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平板电视:靓丽外表下的“硬伤”
2009-03-30 16:23:35 中国质量新闻网

平板电视:靓丽外表下的“硬伤”

——从东芝“竖线门”事件看平板电视可靠性现状

    实习生 祖翠筠

   事件回放:2008年12月底,国内多名消费者在使用东芝46XF300C液晶电视时,均发现在屏幕上出现1条或者多条彩色/黑色竖线,而换屏费用竟高达上万元。面对质疑,大连东芝电视公司在其网站上对事件表示歉意,但迟迟不说明问题原因和解决措施。随后,全国15个省、市相继发现同样的问题,“竖线门”事件进一步扩大,最后,东芝方面不得不用某新款电视换回问题产品,让事件勉强收场。

   如果说,在东芝“竖线门”事件之前,关于平板电视可靠性不佳、故障频出的传言,还令人半信半疑,那么,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后,包括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在内的整个平板电视行业,都不得不尴尬地面对全体消费者质疑的目光。“竖线门”掀开了促销口号的华丽包装,让此前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平板电视质量“硬伤”集中暴露在公众面前,产品的可靠性如何,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平板电视的市场表现、乃至未来发展的一大焦点。

    借东风 彩电业进入平板时代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住房面积的扩大,为彩电的更新换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借此东风,平板电视大量涌入市场,凭借靓丽的画质、时尚的外观以及更薄的机身厚度等优点,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蚕食着由传统CRT电视一统天下的市场。

   一般来说,人们说的平板电视包括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从产品最初上市时间看,等离子电视要早于液晶电视,但由于其价位相对较高,在今天的家电卖场上,液晶电视的销量更大一些。北京国美、苏宁等多个家电卖场的促销人员都告诉记者,现在几乎所有的平板电视厂家主推的都是液晶产品,其市场份额远大于等离子,等离子电视只是在大屏幕领域表现较为优秀。

   根据近期某网站对919位网友的调查,目前仍在使用传统CRT电视的被调查者有687人,占74.76%,而使用液晶电视的有190人,占20.67%,使用人数最少的是等离子电视,仅3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03%。在“您打算更换的电视类型”问题中,有764人选择了更换液晶电视,这一人数超过了现在拥有传统电视的人数,这表明,液晶电视有着极为巨大的市场空间。

   面对市场的诱惑,众厂家的一拥而上,瓜分平板电视的市场“蛋糕”。尽管市场仍在发展,但激烈的竞争已经展开。即使是普通的消费者,也不难从各大彩电卖场一轮又一轮铺天盖地的营销攻势中,感受到竞争的严酷。为争夺市场,各生产厂家都不惜血本进行技术开发与更新,尽力缩短产品的市场周期,不断推陈出新。据了解,像索尼、TCL等主流品牌每年都会进行两三次产品更新,而一些二线品牌也在努力更新产品的同时,频频利用降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

   即使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到来,也未能让平板电视的市场战火平息。2009年春节刚过,创维就将其一款37寸畅销液晶电视的价格降到2999元,紧接着,TCL也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春季攻势”,将旗下的46英寸绿色液晶电视价格降到5999元,平板电视的新一轮大战又将上演。

   你争我夺的市场硝烟,似乎预示着彩电业新时代的到来,而风光无限的平板电视自然是其中的主角。然而,透过“视觉盛宴”、“超凡享受”等眩人眼目的促销口号,一场由市场竞争引发的产品可靠性危机正在悄悄逼近看似繁荣的彩电市场,东芝“竖线门”事件,终于正式引爆了这场危机。

    “硬伤”不断 只因先天不足?

