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基本盘稳固,同仁堂科技(01666.HK)步入发展红利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4-09-02 12:25:39


北京同仁堂第二届中医大会明确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近年来,中医药产业的规模持续提速。据中国中药协会数据,2018-2022年,我国中药行业规模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从2018年的637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超过7000亿元。2023年,中国中药行业规模或将达8332亿元。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挖掘板块里面的机会,往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中医药企业的业绩表现如何?其二,企业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如何?其三,过往的股东回报如何?

在此不妨以近期公布中期财报的同仁堂科技为例,来看看公司的价值底色。

核心产品稳定,持续兑现业绩成长

从中期财报来看,上半年同仁堂科技实现销售收入为40.50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净利润5.83亿元,同比增长4.07%;公司所有者应占净利润为4.29亿元,同比增长16.46%。

在整体宏观环境依旧承压的背景下,不难看到同仁堂科技交出一份稳健增长的成绩单。而对比行业各家企业的中期业绩来看,公司整体表现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如若拉长时间线,同仁堂科技的营收和利润长期保持在持续增长的趋势当中,仅2019财年出现短期的业绩压力。


(来源:wind)

同仁堂科技主要从事中成药的生产和销售,核心产品包括六味地黄丸、感冒清热颗粒、金匮肾气丸、牛黄解毒片等。从财报来看,上半年,公司核心中成药产品取得较为稳健的增长。

期内,中成药产品实现收入40.20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在中国内地市场实现收入35.52亿元,同比增长7.27%;在中国内地以外市场则实现收入达4.67亿元。

同时,期内同仁堂科技销售额超一亿的产品达9个,另外有27款产品销售额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7款产品销售额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其中,主导产品中,上半年六味地黄丸系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感冒清热颗粒系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0%、西黄丸系列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5%、生脉饮系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另外,受益于公司“大品种”发展战略,知柏地黄丸系列、附子理中丸系列等产品的销售收入均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

不难看出,凭借优质的核心产品以及海内外双重布局,同仁堂科技在中成药行业中展现了强大市场竞争力。另外,从公司上半年的一系列动作,还能发现同仁堂科技正不断强化自身品牌建设、渠道建设,积极推进研发创新,夯实公司在行业的站位优势。

品牌、渠道、科研持续发力,积极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在品牌和营销层面,同仁堂科技通过一系列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活动,持续抢占市场心智,激发营销活力。


同仁堂科技公司推出“御药300年”传承系列

一方面,公司深入贯彻“同仁堂服务年”与“大品种战略专项工作”的核心要求,在提升服务质量和推动核心产品增长方面不断下功夫。

另一方面,公司注重提升管理效率,持续优化内部流程,积极打造高效的营销体系,利用一系列主题活动,深入挖掘并发挥各品种的独特带动优势,不断响应市场需求。

期内公司进一步提升“焕彩行动”“插旗行动”等主题推广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积极聚焦产品的创新展示与市场推广,持续增强客户对其品牌的忠诚度和市场认可度。


同仁堂科技公司金匮肾气丸荣获“西普会”金奖

此前的“西普会,同仁堂科技携旗下“御药300”传承系列、大健康产品在内的诸多明星产品集中亮相,收获与会嘉宾、投资者与消费者的频频点赞。其中,金匮肾气丸“补肾壮阳”品类品牌金奖。

在渠道层面,公司采取持续且长期的市场战略布局,致力于实现全国市场的深度渗透,上半年,公司积极推进与九州通集团的合作,借助主流商业合作伙伴的资源和网络,进一步拓展其市场覆盖范围。


同仁堂科技公司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手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方面,同仁堂科技保持持续科研投入,致力于搭建高效的科研创新体系,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全面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同仁堂科技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的创新药芪参颗粒还获得临床试验批准,在新药研发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彰显公司在中药创新领域的不俗实力。

此外,上半年公司质量检测中心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国家实验室项目认证。这标志着公司检测中心已具备国家及国际认可的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将进一步强化公司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研发平台综合实力,夯实公司整体竞争力。

当前,同仁堂科技还在积极推进生脉饮口服液、杞菊地黄丸等现有产品的二次科研工作,通过药理机制研究,深入挖掘产品价值特点,持续提高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将有望持续兑现创新成果,不断拓展市场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国企属性下,面临国企改革的新机遇,其稳健的经营增长,以及不断深化的战略布局,都让同仁堂科技后续的表现充满看点与期待。

(责任编辑: 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