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检测浸出油溶剂残留量时,结果有时会出现偏差。例如,六号溶剂标准溶液由于制作标准试样时与当初配制时本身的温度不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系统误差。依照此标准溶液温度、密度及浓度之间的关系,笔者推导出一种校正方法,可以减少因标准溶液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检验结果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关键词 标准溶液 温度 浓度
由于环境因素,六号溶剂标准溶液贮备液在贮存期间,其温度会发生变化。根据植物油脂和六号溶剂油在不同温度有不同密度的情况,作实测和计算,得知标准贮备液温度改变,含六号溶剂油的浓度(单位:μl/l)就发生变化,同时导致测定结果出现误差。下述校正方法可以减少这种系统误差。
1 实验
1.1 条件
1.1.1 仪器:液体比重天平;
1.1.2 试剂:六号溶剂油、压榨花生油。
1.2 测定六号溶剂油和压榨花生油密度
1.2.1 向天平附件玻璃量筒内倒入蒸馏水,浸在恒温水浴锅中,待量筒中水温与水浴锅中水温一致,调节天平达到平衡。
1.2.2 倒出量筒中蒸馏水,用乙醇乙醚将量筒内壁和浮标上的水擦干。将六号溶剂油注入量筒,使水浴锅中水面高出量筒中液体表面,水浴恒温20min,使量筒中六号溶剂油达到同一温度。读取并记录溶剂油比重数值。以此比重乘以该温度时蒸馏水的密度,得到六号溶剂油在该温度的密度d(g/ml),结果见表1。
1.2.3 测定压榨花生油密度时,只需测出在10~30℃范围内某一温度时它的密度,则此温度范围内其他温度下的密度可由下面公式计算得到:
D2=D1+0.00064(t1-t2)·d′
D1:温度t1时压榨 花生油密度(g/ml);
D2:温度 t2时压榨花生油密度(g/ml);
d′:测定 D1时纯水的密度(g/ml)。
1.3 六号溶剂油标准贮备液的浓度变化
1.3.1 配制六号溶剂油标准溶液贮备液,使含六号溶剂油浓度为1000μl/l。
1.3.2 标准贮备液中六号溶剂油浓度变化的原因
配制标准贮备液时,六号溶液油密度为d1,压榨花生油密度为D1,贮备液中六号溶剂浓度为x(μl/l),则以mg/kg为计量单位的浓度为x·d1/D1。当室温变化时,六号溶剂油和压榨花生油的温度随之变化,密度依次变为d2和D2。在温度改变时,标准贮备液中六号溶剂油以mg/kg表示的浓度不变,然而以μl/l为单位表示的六号溶剂油浓度变为x′,则
(1)
2 标准贮备液温度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1 设未考虑温度变化对标准贮备液的影响(即贮备液中六号溶剂油浓度未变化时),贮备液稀释后得到标准试样含六号溶剂浓度为x1、x2�n(μl/l),对应的峰高为y1、y2、yn。根据标样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y对x的线性回归方程y=mx+b,其中x为试样中六号溶剂油含量(μl/l),y为峰高。
2.2 若考虑贮备液温度变化(即六号溶剂油的浓度变化),由1.3.2中式(1),令(d1/D1)·(D2/d2)=M,则标准试样浓度变为Mx1、Mx2�xn,单位:μl/l,设y对x的线性回归方程将变为y=m1x+b1
所以,标准贮备液温度改变,使试样中六号溶剂含量x与峰高y的关系由温度变化前的y=mx+b变为y=(m/M)x+b。试样中六号溶剂油含量(μl/l)测定值也就由xa=(y-b)/m变为xb=(y-b)·M/m,差值xa-xb即标准贮备液温度变化产生的测定误差。
3 对测定结果的校正
溶剂残留量检验结果计算,是按着式子X=x·d2/D,将测定值x(μl/l)改换为X(mg/kg)。因此,以Xb=xb·d2/D作为检验结果,可以消除以Xa=xa·d2/D作为检验结果产生的误差。
又因为xb=(y-b)·
D2=D1+0.00064(t1-t2)d′
所以
式中:d1、D1、t1、依次为配制标准贮备液时测定的六号溶剂油密度、压榨花生油密度、标准贮备液温度;t2、D、d′依次为制备标准试样时标准贮备液温度、未知试样密度、测定D1时纯水的密度;m、b是未考虑标准贮备液温度变化时试样中六号溶剂油含量x与峰高y的关系式y=mx+b中的常数。
4 结论
温度变化产生的系统误差是分析工作中误差总量的一部分,减少这种误差,可以提高仲裁检验和精密分析的准确度。当六号溶剂油标准贮备液用于制备标准试样时温度与配制不同,使用式(2)计算溶剂残留量,可以减少标准贮备液温度变化对测定结果产生的误差。
参考文献
[1] 粮油标准资料汇编(二). 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河南省长垣县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