸的要求精确到微米,一般十几微米以上的误差已不能接受。

  通过建立苛刻的技术标准及检测要求等质量保证体系,一汽-大众有了创造高品质汽车的底气。

  一辆汽车可能有上千个拧紧点,行驶过程中的异响,抑或发动机突然掉落,很可能由于零部件没拧紧。一汽-大众材料技术中心金属材料科负责人表示,公司采用超弹性拧紧控制方法,能拧紧到材料曲服极限,产生最大力值和材料利用率。同时,将每个拧紧点数据保存15年,便于出现问题追溯原因,分析改进。

  走进环境模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抛出了一个问题。他指着一辆汽车的油品加注标签问道:“上面有一个蓝签,一个白签,白签代表有问题,你能看出问题来吗”?

  (图为一汽-大众长春基地环境模拟实验室中展示的油品加注标签问题。)

  记者仔细趴在上面瞅了又瞅,也没看出问题。负责人微微一笑说:“你看,油品加注标签有一点点开胶鼓包,是胶带粘点没有粘好,影响美观”。

  正是凭借精细的质量检查机制,一汽-大众敢于对汽车零部件作出质量承诺。

  车身3年不锈蚀,12年不锈穿;顶棚把手承重100kg,持续拉拽30s,变形不超过3mm;整车6分钟150毫米暴雨级降水实验不渗漏。

  值得注意的是,一汽-大众采用世界领先的大众集团MQB和MLB平台,生产的各个环节大量运用了在国际上具备领先优势的设备、工艺,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在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精密和稳定。

  在一汽-大众长春基地轿车一厂焊装车间,几乎见不到工人,焊接依靠机器人作业,自动化率超过50%。

  (图为一汽-大众长春基地轿车一厂焊装车间。)

  一汽-大众车辆安全中心演示的滑车试验,让一些观者“花容失色”。该中心陈桓晓表示,滑车实验验证车辆在50km/h速度下,安全带和座椅的匹配度以及座椅强度。

  除了一汽-大众自身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把控外,检验检疫的质量把关服务,也不可或缺。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办事处主任谷铭表示,开发区95%以上的业务服务于一汽-大众,主要从三方面保证质量安全,包括境外预检、货物检验和跟踪检验。23年来,累计为一汽-大众进行货物索赔266批次,挽回经济损失5.98亿元。例如,零部件装上汽车或设备运行后,会继续进行跟踪检验。目前,一汽-大众相关平台已接入检验检疫系统,进口零部件若出现问题,能第一时间监测到。

  质量改进能够多赚钱

  在汽车生产中,车身经过电泳浸滚处理后,可能出现电泳流滴聚集等小问题,若打磨处理,易破坏车身美观或引发锈蚀,一汽-大众长春基地轿车二厂涂装车间员工灵机一动,利用汽车边角废料制作导流盒,让车身的电泳液自然流至盒中,这一办法引得其他3个班组效仿。

  “企业好了,产品卖得好了,多赚钱。”一汽-大众长春基地轿车二厂涂装车间区域主管冯伟民说,员工遇到质量问题会想办法改进,在公司质量促进奖、精益生产、QC小组汇报等方面,会得到实实在在的奖励。

  (图为采访组与一汽-大众座谈交流。)

  从起初的30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人,质量保证部成为一汽-大众人数最多的部门,覆盖公司三大基地。

  说到质量技能培训基地,一汽-大众的员工都不陌生,因为他们都曾在这里接受过专业而系统的培训,任何人也不例外。

  (图为采访组参观一汽-大众长春基地质量基本技能培训基地。)

  “用户的抱怨是最大问题,解决用户抱怨不计成本。”一汽-大众质量总监隋忠剑举例称,以前电瓶亏电用户抱怨较多,换电池是解决方案之一,只需每年投入几十万元。但是,公司从电池生产工艺改进着手,监督完善工艺与入厂检验,投资建立了一套电池改进系统,投资数千万元。

  一汽-大众董事、总经理张丕杰介绍称,最佳的客户满意度和质量,是一汽-大众2020战略中的重要维度之一。而在公司八大体系中,质量保障体系也是重中之重。“品质是品牌的基石,是企业工作的定位基准。”

(责任编辑: 羽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