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净化器产品 还需先净己
2007-01-26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编者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及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进入了居民住宅及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项调查表明,国内城市居民每天在室内的时间平均长达20小时以上,占到全天时间的80%左右。因此,人体健康与室内空气质量关系密切,“健康呼吸”已成为迫切需要。在我国,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注,室内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功能宣传“五花八门”  消费者半信半疑

   记者走访了几家大型家电卖场,发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室内空气净化器品牌、品种繁多。从这些产品的说明书上,消费者看到的印象就是许多空气净化器已经变成了一个处理空气质量问题的多面手。商家宣称,他们的产品不仅有吸附烟雾、滤去尘埃、消除异味及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双重灭菌、释放负离子等功能,还可以调节室内温度,有的还可兼做加湿器使用。这类产品的工作原理也五花八门,如光触媒、静电吸附、活性炭过滤、水洗涤等,其产品净化效果均被宣称在90%以上。

   记者发现,这些产品虽然标称的功能相差无几,产品价格差距却很大,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一般情况下,单纯过滤灰尘、烟雾等物质的净化器价格较低,售价大概在每台四五百元左右。而一些专门为了去除甲醛、苯等有毒物质的净化器价格比较昂贵,一般从一两千元到五六千元不等,比如标称具有快速催化氧化甲醛等装修污染物使其变成水分子及无害气体,具有医疗级HEPA滤网专业杀灭细菌、每秒释放300万负离子功能的某型号空气净化器市场参考价在6900左右。这类具备除甲醛功能的净化器往往又是消费者最关注的产品。

   笔者对30名商场内消费者进行了随机访问,题目是:“你对商场出售的空气净化器的效果相信吗?”采访结果表明,持相信态度的人仅有20%,持半信半疑态度的占50%。有专家分析认为,造成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净化效果持怀疑态度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对室内空气净化产品的净化效果宣传进行了炒作、夸大,市场上净化器产品参差不齐;另一方面,随着新净化技术的运用,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和种类越来越多样化,而目前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对许多新型空气净化材料尚没有检测和净化效果的具体指标,使得产品的净化效果无法认定,给消费者选择产品带来很大困难。

标准滞后形成瓶颈 检测指标亟待细化

   据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空气净化器以负离子为卖点,因为负离子与细菌结合后,使细菌产生结构改变或能量转移致死,因此具有杀菌及净化空气的作用。但目前市场上的净化器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产品释放的有害气体和有益气体比例达到5:1,即在单位面积里释放的正离子数量5倍于同时释放的负离子。正离子含量较多的空气,容易造成人们不舒服或焦躁不安,还会导致头痛、失眠、便秘、食欲不振等情况的出现。

   由于缺乏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目前空气净化器市场鱼龙混杂。目前,我国室内空气净化产品的有关标准只有国家《空气净化器》标准(GB/T18801-2002),其他的净化材料尚没有检测标准,国内室内空气净化产品治理效果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而《空气净化器》标准仅适用于有动力的空气净化器,且只对甲醛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净化效果进行了限定。但现在的净化器产品工作原理也各不相同,而国家对空气质量的限定已扩大到甲醛、苯等10种有害气体。因此现行标准难以解决当前市场上的主要矛盾点。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发布2006年第56号公告称,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发起组织并编制的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定方法》(QB/T2761-2006)(以下简称《方法》),作为全国各种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试的统一规范,已于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它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空气净化产品市场的“净化”。

   《方法》制定的发起人和主要起草人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主任宋广生认为,消费者的不信任感正是空气净化器行业发展的瓶颈。据统计,空气净化器在美国家庭的普及率为27%,在日本为17%,而在中国,办公场所和城市家庭的使用才刚刚起步,市场处在导入的初级阶段,普及率不到0.1%。室内空气净化治理最先是从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提高空气洁净度的问题。而当前中国家庭使用空气净化器的主要目的是去除装修带来的甲醛、苯等室内化学性污染。

