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红与黑——国内主流家轿可靠性调查完整报告之二
2010-05-25 11:04:10 中国质量新闻网

点与面

    文/本刊编辑部

    苹果有几种切法?

    我们习以为常的切法是竖着切。

    如果你试着换一个角度,横着将苹果切成两半,会看到什么?你会惊讶地发现,一个呈放射状的美丽星形图案赫然呈现在切面中央。你会禁不住感叹:苹果竟然还有这样的一面!

    在2010年北京车展期间,《中国主流家轿可靠性调查报告》通过我们的杂志和合作的门户网站,正式对外发布。好评有之,质疑亦有之;叫好者有之,愤怒者亦有之,正如我们上期为这一调查报告取的题目“红与黑”——泾渭分明,对比强烈。

    无可否认,我们的这次尝试确实有颇多遗憾和不足,但目的无非是为了给家用轿车建立一份来自用户真实体验的质量档案、一份夹带着消费前沿新鲜气息的原生态记录。如果,它让你感到有些意外,那也许是因为我们在面对苹果的时候,换了一个新的切法。

    在本期里,我们将从轿车8大系统的角度,继续令人意外而又惊喜的“切苹果”之旅。当然,我们不会忘记对其中若干表现特别的车型进行点评,因为正是这一个个“点”,组成了横切面上的新奇图案。

    8大系统,8个新的横切面。

    点与面,会带给我们什么?

 

12万元是个坎

车身外部系统点评

    常言道“人配衣裳马配鞍”,对于一款轿车而言,车身外部的设计与质量,无疑是在形象化地诠释着“衣裳”与“马鞍”的品质。可以说,车身外部系统的故障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直观感受到的轿车工艺水准。

    根据调查的结果,51款车型车身外部系统百车故障率的平均值为69,是8大系统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中最高的。从具体车型的故障构成看,绝大多数车型都是车身外部系统故障占比最高。这一方面与这一系统部件暴露于外,受到风吹、日晒和雨淋等自然环境影响较多有关,另一方面,或许也与该系统问题较为直观,消费者容易发现有一定关系。

    从具体问题看,“外部油漆出现锈蚀、裂纹或脱落”、“车身有异常响动”、“轮胎亏气、磨损、爆裂和早期龟裂”、“外部装饰物松动”以及“后备箱难以打开/关闭”是出现机率较高的5个问题,在车身外部系统所有问题中占比分别为15%、12%、11%、11%和9%。其中,轮胎的故障数虽然排位第三,却最可能对汽车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从进口品牌、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表现看,三类车型车身外部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分别为45、59和91,自主品牌是进口品牌的一倍。在所有车型的相关排名中,排在后十位的车型有9个是自主品牌,其中奇瑞A3的排名最低,PP100值为131。而进口品牌该系统排位最低的奔驰B级,相关的百车故障率也仅为49。由此可见,自主品牌在车身外部的质量控制方面,与国外厂商还存在很大差距。

    不过,自主品牌在这方面也有亮点,上汽荣威550以该系统百车故障率35的成绩,与沃尔沃C30、北京现代i30并驾齐驱,仅次于在所有车型中该系统故障率最小的北京现代伊兰特,表现抢眼。另外,一汽-大众高尔夫车身外部系统PP100值达112,不仅在合资品牌中排位最低,也低于大多数自主品牌,在所有车型中排名倒数第五,令人颇感意外。

    欧系车、美系车和日韩系车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三者该系统百车故障率的平均值分别为62、52和51,均优于所有车型平均值。各自的代表车型为沃尔沃C30、上海通用别克凯越和北京现代伊兰特,车身外部系统PP100值分别为35、39和32。考虑到在被调查的51款车型中,美系车仅有3款,而日韩系车多达13款,可以认为日系车车身外部系统的表现更为出色,其百车故障率的平均值也更有说服力。

