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牛黄为珍贵药材之一,故市场上不断有假冒产品出现。本文论述了牛黄的分类及六种快速检测辨别真伪的方法。
关键词 天然牛黄 快速检测 真伪
牛黄为牛科动物黄牛的结石,生长于胆囊中的叫胆黄;生于胆管内的叫管黄;生于肝部的叫肝黄,共称天然牛黄,同等入药。天然牛黄按外形分为蛋黄、管黄、粒黄三大类。
蛋黄为牛的胆囊内所生的黄,多呈卵圆形、不规则球形、方圆形或三角形的块状物,直径为0.5~3cm,因卵圆形者较多,故亦称卵黄,大小不一,如鸡蛋、纽子,最重者可达50克,轻者不到10克。外部常挂有一层白色或黄白色光亮的薄膜,偶有黑色薄衣者,俗称“乌金衣”,被认为是佳品。其表面呈金黄色或棕黄色,深浅不一,微有棕褐色斑痕,质地细腻而有光泽;也有表面表现出龟板纹的裂纹或呈麻面而不光滑者,可能是干燥方法不善造成。其断面的色泽与外表一致,亦显光泽,有排列整齐的环层纹,层层包裹,如树木的年轮,每层有白色夹衣,俗称“粉膜”,重重相叠,并见蜂窝状小点,薄层可以剥离,嗅之有清香气。以体轻、质细密、酥脆、手捻之易碎、味苦纯正而能回甜者为佳品。
管黄多系胆管中的结石,呈管状如小指,长约3cm,直径约1~1.5cm。又因形如竹节,俗称“竹节黄”。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亦有破碎的小片,外表呈红棕色或棕褐色,常附有干燥后的皮膜(即胆管皮膜),不光滑,有龟裂纹即小突点。断面有较少的圈状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质松脆,手捻之易碎。以金黄色、凝结厚、松泡、皮膜薄、有清香味、味苦回甜者为佳品。若颜色黯黑或黑黄,皮膜厚、凝结物薄、断面似胶状、清香气少、层纹不明显、味苦不回甜者为次品。
粒黄为未成形的颗粒状散黄,又叫“鸡屎黄”。因多有胆汁侵入,色不纯,可见多数黑色斑点。
牛黄为珍贵药材之一,故市场上不断有假冒产品出现。前人经验云:“牛黄,体轻气香,置舌上,先苦后甘,清凉透心者为真”(《本草通玄》)。“真犀黄者,金黄色、纹理粗,暑天蚊虫不集,汤初沸时,捻末少许撇之,沸汤顿无巨泡矣。取黄染指透爪甲者亦佳”。鉴别牛黄真假的具体做法如下:
针探取一小针烧红,刺入牛黄中,若牛黄分裂,裂片呈明显的层状,质细密酥脆,内心有白点及清香气则为真品。若刺后不分裂,刨开内层质地一致,不起层纹,内心无白点,并微有臭浊气味者为伪品。
染针 若用针刺入,拔出针后应不带黄色。
透甲用水抹湿指甲,然后将少许牛黄涂抹在指甲上,若指甲立即被染成黄色,并有显著的清凉感透进指头,擦去后指甲上具有明亮的黄光色泽,久久不退为真品。因牛黄色素分子极细,能渗透于骨甲之中而不易擦掉,渗透性强故产生清凉感觉。若涂于指甲上无清凉感觉透入,易擦易退而且光泽黯者则为伪品。
口尝口尝或用舌尖舔之,味先苦而后转甜,有清凉感直达舌根及喉部,久含皆然,同时无杂味及臭味为真品;若入口纯苦而不转甜,无清凉感且有臭味或腥气者则为伪品。真品入口不沾牙,无牙碜感,可慢慢溶化而无残渣,黄色挂舌不落。如有黏牙情况或牙碜感者为假。
灼热 置牛黄于白铁皮上热之,则会发出特臭气。
水溶牛黄生于胆汁之中,一般遇水不会溶解,投入静止水中,可见其吸收水分变的潮湿而不变形。若入水迅即膨胀崩解者为伪品。
天然牛黄由于产地不同,牛的品种不同,生长部位不同,形成的年限不同,故大小颜色有很多变化,大者如鸡蛋,小者如细粒,中等者有管形。外观颜色则有黑褐、红黄、黄褐、黄赭、青黄、荔黄等各种各样,用上述方法即可鉴别之。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