   标准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尺子,如果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就可以将达不到标准的“李鬼”挡在市场之外,国家在出台标准的同时,也能选定有认证资格的机构进行认证。宋广生介绍说,《方法》首次采用了多环境舱比较的测试方法和环境舱中有害物质持续释放的方法,使得试验方法具有科学严谨、操作简便的特点,填补了我国的净化治理产品净化效果评价标准的空白。《方法》最直接作用于检测机构对产品检测的报告,今后,报告中将对空气净化产品的净化效果,如净化范围、程度等进行明示,这将对净化治理服务企业以及消费者选择什么样的空气净化产品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另据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产品安全所研究员戴自祝透露,《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进一步的修订工作也正在准备中。一个完善的国家《空气净化器》标准将有助于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稳步发展的空气净化器市场。

    仅一台净化器是不够的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产品安全所研究员戴自祝指出,目前很多广告都宣传产品的净化率达90%以上,但行家一看就有毛病,最简单的一条,它没有说明在多长时间内、多大空间内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国家标准规定要在30立方米的空间进行短时间动态测试,这样一般空气净化器能达到60%多的净化率。但现在不少企业都是在很小的空间进行长时间的静态效果测试,其净化率也就达到了90%以上。而有的物质即使不用净化器,时间长了其影响也会自然衰减。

   有关专家同时表示,空气净化器对解决室内污染的确有一定的作用,但任何物理型或化学型的净化器都只可能采用有限的吸附、中和、氧化和催化材料,而这些材料又都不是万能的,至多只能对付一种或几种污染物。因此光靠一台机器解决全部污染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专家建议,市民在购买了空气净化器之后,还要坚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者在室外空气好的时候打开窗户通风,让室内的有害气体散发;还可以在室内养些花草。  

    擦亮眼睛  选购产品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购空气净化器时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滤材:比较好的过滤材料(如HEPA高密度滤材)吸附0.3微米以上污染物的能力高达99.9%以上;如果室内烟尘污染较重,可选择除尘效果较佳的空气净化器。

    二、净化效率:房间如果比较大,则应选择单位净化风量大的空气净化器。

   三、使用寿命:随着净化过滤胆趋于饱和,净化器的吸附能力将下降,所以消费者应选择具有再生功能的净化过滤胆,以延长其寿命。

   四、房间格局是否影响净化效果:空气净化器的进、出风口有360度环形设计的,也有单向进出风的,若产品摆放上不受房间格局限制,则应选择环形进出风设计的产品。

   五、需求:根据需要净化的污染物种类选择空气净化器,HEPA对烟尘、悬浮颗粒、细菌、病毒有很强的净化功能,催化活性炭对异味、有害气体净化效果较佳。

    六、售后服务。消费者应选择售后服务完善的厂家生产的产品。

链接

    室内净化器的分类与性能

   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以亚都、东芝、松下、美的、瑞士风等品牌为主。市场上供应的空气净化器有多种型式,常见的有:吊挂式、吸顶式、壁挂式、落地式等多种。

   吊挂式空气净化器的外形设计采用薄型盒式结构,适用于普通的商店、办公室等场所,其主要性能为:强力除臭效果好,可供多单元集中控制。

   吸顶式空气净化器的外壳采用装饰板做成,可将机器吻合于房间屋顶的天花板上,安装方便,具有较为理想的室内装饰感,其主要性能为:可单机遥控或多单元集中控制;能选择合适的出风方向,实现多向流动,形成良好的空气循环流通。

   壁挂式空气净化器适用于民用住宅和中小型事务所,造型注重室内的装饰性,色彩一般以冷色、中间色为主,风格朴实、美观。其主要性能为:采用光电传感和遥控技术,操作方便;出风口左右分开,三路出风,便于形成良好的循环气流。

   落地式空气净化器大多采用前开门式结构,具有双重安全装置,安装、维修比较方便,适用于医院、病房、会议室等场所。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