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著作,作者埃德温·莱因戈尔德是美国经济评论家。与其他有关丰田生产方式的著作不同,该书是在用一个个故事来讲述一种看似枯燥的生产管理制度。
对于外人看起来神秘感极强的“拉绳”制度,埃德温却像写一篇标准的说明文一样进行了简单而准确的描述:
“一旦发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操作,工人就要拉起停绳,当传送线到达他的工位时就会停止运行。班长或组长马上会过来,查看出现了什么故障,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常在下一部组装件到达该生产线之前,这一故障已经排除,生产线将重新启动。在丰田的汽车组装线上,装有许多特殊装置,其设计思路来源于丰田佐吉的断纱停机装置。当该装置的传感器检测到某一组件安装不到位,无法进入下一道工序时,它将使组装线自动停止运行,并在树立于厂区里的灯标上显示其具体位置。”
对于植根在日本文化中的精益思想和节约精神,埃德温也有着一个美国人独特的发现视角和幽默笔触,比如他在一开始问道:“为什么一个人或国家会如此地厌恶浪费?”而当他看到“樱花盛开的时节,一夜纵情狂欢后树下堆积如山的垃圾”时,他又开始怀疑“日本人真的嫌恶浪费吗?”最后,他总结出一条规律:日本人在公共场合是各种包装袋、易拉罐的挥霍者,但是他们在家里却会细心地把各种瓶瓶罐罐分类保存,以便回收利用。日本人认为企业就是自己的家,因此,“一个从事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如果只是在出厂前才对产品进行检验,而对每个零件放松了严格监管,将是整个日本工业界无法容忍也从未有过的浪费。”
由于本书写在二十年前,对于现代日本年轻一代的风气和文化,作者无法深入了解,对于汽车全球化生产背景下,不同国家、民族面对丰田生产方式(TPS)时的困惑和怀疑也不可能有更多的关注。但通过他对日美汽车谈判的描述至少让我们发现一点:追求高质量的产品,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丰田教育了不同国家的产业工人,不同的文化也让丰田融入其中,得到滋养。更重要的是,丰田从未抛弃过一位老朋友,于是双方的感恩让TPS成了维系一个大家庭的精神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