    正如大家的预想,价格越高的车型,车身外部的故障越少,但值得注意的是,12万〜16万元区间车型与16万元以上车型,其车身外部系统百车故障率的平均值均为52。对此我们不妨这样理解:12万元的价格是家用轿车外部质量的一个分界线,在这一价格以上的轿车,其车身外部的质量不存在太大差异。

    专家点评

    方晓汽修公司负责人单方晓:调查结果和我们从事汽车维修的感受一致。自主品牌在车身外部的工艺和质量方面,相比进口车确实有明显差距。但要注意的是,车身外部出现的问题,和车辆使用年限、公里数以及使用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轮胎,胎压不足往往会导致轮胎爆裂,我们遇到的这类故障有80%是胎压过低造成的。从调查看,反映车身油漆问题的比较多,这很有可能与车辆在刮、蹭后的维修上漆不牢有关。维修时由于无法像车辆制造时那样对油漆进行高温烘烤,所以漆面相对较易脱落,而原厂油漆比较牢固,一般不会脱落。

荣威表现可圈可点

车内部及内饰系统点评

    与关键零部件相比,车内部及内饰似乎重要性稍逊,但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井喷式增长,以及消费者对于轿车舒适性越来越高的要求,单凭车辆性能已经不足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高品质的内饰成为车企争夺的另一块阵地。

    在此次调查的81个问题中,有13个问题涉及车内部及内饰,而且都有车主对故障的反映。其中,“车门和车窗隔音不良”、“车窗开启/关闭困难”、“车门和车窗有异常响动”、“座椅材料下陷,褶皱或裂缝”、“仪表盘和杂物箱有异常响动”等是车主反映比较多的问题,所占比例分别是16%、12%、10%、8%、8%。

    报告显示,全部车型车内部及内饰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48,进口车型、合资品牌车型以及自主品牌车型分别为33、43和59,可见自主品牌车型在此系统上,与进口、合资品牌车型还有一些差距。但这也说明在车内部及内饰系统上,自主品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汽荣威550在此系统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仅排名第8,也是进入所有车型排名前10位的惟一自主品牌车型。

    在该系统排名首位的是上海通用别克凯越,百车故障率为2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系车在车内部及内饰系统中的良好表现,因为全部美系车此系统的百车故障率为36,大大低于全部车型平均值。另外,在51款车型综合排名中居首的宝马1系,在车内部及内饰系统上的表现并不抢眼,百车故障率为35,排在第13位。同样有些出乎意料的还有奔驰B级,该系统排名仅为19,相对应的百车故障率为38。

    以价格区间分类,8万元以下的车型这一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63,远远高于所有车型平均值,但比亚迪F3、东南V3菱悦和海马海福星在该系统的百车故障率低于所有车型平均值,特别是比亚迪F3,甚至低于合资品牌该系统百车故障率的平均值43。上汽荣威550和比亚迪F3的表现说明,某些自主品牌在这一分系统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技术。随着价格区间的上升,该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有所下降,令人略感意外的是,16万元以上车型该系统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35,高于12万〜16万元车型的平均值34。越贵越差也许和心理期待值有关。

    另外,2009年前上市的车型,该系统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46,低于所有车型平均值,而2009年上市车型的平均值为54,反倒高于所有车型平均值。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车在快速上市的同时,其内部质量和稳定性尚有待提高,同时也提醒欲购车的消费者,选购新上市车型时还需多留点神。

    专家点评

    单方晓:在这一系统的调查中出现比较多的故障,在我们的维修中都很常见。从具体车型讲,在自主品牌中,上汽荣威在内饰方面的质量应该说是居于前列的。从具体故障讲,“座椅材料下陷,褶皱或裂缝”这个问题过去出现尤其多,现在也不少。我认为自主品牌甚至很多合资品牌车型,在座椅的人体工程学设计方面,与进口品牌差距更大一些。这方面的的差异会影响驾乘人员的疲劳程度,在长距离行驶时,这种差别表现得特别明显。

