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烹调器产品 合格率为98%
铅溶出量、镉溶出量、变形项目单项符合率达100%
数据统计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陶瓷烹调器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40家企业生产的40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8%。
此次抽查依据GB8058-2003《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QB/T2579-2002《普通陶瓷烹调器》、QB/T2580-2002《精细陶瓷烹调器》规定的要求,对陶瓷烹调器产品的铅溶出量、镉溶出量、热稳定性、渗漏、变形、外观质量等6个项目进行了检验。
抽查结果表明,一是此次抽查陶瓷烹调器产品的铅溶出量、镉溶出量、变形项目单项符合率均达到100%。二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中型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好,所检项目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两项指标不符合规定的要求
个别产品热稳定性不合格
热稳定性项目是反映产品耐温度急变的性能,是主要的使用功能指标。抽查中有个别产品热稳定性不合格。热稳定性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时会发生开裂和炸裂现象。
个别产品渗漏不合格
渗漏项目是检验产品在盛装水时有无漏出,是主要的使用功能指标。抽查中有个别普通陶瓷烹调器产品渗漏不合格。
专家建议
负责此次监督抽查的有关专家称,陶瓷烹调器按标准分类为普通陶瓷烹调器和精细陶瓷烹调器。
普通陶瓷烹调器俗称砂锅或土煲,消费者使用其作为烹饪食物的容器有长远的历史。由于制造工艺和原料简单,普通陶瓷烹调器从产品外观来看显得较粗糙,材质的致密性差,耐热急变性能指标一般较差,使用寿命一般也较短,使用中因烹调物粘底后极易开裂。
精细陶瓷烹调器俗称耐热煲,是近20年来开发出的耐热急变性能指标较高的新产品。与普通陶瓷烹调器相比,其制造工艺相对较难、原料要求相对较高,产品外观显得细腻,耐热急变性能指标较好,干烧(产品不盛食物和水,放在热源上直接加热)时不易开裂,很多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明干烧不开裂,使用寿命一般较长。
两者的质量差异主要反映在产品的耐热急变性能指标要求不同,精细陶瓷烹调器比普通陶瓷烹调器的耐热急变性能指标要高100℃左右。
专家建议,选购陶瓷烹调器,可从观、听、试三方面来判断:
观:一看包装盒或说明书,二看产品的外观。
查看产品的包装盒或说明书:产品的包装盒或说明书上应有企业提供的产品执行标准或质量承诺。精细陶瓷烹调器的行业标准为QB/T2580-2002,耐热急变性能指标一般为400/20℃一次热交换胎体不裂,大型产品(容量大于2升或口径大于23cm)为350/20℃一次热交换胎体不裂。普通陶瓷烹调器的行业标准为QB/T2579-2002,耐热急变性能指标一般为300/20℃一次热交换胎体不裂。
观看产品的外观情况:要注意产品是否有裂纹。还应注意尽量不要选购与食品相接触面有装饰的产品,以防铅、镉溶出量超过标准限量对人体健康有害。
听:听音判断产品的好坏
听音是判断陶瓷产品质量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能简捷地判断出产品内部是否有裂纹。将手平展托着产品,用手指轻弹或用陶瓷产品轻敲,发出清脆的声音,产品内部无裂纹;若声音沙哑,产品内部可能有裂纹。
试:盛水检验产品质量
盛水检验产品质量主要是检验产品是否有渗漏现象。产品放置在干燥的报纸或其他纸张上,将水轻轻地注入产品至口沿,注意不要溅出。一段时间后,观察产品外表面是否有水珠、报纸或其他纸张是否潮湿,有水珠或潮湿说明有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