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各行业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牙膏行业也不例外。只有拥有先进的标准,才能适应牙膏行业的发展,使各生产企业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来。
国产牙膏从1956年起就开始着手制定标准,1987年正式出台了国家强制性标准。随后在1995年、2001年和2008年进行了3次修订。2008年版于6月27日发布,2009年2月1日开始实施。
在1995年版GB8372制定之时,我国牙膏市场已全面开放,世界上一些大的牙膏制造公司,如英国UNIVER、美国COLGATE、P&G、日本LION已在中国成立外资或合资公司,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牙膏。1995年版国标已充分比较、吸收了这些合资公司所引入的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
在2001年版GB8372制定之时,我国牙膏的包装材料出现热熔胶封盒,普遍使用复合管包装,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在2008年版GB8372制定之时,定量包装已经执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并规定了牙膏所使用的原料应符合GB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规范》的要求,对牙膏从原料到成品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对19个问题进行了修订、补充。
目前国外先进标准或国际标准主要有:
1.JSC1-1:1979 Cosmeticingredients(日本标准)
2.SABS 1302:1980 Standard Specificationfor toothpastes
3.AS 2827:1985 TOOTHPASTE
4.IS 6356:1993TOOTHPASTE——SPECIFICATION
5.BS 5136:1981 SPECIFICATION FORTOOTHPASTES
6.ISO11609:1995(E)DEUTISTRY—TOOTHPASTES—REQAIREMENTS.TEST METHODS ANDMARKING
其中水平比较高的主要是英国的BS 5136:1981及ISO11609:1995(E)标准。笔者现对GB 8372-2008、BS 5136:1981、ISO11609:1995的主要指标进行比对分析:
1.微生物
GB8732-87版本中卫生指标只规定了细菌总数,为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从1995年版开始增加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致病菌的指标。2008年版,又增加了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指标,对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分析检测。
GB8732卫生指标的测试完全采用国标GB/T7918.2、3、4、5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这与美国CTFA的细菌检测方法一致。但在细菌总数控制方面,我国牙膏标准控制在500个/g,而ISO11609所引用的CTFA标准控制在1000个/g。英国BS5136对此无规定。因此,我国国标中微生物指标控制处于较领先的水平。
2.铅含量
1987年版标准中铅含量指标规定为≤25mg/kg,1995年版标准中铅含量指标规定为≤20mg/kg,2001年版标准为≤15mg/kg,2008年版标准为≤15mg/kg。
原标准中重金属含量采用碱熔法处理样品后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由于该方法受背景的影响,精确度差,现改为萃取法处理样品后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相对比,BS5136的铅含量指标为≤5mg/kg,虽然也是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但前处理是酸萃取处理,受pH值影响比较大,且前处理要经过马福炉烧,重复性难控制。
ISO 11609的铅含量指标为≤20mg/kg,与GB8372-1995规定的相同,但比不上2008年版≤15mg/kg的规定。
3.砷含量
BS 5136、ISO11609对砷含量指标没有作规定,但砷作为一个有毒有害物质,GB8372规定≤5mg/kg。在铅含量、砷含量指标上,我国标准处于较领先的地位。
4.氟含量
在BS 5136标准中,没有规定氟的含量和用量,ISO11609也只规定总氟≤0.15%。当使用容器时,不同类的配方,每一个单一单位的氟化物含量不应超过300mg,这只是从含氟牙膏的安全性角度考虑的。鉴于氟含量的有效性,GB8372-2008中规定了可溶氟或游离氟指标为0.05%〜0.15%。总氟检测方法由1995年版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改为2008年版气相色谱法。在这一指标上,我国的标准水平是先进的。
5.过硬颗粒与磨擦值
在BS 5136、ISO 11609及美国标准中,都要测定磨擦值。GB8372的87版本也有磨擦值的规定。但在1995年版及2001年版和2008年版中均取消了这一指标,原因如下:
牙膏磨擦值大小,主要取决于牙膏配方中所用磨擦剂品种。我国常用磨擦剂有天然碳酸钙、二水磷酸氢钙、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等。目前,国内80%以上牙膏采用天然碳酸钙为磨擦剂,其次为二水磷酸氢钙。天然碳酸钙在我国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洁齿力强,从我国实际出发,它还将是我国牙膏的主要磨擦剂。目前,众多中外合资牙膏公司吸取我国牙膏工业的这一特长,也已接受并采用天然碳酸钙,调整牙膏配方结构,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至于天然碳酸钙莫氏硬度较大,用于牙膏后磨擦值多大,什么范围内不损失牙釉质,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权威性意见。所以,原标准中暂定的磨擦值指标缺乏科学依据。
在美国和英国,均采用中子放射示踪法测定REA值(牙釉质降低值)来衡量磨擦剂对牙齿的清洁能力和磨损程度。但这些测定工作均非牙膏生产单位进行。
生产牙膏用沉淀二氧化硅的德国迪高沙(DEGUSSA)公司,则用自行设计的磨擦值测定仪测定沉淀二氧化硅和其他磨擦剂的磨擦值,以铜耗值——mg/cu表示。
为避免过强或过硬的颗粒对牙齿造成损伤,故设立过硬颗粒指标。
牙膏中过硬颗粒主要来源于磨擦剂,原标准中的过硬颗粒指标及其测定方法适用于磨擦剂质量控制,可从一个方面反映牙膏有无过度、过强的磨擦值,对牙膏质量控制有现实意义。只有我国标准有过硬颗粒的指标。
6.pH值
ISO11609pH值规定为小于5.5,我国在2008年版中pH值为5.5〜10.0。
显然BS5136规定的4.5〜10.5过宽,允许牙膏过酸、过碱性,对口腔的刺激也相应大一些。
7.保质期
GB8372-87版规定保质期为一年,1995年版本规定为3年,2001年版本规定由企业自定,但最高不超过5年。2008年版同2001年版。ISO11609则规定为30个月。BS 5136则无此规定。
8.ISO11609规定了再矿化值,主要针对pH值低于5.5的牙膏,而我国的标准规定pH值不能低于5.5
9.ISO 11609规定了与口腔组织的相容性
牙膏不应与口腔组织产生过敏和损害,这在配方设计完成时几乎所有设计者都要做的一个调查。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作为一个通用原则,在我国质量法规中已有体现。
10.BS 5136、ISO 11609都规定了在配方中不含易发酵糖类
这实际上是配方设计工作者理应知道的常识,因为含这类糖,牙膏的保质期会缩短。我国从使用者的角度,标准中规定了膏体稳定性指标和保质期要求,故比上述两份标准更合理。
综上所述,我国标准在多项指标上是领先的。
全国牙膏蜡制品标准化中心 孟 玉 李显波 安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