欧美日平分秋色

电子设备及附件系统点评

    根据调查,51款车型电子设备及附件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45,在8大系统中排名倒数第三,算是故障发生频率比较高的。从具体故障看,电子设备及附件系统的故障较为集中,“雨刷器工作不正常”在其中所占比例达到18%,远高于其他故障。在这一系统中,其他发生率较高的故障问题包括“电子门锁有故障”、“车前后灯工作不正常”、“CD/VCD机工作不正常”和“警示灯异常”等,占比在7%〜9%之间。这说明,车载电子设备的故障率高低。与其使用频率的多少有一定关系。

    就该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来看,进口品牌表现优异,平均值仅为14,远低于51款车型的整体平均值。如果不是奔驰B级(该系统PP100值为30)的表现稍逊,进口品牌在电子设备方面的领先优势将更加突出。

    合资品牌车型该系统的PP100平均值为41,与所有车型该系统平均值较为接近。以“皮实”著称的一汽-大众捷达表现不佳,其电子设备PP100值为71,仅排在合资品牌车型的倒数第二。自主品牌车型该系统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58,其中比亚迪F3、东风风神S30、华普海景3个车型表现相对较好,百车故障率低于所有车型平均值,而海马海福星、江淮和悦则排名最后两位,该系统PP100值分别为88和90。

    再来看欧系、美系以及日韩系车型的表现,三方在电子设备方面可算是平分秋色:17款欧系车该系统PP100平均值为38,3款美系车平均值为33,13款日韩系车型的平均值则与欧系车一样为38,均小于所有车型该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三者故障率最低的车型是宝马1系、上海通用别克凯越和北京现代伊兰特,相对应的百车故障率分别为4、26和32。

    从价格方面看,8万元以下、8万〜12万元、12万〜16万元和16万元以上车型的电子设备表现与价格高低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其百车故障率平均值分别为57、41、45、21,8万〜12万元车型电子设备的整体表现,要略好于12万元〜16万元车型。这要归咎于东风雪铁龙凯旋(该系统百车故障率83)对12万元〜16万元价格车型的拖累。从总体上看,我们可以认为,8万元〜16万元的轿车代表了当前家用轿车电子设备的基本水平。

    另外,2009年上市的11款车型该系统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45,而2009年前上市的40款车型该平均值为43。这说明,老款车型的电子设备比新车型表现更为稳定。这与业界的普遍看法也是一致的。

    专家点评

    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总工程师魏俊强:由于这一系统的故障一般不影响车辆的主要性能,从我们的维修经验看,有些厂家可能对这方面的装配技术和质量控制不太重视,相关的故障出现率比较高。拿雨刷器来说,雨刷片本身是易损件,在干刮情况下很容易负荷超标,导致故障;雨刷器配备的喷水壶电机也容易被水泡坏。北方冬季多雪,雨刷器在被冻住后再启动,容易“憋”出问题,所以,车主在下雪天露天停车时,应注意预先把雨刷器空竖起来。

自主品牌灵光乍现

温控系统点评

    炎夏或隆冬,越来越贪图享受的都市人大多不会让爱车的空调闲着。当然,如果空调运转时的噪音吵得你心烦意乱,这份舒适感可就得大打折扣了。这并非多余的担心,在此次调查的81个问题中,温控系统的7个问题都有来自车主的故障反映,其中“空调或暖风风扇噪音过大”、“空调不正常制冷”、“前挡风玻璃除霜去雾不正常工作”、“后窗玻璃除霜去雾不正常工作”、“暖风不正常工作”等都是车主反映比较多的问题,所占比例分别为25%、21%、15%、12%、11%。

    报告显示,全部51款车型温控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21。虽然自主品牌车型的该项分值为26,高于所有车型平均值,但令人惊喜的是,力帆620和江淮和悦在这项指标上夺得了所有车型排名的冠亚军,其PP100分别为2和5,不仅把很多大名鼎鼎的进口品牌甩在身后,也彰显了自主品牌在个别系统上的技术实力。

