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不合格产品
2009-06-22 16:19:12 中国质量新闻网

    广东不合格洗涤品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期抽查了广东省62家企业生产的洗涤用品共169批次,涉及洗手液、清洁剂、衣料用液体洗涤剂、卫生洁具清洗剂、洗衣粉和洗衣膏、香皂等六类产品。经检测,合格131批次,批次合格率为77.5%。抽查结果表明,此次抽查涉及的大型知名企业、知名度较高的品牌的产品质量是稳定、可信的。

    从各种产品内在质量看,质量较好的有香皂和清洁剂。洗衣粉和洗衣膏内在质量合格率仅81.3%,总活性物、去污力各有2批次不合格,另有1批次的总五氧化二磷、去污力比值、表观密度不合格。产品中总五氧化二磷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导致洗衣去污效果不好,可能是企业偷工减料所致。

    此次洗手液共抽查10批次,菌落总数、标签各有1批次不合格。其中一款洗手液菌落总数高达3.0×105CFU/g(标准要求为≤1000CFU/g),超过标准要求300倍。菌落总数超标的产品在使用中不但起不到清洁的作用,反而会造成细菌二次污染,消费者使用这类微生物超标严重的产品后,很容易引起疾病,影响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

    清洁剂主要质量问题是总活性物、总固体去污力、pH值、甲醛不合格。其中有一家企业生产的洗洁精,甲醛、去污力、总活性物三项均不合格。

    衣料用液体洗涤剂主要质量问题是总活性物、去污力、pH值不合格。个别被抽查产品的总活性物含量只有12.1%(标准要求为浓缩型≥25%)。总活性物是洗涤剂中起去污作用的关键物质,总活性物含量越高,去污力越强。此次抽查发现部分产品的总活性物含量较低,去污力较差。其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表面活性剂的投料量造成的。

    洗涤用品质量关系着国民卫生状况,不可不慎,偷工减料或者产品本身受到污染,都必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上海不安全的玩具令人忧

    今年第二季度,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对上海市生产销售的婴幼儿用品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其中玩具质量令人忧心,合格率仅77.8%。

    玩具抽查了18批次产品,合格14批次,合格率77.8%,主要不合格项有尖端、突出物、小零件、产品标识等。

    标称为“汕头市澄海区艳阳春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神鹰遥控车(规格:BS6119)产品在可预见的合理滥用——跌落试验后,玩具碎裂,产生可触及的锐利尖端,可能对儿童造成伤害。

    标称为汕头市瑞诚玩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瑞诚”牌极地挑战建筑工程车(规格:NO.695S)“突出物”项目不合格,该产品上部有一个垂直硬塑料杆,在儿童不慎跌落在玩具上时,可能产生刺伤身体的危险。

    标称为澄海区广益松达玩具厂生产的一款摇鼓产品标识的使用年龄是18个月以上,但产品在可预见的合理滥用试验——拉力测试后,摇鼓的珠子脱落,可完全容入小零件试验器,这些小零件有可能被儿童吞咽而导致窒息的危险。

    既然是为婴幼儿制造的玩具,必须考虑婴幼儿的特殊情况:对危险的预见性差。如果考虑不周,产品就可能危及到孩子的生命。中国儿童应该享用到和出口产品同样高标准的玩具。

    

    福建部分电子节能灯“撒谎”

    近期,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福建省企业生产的电子节能灯进行了省级监督抽查,共抽查了20家企业生产的20批次电子节能灯,合格15批次,不合格5批次,产品抽样批次合格率为75%。

    5批次不合格产品的不合格项目涉及节能效率的灯功率、初始光通量/初始光效。初始光效不合格有4批次,是此次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其原因是节能灯标称初始光效与实际值相差较大,主要是生产企业为提高售价,有意将电子节能灯的初始光效明示值提高,欺骗消费者所致。另有1批次灯功率达不到标准值规定的要求,其原因是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调低了灯功率所致。

    小小节能灯承担着“节能减排”国策的很大部分责任,在这上面不能投机取巧。

    

    江苏豆奶粉营养不足

    自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开门查质量”活动后,根据读者的“点击率”,该省质监局决定对豆奶粉进行抽检。抽检结果表明,豆奶粉合格率仅71.7%。此次监督抽查共抽查豆奶粉60批次,合格43批次,不合格17批次。

    抽查中发现5种产品的总糖超标,3种产品的尿素酶活性较强呈阳性,2种产品的霉菌超标。总糖过高使豆奶粉易吸潮,容易孳生微生物而使豆奶粉变质,影响豆奶粉的质量。大豆是豆奶粉的主要原材料,大豆尿素酶活性强就容易对大豆蛋白的有益成分造成很大的破坏,影响人们的营养摄入。这三项指标不合格,说明该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或流通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

    此次抽查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是蛋白质指标不合格,有12批次产品出现了这一问题。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原料问题。部分企业对原料的采购和验收不够重视,作为原料的大豆和乳粉如果蛋白质达不到要求,直接影响成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另外在加工过程中,配料工序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和原料的成分含量进行控制,随意性强,也会导致蛋白质比例降低。

    此外,蛋白质指标不合格也不排除企业有偷工减料的可能。此次抽查的南京市华商大市场B幢15号爱心保健食品总经销销售的荆州区裕康食品厂生产的中老年无蔗糖豆奶粉、牛奶加钙豆奶粉、维他型豆奶粉等3种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仅为0.2%、0.1%、0.2%,远远低于标准规定的≥15.0%,涉嫌造假。

    当年蛋白质严重偏低的奶粉曾经造成很多“大头娃娃”,一些厂家的豆奶粉蛋白质低得离谱,是不是认为豆奶粉不是婴儿必需品,就可以偷工减料呢?

    

    河北农药成分上作假

    今年二季度,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对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8批次产品不合格,有效成分含量均不符合要求的问题。

    此次共抽查石家庄、邢台、衡水、邯郸等市的县以下农资公司、农资经销部及农资批发市场,涉及省内37家生产企业37批次产品,合格29批次,合格率78.4%。农药产品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产品标识标注不正确;产品的有效成分、水分含量和酸度等不符合要求;冒用农药登记证。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