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安全防范工程检测探讨
2006-10-28 1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安全防范工程检测是依据相关标准对工程建立的各系统进行检验、测试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是否与正式设计文件、工程合同的内容相符合,并作出明确结论。安全防范工程涉及电子、机械、材料、计算机、网络信息等众多学科,关系社会公共安全,建设质量尤为重要。安全防范工程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比较先进,构成相对复杂,每个工程的规模和功能都不相同,因而安全防范工程检测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为规范安全防范产品管理和安全防范工程验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安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相继发布了一批部门规章和标准文件。此外,全国已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实施了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使安全防范工程建设管理逐步走向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安全防范工程检测不仅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而且还要依据由工程建设单位(甲方)向工程从业单位(乙方)提出的设计任务书(合同书)及工程从业单位的工程设计方案。目前,检测中常用的技术规范主要有:GB/T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T16676-1996《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50343-19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A/T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安全防范工程检测包括主要技术文件和资料的审查、检测实施细则的编制、现场实施检测、检测结果的评价4个环节。
   安全防范工程检测应提供的主要技术文件资料包括工程设计任务书(合同书)、工程设计方案、系统原理图、设备平面布防图、设备器材清单、系统试运行报告、工程竣工报告、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以及工程中所选用的设备器材的相关认证认可证书、生产登记批准书、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等。对技术文件资料的审查是检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对工程所选用的设备器材的资质把关,保证用于工程建设的设备器材质量合格,同时也让检测人员熟悉拟检工程,掌握工程从业单位满足工程建设单位的要求情况。现场检测实施之前应根据技术文件资料和相关标准要求编制检测实施细则,它是检测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其内容包括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项目及方法、检测用仪器设备、抽样数量、检测步骤、检测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方法、检测结果判定。
   检测实施细则编制完毕后,即可进入现场检测阶段。现场检测前,一般要求系统应试运行1个月。
   对单项检测结果的评价,必须遵循:定量检测的项目,在同一条件下对每个检测点进行三次以上重复检测,数据处理的方式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定性检测的项目,合格与否的结论应明确,判定应无二义性。检测中有不合格项时,允许整改后再行复检,复检时抽样数量应加倍,复检时仍不合格则判定该项不合格。
安全防范工程按其功能可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一般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楼宇对讲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紧急广播系统等。
   安全防范工程现场检测的主要内容有:系统功能检测、主要性能技术指标检测、安全性检测、电磁兼容性检测、设备安装检测、线缆敷设检测、电源检测、防雷与接地检测等。
   系统功能及主要性能技术指标检测是针对不同的子系统依据设计任务书(合同书)的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的检测,每个子系统有其固有的功能和性能技术指标。
   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性,包括自然属性的安全和社会人文属性的安全两个层次。自然属性的安全一般是指系统(包括其所使用的产品)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证操作者人身安全和设备自身安全的技术要求,如设备的防火与防过热、防触电、防有害射线和有毒气体、防机械伤人(如爆炸破裂、锐利边缘、重心不稳及运动部件伤人)等;社会人文属性的安全通常是指设备和系统的防人为破坏、信息的防人为窃取和篡改等技术指标。自然属性的安全性检测除检测现场使用设备及其安装部件的机械强度外,其余指标的检测主要按照GB16796《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相关规定进行,重点检测下列内容:绝缘电阻、抗电强度、泄漏电流三项;社会人文属性的安全通常穿插到产品功能及性能技术指标检测中进行。
   安全防范工程的电磁兼容(EMC)包括电磁干扰和抗电磁干扰两个方面,电磁兼容指标涉及设备选型或方案设计、传输介质选择和传输线路的设计等多个环节,鉴于《安全防范系统电磁兼容技术要求》行业标准正在制定之中,对电磁兼容的检测,目前主要针对主要控制设备进行。安全防范工程所选用的设备基本上属于电子信息类设备,检测依据是GB1762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系列标准,重点检测下列项目: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电压暂降及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试验的严酷等级按设计文件的要求执行。对传输线路的抗干扰检测通常穿插到线缆敷设检测中进行。
   设备安装检测主要包括前端设备的配置及安装质量的检测、监控中心设备的配置及安装质量的检测。分别检查设备的数量、型号规格、生产厂、安装位置,应与设计方案和设备清单相符,设备状况和安装位置变更后应有甲乙双方认可的变更审核单。设备的安装质量检测主要包括检查不同的子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安装及功能实现是否符合或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主要按照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相关规定进行。
   线缆敷设检测主要包括传输线路的配置和敷设质量的检测。由检测人员现场核对工程所使用的电缆、光缆的数量、型号规格、生产厂,应与设计方案和设备清单相符,发生变更时应有甲乙双方认可的变更审核单。对其敷设质量的检测主要采用查验现场施工记录或监理报告、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的形式完成。
    电源检测主要包括对系统的供电方式、供电质量、备用电源的容量等相关内容的检测。
   防雷与接地检测主要包括查验系统防雷设计方案和防雷设备的安装和施工质量、监控中心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的安装、接地母线的安装、防雷保护器数量及安装位置、接地电阻等项目,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工程检测完成后,由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准确、完整、规范。安全防范工程的检测报告由报告封面、首页、检测内容页构成。报告封面应包括如下内容:报告编号、工程名称、工程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检测类别(安全防范工程检测)、检测机构全称。报告首页除包括报告封面全部内容外还需有以下信息:工程地址、委托单位名称及委托书编号、检测日期、检测依据、检测概况及分析、检测结论、主检、审核、批准人签名、检测机构盖章等。检测内容页应包括:检测项目、设计或标准要求、实测结果、单项结论等。检测报告还应有检测机构的详细信息,包括检测机构名称、地址、通讯方式、检测机构声明等。
   安全防范工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对系统中主要设备不可能全部进行检测,通常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检测,通过部分样品的检测结果反映整体状况。抽样技术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抽样检测的优势是可操作性强,缺点是风险较高,所以抽样过程必须尽可能降低判定风险,力求检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吻合。要做到这一点,检测前应制定科学的抽样方案,保证抽样的随机性。检测过程中前端设备的抽样率一般不应低于20%,且不少于3台。
   安全防范系统现场检测,仅仅是在某一时段或某几时段的特定环境下进行,不能充分反映设备现场的各种使用状况,如温度、湿度、日照、电磁环境变化等。为使检测结果更能准确的反映工程的真实状况,在现场检测过程中必须结合文件资料的审查环节,充分考虑设备所标称的各项主要技术指标和环境适应性指标,确认在可能出现的外部环境条件下系统都能满足要求。
   周界防越报警系统在智能小区、大院的安全防范系统中普遍采用,红外对射探测器是周界防越报警系统中最常用的前端设备,检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周界的地形结构、物防设施、绿化条件,检测的关键是考核系统是否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对所有的入侵路径均有防范,重点考核被防范周界弧形区域,坡度区域是否存在探测盲区、草木的生长方向是否容易遮挡红外对射信号,造成系统出现漏报和误报现象。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