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蛋白饮料不仅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还富含不饱和脂肪、磷脂、矿物质、多种维生素以及特殊营养成分。因此,在追求营养、健康、安全饮食的今天,植物蛋白饮料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植物蛋白饮料是以植物果仁、果肉及大豆为原料(如大豆、花生、杏仁、核桃仁、椰子等),经加工、调配后,再经高压杀菌或无菌包装制得的乳状饮料。按加工原料的不同,它主要分为豆乳类饮料、椰子乳(汁)饮料、杏仁乳(露)饮料以及以核桃、花生、瓜子等为原料的其他植物蛋白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例如豆乳饮料和花生乳饮料就具有蛋白质含量高且容易吸收、胆固醇低等优点,而杏仁饮料则具有润肺作用,核桃饮料因富含磷脂具有健脑作用。
国家质检总局从2003年开始对植物蛋白饮料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并于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3年对植物蛋白饮料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抽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植物蛋白饮料产品质量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后,宏观监管效益明显,严重质量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产品总体质量比较稳定。
2004年抽查了35家生产企业生产的38种产品,其中29种产品质量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6.3%;2005年共抽查了27家生产企业生产的33种植物蛋白饮料产品,有18家企业生产的24种产品质量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2.7%;而2006年抽查了36家企业生产的39个批次的植物蛋白饮料产品,有27家企业生产的29种产品质量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4.4%。在2005年的植物蛋白饮料国家监督抽查中,不合格产品的不合格项目较多,除产品标签不合格外,还有蛋白质不合格、甜味剂(甜蜜素、安赛蜜)超标等问题。而2006年植物蛋白饮料国家监督抽查中,除发现一种产品违规使用防腐剂山梨酸外,其余9种不合格产品均是标签不合格。这说明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后,产品总体质量比较稳定。
品牌知名度大、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质量合格率高,但一些中、小企业的产品仍然存在不少质量问题。
品牌知名度大、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质量合格率高。例如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椰树集团海南椰汁饮料有限公司、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等生产的产品在连续多次的国家监督抽查中均质量合格。但一些中、小企业的产品仍然存在不少质量问题。
1.产品中蛋白质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蛋白质含量是植物蛋白饮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它是衡量产品质量优劣的重要质量特性指标。造成蛋白质含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企业片面追求利润,为降低成本不按标准进行投料;二是原材料进厂和成品检验不严。若要生产出蛋白质含量高、风味口感好的高品质植物蛋白饮料就一定要选择新鲜、籽粒饱满无虫蛀的植物蛋白原料。按照《含乳饮料及植物蛋白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要求,植物蛋白饮料出厂前必须检测其蛋白质含量,但是有些企业在出厂前不严格按规定进行检验,结果导致不合格产品出厂。
2.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在植物蛋白饮料中甜蜜素和安赛蜜最大使用量分别为0.65g/kg和0.3g/kg,并禁止使用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但是仍有部分企业不执行国家标准规定,为减少蔗糖用量过量添加甜蜜素、安赛蜜等人工合成甜味剂。此外还有个别企业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违规使用防腐剂。造成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因主要有3点: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所致;企业对国家有关标准的理解认识不到位;配料工艺控制不严,工人不按规定投料。
植物蛋白饮料标签不规范问题较为严重。
强制性国家标准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规定,食品中如果添加了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标签中标明具体名称,此举是为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方便消费者购买。
2004年抽查的38种植物蛋白饮料产品中有9种产品标签不合格,2005年抽查的33种产品中有8种产品标签不合格,而2006年抽查的39种产品中有10种产品标签不合格。产品标签不合格率如下图:
数据显示,我国植物蛋白饮料产品标签不规范问题较为突出。我们认为产生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植物蛋白饮料中加入甜味剂却没有标注(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甜味剂,但为了迎合国内消费者追求天然、营养的心理,有意在产品标签上不进行标注,这是欺骗消费者的故意所为;(2)因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所导致的标签不合格。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等甜味剂混合使用时有增效作用,口感较好,因此有些企业选用复合食品添加剂。但是,我们发现有些产品检出了两种以上甜味剂,却没有在标签上一一标注。
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做到两点:一方面饮料生产企业要提高自身的质量意识,在加深对国家标签标准理解的同时,严把原材料进货关;二是政府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复合添加剂的监管。按照《食品添加剂管理办法》规定,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标识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卫生许可证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保质期限、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对于复合食品添加剂,除上述规定的标识外,还应当同时标示出各单一品种的名称,并按含量由大到小排列;各单一品种必须使用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相一致的名称。按照这个规定,购买使用复合添加剂的厂家可以根据自己生产的产品选用合适的食品添加剂,从而避免出现因为使用复合添加剂而引起的产品不合格现象。
部分产品生产工艺不过关,出现分层、沉淀和油脂上浮现象。
植物蛋白原料中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一般都还含大量油脂、淀粉、纤维素等物质,其榨出来的汁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十分不稳定的体系,因此极易出现分层、沉淀和油脂上浮现象。这就要求生产企业不仅要严格挑选生产用原辅材料(如选用新鲜原料和合适的乳化剂等),而且还要严格控制调配(调整pH值等)、均质、杀菌等各项工艺参数。
(作者单位:国家饮料及粮油制品监督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