   一直以来,机身薄、分辨率高、亮度强、色彩表现丰富等都是平板电视走俏市场的卖点,近年来,“全高清”平板电视更是成为画面表现力最佳的代名词。然而,这些“看上去很美”的元素,其表现绝非厂家宣称的那般完美。

   就拿平板电视最受人追捧的高分辨率来说,普通分辨率的电视在这方面的确比全高清(FULLHD)逊色很多,但是很少有消费者会注意到,一些打着全高清幌子的产品事实上只能接收全高清数字信号,并不能真正表现出全高清的图像效果,让消费者心甘情愿高价购买,靠的其实是营销上的“花招”。几位彩电卖场的促销人员为记者揭开了其中秘密:

   卖场出售的平板电视一般都会播放一些画面舒缓的光碟,这就降低了因电视屏幕响应速度不够而出现画面“拖尾”现象的机率。而绝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屏幕响应速度”的概念,在考察电视清晰度优劣时,也只能使用卖场播放的光碟,效果当然无可挑剔。而一旦将电视买回家,很多消费者就会发现,用它看球赛或者动作片,哪怕是4ms的反应速度也并不令人满意,全高清的效果更是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上面这种情况还仅仅是平板电视效果不尽如人意的话,那另一些事例反映的则是不折不扣的“硬伤”——

   一位网友在某家电论坛上发帖说,他于2008年7月26日购买了一台飞利浦42寸液晶电视,使用3个月后,屏幕图像突然消失。另一位网友跟帖,说自己的42寸飞利浦液晶电视使用不满一年,也出现图像消失的情况,修了好几次都没解决问题。其他网友也纷纷跟帖,讲述了自家的飞利浦液晶电视出现的种种问题:电源开关不到一年就坏掉、出现竖条现象……还有一些网友则抱怨厦华电视也曾出现过竖条以及背光板短期内就坏掉等问题。

   一位名为laixinlian的网友说,自己购买的长虹47寸液晶电视,使用不到一年屏幕就开始乱闪,维修成功后第三天,又出现偶尔白屏的新症状。sharpcloud等网友也发帖“控诉”自己的平板电视出现的无法搜出节目、维修费用惊人等问题。

   类似这样的事例,其实很多消费者都耳闻目睹过。记者在调查中,就有一些消费者反映,平板电视使用两三年,屏幕就很难正常显示纯白色了,而且亮度也会下降,和CRT电视相比差很多。记者还从某电子投诉网了解到,从2008年元月到2009年初,该网站收到针对平板电视的投诉2983次,有效投诉2880次,而同时参与投诉调查的空调行业,被投诉只有1652次,有效投诉1464次。由此不难看出,平板电视的可靠性亟待提升。

   对于平板电视出现的“硬伤”,家电行业的一些专家有各种分析。他们表示,无论是等离子电视还是液晶电视,其外观的冲击力和图像的表现力等指标,的确远远领先于传统的CRT电视,其技术也在日益成熟,但就目前而言,平板电视在性能稳定性还无法像CRT电视一样“坚固、实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液晶显示器件资深专家房增田表示,严格来说,用液晶材料做电视屏幕,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液晶电视屏响应速度较低,可视角度小,在使用中还容易出现亮度不均匀以及“坏点”现象等。而对平板电视另一大品种等离子电视来说,容易烧屏、不宜做小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业界。此外,还有专家表示,电视的清晰度也不完全取决于屏幕的物理分辨率,还与电视的电路系统优劣相关。

   由此看来,平板电视的“硬伤”只是由先天不足以及技术水平有限而导致?但细细想来,事情并不如此简单。且不说生产厂家对旗下产品,理应负有向消费者兑现质量和技术承诺的义务,仅就目前平板电视出现的问题而言,更多的诱因还是来自纯技术领域之外。比如东芝“竖线门”事件,大量问题出现在同一型号、同一批次电视的同一部件上,而众多采用同样技术的其他电视,并未集中出现类似问题,这难道是仅用技术有限就能解释的吗?

   看来,平板电视可靠性缺失的现状,更多的还是要从彩电业从业人员、行业、市场等方面去找原因。

    多方联动 练就真功方能行远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家电产业专家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平板电视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是由行业标准缺失、企业在产品可靠性方面缺乏自律意识以及市场竞争压力大等因素导致的,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多方联手,采取一系列措施。

   陆刃波谈到,平板电视是目前市场上比较高端的技术产品,其技术已经相对纯熟,其市场仍在发展之中,“平板电视继续坚持五年的时间是没有问题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平板电视未来也必然要经历一个淘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平板电视的质量肯定会逐渐升级,这也是发展的趋势”。他表示,目前平板电视出现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消费者、专家对问题的反映,会有助于各方加快行动,早日建立完善的平板电视研发、生产和售后体系,制定行业标准和自律准则等。

