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超限的食品用容器中重金属溶出物对人体伤害极大。本文从我国铁锅生产的基本情况、产品标准的状况和铁锅产品的实物质量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的铁锅产品标准陈旧、落后,尤其是在卫生指标和检测方法方面欠缺,需要修订和完善。
关键词 铁锅标准 卫生要求 重金属溶出物 标准修订
一、我国铁锅产品基本状况
铁锅按材料可分为,纯铁锅、铸铁(生铁)锅、普通低碳钢板锅;按表面处理方式可分为,搪瓷铁锅、树脂或涂料喷涂铁锅、抛光或砂光后涂防锈油铁锅、化学镀或表面堆积金属铁锅、通过基材自身物理化学反应转化的铁锅(如渗氮、氧化发黑等)。我国作为传统的铁锅使用大国,13亿人口中至少有10亿人是经常使用铁锅来进行烹饪的。同时,我国也是铁锅的生产大国,目前在国内形成了广东、浙江、广西等铁锅主要生产基地,大批量铁锅产品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的中低端的产品上具有较高的占有率。其中我国铁锅在欧盟占有70%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约为11亿美元,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
研究表明,Fe离子是人体需要的重要微量元素,对氧气的吸附和运输起着关键作用。而铝及铝合金制品、铜及铜合金制品在一定程度上均对人体有害。如铝被人体吸收到一定量后,会损害人的大脑中枢神经,使人的反映速度减弱。铜被人体吸收至一定量后,会引起中毒。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曾出现铁锅热。当前,世界各国使用铁锅的数量大、种类多。
铁锅受到广大消费者喜好的原因还由于它具有其他锅具不可比拟的作用。首先,铁锅保热的持久性远远高于铝及铝合金锅具、铜及铜合金锅具;其次,铁锅传热均匀性高于铝及铝合金锅具、铜及铜合金锅具和不锈钢锅具;铁锅使用方便,可以使用的热源包括电、电磁炉、天然气及普通火源,而铝及铝合金锅具、铜及铜合金锅具不能用电磁炉加热。这些优点加上Fe离子的作用,使铁锅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二、铁锅产品标准现状
我国铁锅产品目前执行QB/T3648-1999《铸铁锅》行业标准,该标准为原ZBY69001-85《铸铁锅》调整改号而来。标准对铁锅产品的外观、几何尺寸、安全性能等技术指标进行了规定,但未对其使用的原材料作出明确规定,也未对产品的卫生指标加以限定。因此,铁制锅具的产品质量不容乐观。
铁锅中含有Pb、Cr、Ni、Cd、As等重金属有害物质。当铁锅中的重金属溶出物超过一定量后,或被人体吸收一定量后,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皮肤疾病,甚至伤害人的中枢神经、引起痴呆、皮肤癌变等,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标准中对铸铁锅的安全指标——炸裂性的试验方法也不具有实用性。
作为铁锅的生产大国,我国铁锅的生产企业多,其规模参差不齐,部分中小型生产企业为追求最大利润,经常使用回收料、废杂料重溶后浇铸成铁锅,导致产品中Pb、Cr、Ni、Cd、As等重金属有害物质含量增加,增加了卫生安全风险。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铁锅的重金属溶出物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欧盟制订了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安全法规1935/2004/EC,同时制订了EN1388检验方法标准等。在限量指标方面执行德国的《食品卫生法》(LFGB)中的第30、31条,对重金属溶出物限量作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德国的要求为Cr:0.45mg/dm2 ;Ni:0.1mg/dm2 ;Pb:0.01mg/dm2 ;Cd:0.005mg/dm2。
三、铁锅产品重金属溶出物检测情况
不锈钢锅和铁锅在功能和用途上基本一致,不锈钢容器的卫生指标有国家标准GB/T9684-1988《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该标准对奥氏体型不锈钢和马氏体型不锈钢容器的卫生指标进行了规定,主要为Pb、Cr、Ni、Cd、As等重金属有害物质限量。在对铁锅的重金属溶出物研究中,参照GB/T9684-1988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检测。试验样品分别选用了盐浴氮化铁锅、等离子氮化铁锅、纯铸铁锅、卫生涂层铁锅和新型铸铁锅。重金属溶出物检测结果见表1。
多个试验铁锅样品经4%乙酸浸泡后锅体表面出现了大面积的锈蚀和剥离现象。见图1和图2。
图1
图2
四、结语
从以上介绍和分析可知,我国铁锅产品标准制定于1985年,在1999年标准改号后无变化,同时标准未涉及卫生安全要求,相对于国际标准比较落后。从选用材质和加工工艺相对较好的盐浴氮化铁锅样品的卫生指标检测结果看,重金属溶出物还存在严重问题。上述表明,QB/T3648-1999《铸铁锅》已显陈旧、落后和不全面,不能满足铁锅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的需要。因此,修订和完善铁锅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标准,尤其是卫生要求和重金属溶出物检测方法标准迫在眉睫。
(作者单位: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