    合资品牌在温控系统上的表现差强人意,东风日产骐达该系统的百车故障率为38,在所有车型中最高。这一表现也拖累了整个日系车型,使其温控系统PP100的平均值达到了21,而欧系车型的平均值为18,美系车型的平均值仅为10,大大低于全部车型温控系统百车故障率的平均值。长安马自达3和一汽-大众高尔夫的这项分值也分别达到37和32,排名靠后,似乎和平日的口碑存在差距。作为国内家喻户晓的耐用车型,一汽-大众捷达的温控系统PP100为22,不仅高于合资品牌该系统的平均值,也高于所有车型该系统的平均值。

    正如预料,温控系统的百车故障率高低和车型价格高低呈现反比关系,价格区间越高,区间内车型的百车故障率表现越好。但是,8万〜12万元和12万〜16万元两个区间内的车型,在温控系统上表现的区别似乎并不明显,其百车故障率平均值分别为22和20。只有16万元以上的车型,凭借温控系统PP100平均值12的成绩,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

    新车型快速上市的后遗症还在延续。报告显示,2009年前上市车型温控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21,和总排名的平均值持平。而2009年上市车型的该项平均值则为24,高于全部车型温控系统平均值,令人不安。

    专家点评

    北京汽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凯明:在温控系统上自主品牌表现不错,说明国产车在一些技术上水平有提高。同时,通过采用国外质量较高的零配件进行组装,一些国产车也能在较短时间内,使一些配置的质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汽车制造技术需要长期的积累,国外车商在这方面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我们制造汽车不过几十年时间,所以从整体来看,自主品牌在造车技术上,还与国外品牌存在差距,需要一个过程来弥补。

自主品牌差点火候

发动机系统点评

    车如人,发动机犹如人的心脏。发动机对于汽车之重要性,可见一斑。现实中,人们关注一辆新车时,第一句话几乎都是问“它的排量多少?”可见人们对发动机的关注度是最高的,而选车也往往首先从发动机选起。

    此次针对发动机百车故障率的调查显示,51款车型的平均值为35。其中,进口品牌车型发动机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18,合资品牌车型发动机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31,自主品牌车型发动机百车故障率为44。差距状况,一眼明晰。

    在51款车型的发动机PP100排名中,沃尔沃C30为11,宝马1系为12,华晨宝马3系为13,长安沃尔沃S40为14,这4款车以优异成绩分别占据整个榜单的前4位。很凑巧,这4款车都出自欧系。但是,由于东风雪铁龙新爱丽舍(PP100为64)、一汽-大众捷达(PP100为49)、东风雪铁龙凯旋(PP100为44)、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PP100为39)等欧系车型拖后腿,导致整个欧系车型的发动机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29,与美系车型的发动机百车故障率平均值29、日韩系车型发动机百车故障率平均值30不相上下。

    调查显示,美系车型发动机的PP100也是有高有低,如上海通用别克凯越PP100为18,长安马自达3为25,长安福特福克斯为27,这3款车的发动机PP100低于所有车型平均值35,但是,上海通用雪佛兰科鲁兹为41,高于平均值。

    在自主品牌车型中,比亚迪F3的发动机PP100为21,在51款车型中排名第11位,甚至优于大多数合资品牌车型。此外,在18款自主品牌车型中,还有吉利远景、东风风神S30的发动机刚刚触及所有车型平均值。遗憾的是,其他15款自主品牌车型的发动机PP100都高于所有车型平均值,力帆甚至以88的数值排名最末。自主品牌与进口、合资品牌的差距不言而喻,苦练内功成为当务之急。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这话有道理但不全对。拿51款车型发动机PP100数值比较会发现:8万元以下车型的发动机PP100平均值为44,而16万元以上车型的发动机PP100平均值为16,两者相差较大。但是,8万〜12万元车型的发动机PP100平均值,则与12万〜16万元车型的完全一致,均为33。价格的差异,在发动机上似乎并未完全体现。更有意思的是,作为8万〜12万元车型的领头羊,一汽-大众新宝来的发动机表现出色,PP100为15,故障率甚至低于12万〜16万元车型的领头羊东风日产轩逸,后者的发动机PP100为20。