   记者了解到,中国家电业目前还没有全面的产品可靠性国家标准。令人欣慰的是,相关工作也在加快推进之中。2008年7月,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了家用电器可靠性分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各种家用电器可靠性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目前,洗衣机、空调、制冷器具的可靠性试验或评定方法已形成初稿。

   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霍杜芳介绍,家电产品的可靠性标准化工作将不仅限于对产品的无故障率分析,还将对可靠性管理、设计、分析和试验方法进行研究。业界普遍期待着针对平板电视的可靠性标准尽快面世,为治愈平板电视“硬伤”提供基本的准则和依据。

   一些家电业专家还表示,目前,彩电行业的竞争过于激烈,生产商为抢夺市场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可靠性检验根本跟不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而厂家之间频频爆发的价格战,从表面看使部分消费者受益,但却大大削减了厂商的赢利空间,迫使其尽量压缩成本,将有限的资金、技术等资源都集中在新产品开发上,无暇顾及产品可靠性试验设备、技术的开发和建设。从长远来看,这必将影响彩电业的健康发展。

   他们提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相关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加强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和引导,抑制不正当竞争行为,让企业跳出靠价格战打天下的短视思维,通过有序的竞争,为提升平板电视可靠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应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高度重视产品的可靠性建设,靠内在质量的“真功夫”谋求长远发展。“目前家电产品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很多时候,低价已经不足以吸引消费者,产品品质成为更重要的市场竞争武器,所以,家电企业一定要意识到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性。”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用电器可靠性分技术委员会一位委员这样对记者说。

   媒体对东芝“竖线门”事件的后续报道印证了专家们的以上观点——东芝彩电为“竖线门”事件付出了沉重代价,据北京地区大中、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透露,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东芝液晶电视销量大减,各商家也均不在促销广告中推荐该品牌电视。

   今后的平板电视市场,仍将面临风起云涌的激烈角逐,但不管平板电视如何发展,有一点可以肯定:产品可靠性将是那些意欲逐鹿中原的商家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必将把平板电视推上短命的不归路。

    相关链接:又有3种平板电视不合格

   2008年10月份,上海市工商局对全市流通领域销售的平板彩色电视机进行了质量监测。共监测18家销售企业经销的26个批次商品。监测结果显示:合格的23个批次,合格率为88.5%;不合格的3个批次,不合格率为11.5%。其中,等离子体彩色电视机(PDP)5批次全部合格。液晶彩色电视机(LCD)21批次中18批次合格。

    不合格商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安全警示项目不合格。监测中发现,浙江数源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销售的由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标称“SOYEA”商标、型号20LC07液晶彩色电视机,无交流电符号、无额定电源频率、无接地端子标记,以及保护接地导线未使用黄/绿线。标记漏标或错标会造成使用者用错电源,导致电视机不能正常工作;保护接地导线未用绿/黄线,会导致维修人员无法正确操作,从而影响商品的安全性能。这些商品流入市场,对消费者会造成较大的使用麻烦和安全隐患。

   二是性能和电磁兼容项目不合格。性能不合格的项目主要表现为亮度、清晰度、重显率不符合相应标准规定;性能项不合格会使收看效果变差。如上海苏宁电器有限公司销售的由优派显示设备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标注为“ViewSonic”商标、型号VS12198-1G液晶彩色电视机,亮度项目不合格。电磁兼容不合格的项目主要表现为辐射骚扰场强超标,其后果是影响电视机周边电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如上海苏宁电器有限公司销售的由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标称“清华同方”商标、型号LC-27B78液晶彩色电视机,该项目不合格。

   而据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有关信息,2007年第二季度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部分平板电视进行抽检发现,合格率仅为61.9%。此次抽查的产品有21种,其中液晶彩色电视机(LCD)18种,等离子彩色电视机(PDP)3种。经检验,判定合格的有13种,不合格8种,抽样合格率61.9%。在21种平板电视机产品中,安全项目不合格的有4种产品。性能、电磁兼容项目不合格的有7种产品。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