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精编细织好衣衫——针织T恤衫质量状况浅析
2007-10-26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行业现状
   我国是一个纺织大国,针织是其中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针织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衣服的休闲、舒适性、功能性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求日显突出。
   针织T恤衫销售目前呈现以下特点:1.品牌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消费品市场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针织T恤衫市场领先的十大品牌为:卡帝乐鳄鱼、老爷车、真维斯、班尼路、森马、梦特娇、花花公子、七匹狼、雄豹狼圣大保罗,占市场份额的27.8%。2.由于针织T恤衫行业发展迅猛,因此吸引了更多的生产企业投身针织T恤衫的生产。目前,我国规模以上的生产企业有2000余家,年销售量上亿件,并且生产量每年以20%以上的数量增长,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导致产品质量差异的存在,暴露出许多生产及管理上的问题。3.由于国外品牌大量进驻国内和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追宠,使得国内一些品牌产品在市场上一路走低,使许多拥有自己品牌的生产厂家不得转为专门为大品牌做贴牌加工。
   从生产加工能力方面看,目前,我国的针织产品的生产呈现集群化发展形势,涌现一批中国针织名镇和名城,如:汕头市潮南两英镇、佛山张槎镇、浙江象山县、山东即墨等。同时,全国各地近几年来也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纺织加工园区,如:吉林珲春、福建晋江等地。每一个名镇都拥有上千家针织企业,十几万人从事针织服装的加工生产。因此,针织T恤衫产品在整个纺织行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逐渐成为针织产品中的主打、主流品种,成为针织行业中直接面向消费群体的主体产品。
    主要质量问题
   2007年二季度,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针织T恤衫产品的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本次共抽查10个省市80家企业的80个产品,产品抽查合格率为73.75%,抽查产品涵盖了高、中、低档产品,国内外品牌均有,抽查结果基本显示了我国目前针织T恤衫产品的质量现状。主要质量问题为:pH值严重超标、纤维含量实测值与标识不符、水洗尺寸变化率超标、产品标识不规范、染色牢度超标等。
    1.染整、缝纫两工序问题多
   针织产品加工有几十道工序,但大体可分为编织、染整、缝纫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十几道工序。由于编织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企业后道工序检验的加强,编织疵点相对减少。因此,目前我国针织产品的质量问题主要出现在染整和缝纫两道工序上。
   染整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可溶解性芳香胺染料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其中可溶解性芳香胺染料被国家禁用,纯属染料(涂料)问题。而色牢度、pH值、异味及甲醛含量等涉及人体健康的项目已在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了极限值。色牢度、水洗尺寸变化率、pH值、甲醛含量、异味除与染化料(涂料)的自身质量相关外,还与染整工艺关系极大。尤其是水洗尺寸变化率主要是染整工艺及设备所决定,当然也有纤维属性的问题。
   缝纫工序上主要是做工粗糙,产品缺乏精加工和深加工。这类问题主要存在于中小企业。企业缺乏先进的设备,员工技术素质较低,低价竞争,没有品牌意识,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是粗制滥造的主要原因。
    2.原料成分不达标
   纤维成分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在每次国家监督抽查中大约有10%~20%的产品纤维含量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生产上管理疏漏或管理混乱;为降低生产成本,检验上投入不足;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3.产品质量不稳定
   产品质量不稳定指涉及产品质量的所有指标不能长久保持在合格的水平上。这方面中小企业问题较多。其原因主要是:设备及工艺的变化;生产人员的不稳定;生产管理不到位;产品价格波动等。
    4.产品标识不规范
   产品标识问题是近几年来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问题,也是强制性考核项目之一。GB5296.4-1998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多年,但产品标识仍然问题很多。主要有:标识内容缺项、不按要求规范标注、号型标注错误等,反映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关心程度不够,企业没有意识到标识不合格同样会影响产品整体质量的判定结果。
(作者单位: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