    专家点评

    魏俊强:仅就发动机本身而言,目前自主品牌车型和合资车型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可以说,一些自主品牌车型的发动机比10年前进口车型的要好。当然,自主品牌在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匹配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实际上,发动机方面的故障大多数是养护不当引起的。比如,有的车辆跑过两万公里以后没有做大保养,发动机出现积碳,会影响电脑对发动机的正常喷油。这会导致爆震、加速不良、起动困难和怠速运转不正常等问题。

同一厂家 不同质量

刹车系统系统点评

    在此次调查的51款车型中,刹车系统百车故障率排名的平均值为19,在8大系统的平均值中列第三位(从最低到最高),或许8大系统间不具备可比性,但这个较低的平均值,加上有31款车的刹车系统百车故障率排名都优于这个平均值,充分说明生产企业对于刹车系统的重视和所下的功夫。

    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车型,沃尔沃C30在刹车系统百车故障率排名中位居第25位,数值为18并不突出。作为它的合资品牌,长安沃尔沃S40也以18的数值紧紧跟随其后。

    在自主品牌车型排名中,东南V3菱悦一枝独秀,以8的分值排名刹车系统百车故障率第3位,值得一提。此外,比亚迪F3、奇瑞A3、奇瑞旗云、力帆620等4款车的百车故障率也都低于平均值。在18款自主品牌车型中,有13款车型百车故障率高于总体平均值,哈飞赛豹Ⅲ、中华骏捷CROSS更是以37、40的分值排在51款车型的倒数第一、二位。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我国自主品牌与国外车企在刹车系统上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前不久曾出现捷达的刹车门事件,但数据胜于雄辩。捷达以零故障在整个刹车系统百车故障率排名中位列第一。当然,这仅能说明在我们的调查中,所遇到的捷达车主对其刹车系统抱怨为0,并非是说市场上所有捷达车的刹车系统都是百分之百地安全可靠。

    更令人惊讶的是,同为合资品牌,同为一个合作厂家,在刹车系统百车故障率分值中,一汽旗下的一汽-大众捷达为0,一汽-大众新宝来为13,一汽丰田卡罗拉为18,一汽-大众速腾为21,一汽-大众高尔夫为30。其中,捷达表现最佳,而高尔夫则在51款车型中以第46位处在最后军团。即使同一个厂家的合作对象不同,引进技术不同,但质量差距如此之大,还是让人费解。

    在长安旗下车型中也有相似的现象。在刹车系统百车故障率分值中,长安铃木天语SX4是5,长安福特福克斯是17,长安沃尔沃S40是18,长安马自达3是33。其中,天语SX4在合资品牌中排名第一,而马自达3则是垫底。同是长安的合资品牌,仅是合作对象不同,其差异也是相当地大。

    类似情况在自主品牌汽车中也有出现。奇瑞A3、奇瑞旗云在刹车系统百车故障率中分值都为15,排在第14位;而奇瑞A5的分值竟然为30,排名第48位。这种现象,或许除了厂家自己,别人还真难解释清楚。

    专家点评

    王凯明:同一大品牌下的不同车型,在同一系统上表现有差异,有可能是因为车型的价格定位不同,厂商出于成本考虑,在不同车型上采用了不同的零部件。零部件价格不同,质量肯定也会有差异。比如,同样是ABS,国外的和国内的不论在价格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差别。捷达由于是一款老车型,在这方面的技术可能相对比较成熟,所以故障会少一些。

  

换挡不畅排首位

传动系统点评

    对于一款动力表现优秀的轿车来说,换挡平顺的变速箱与动力强劲的发动机,两者都是缺一不可。因此,传动系统的故障率高低,对于轿车的整体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从本次调查情况看,51款调查车型传动系统的总体表现不错,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16,仅次于转向及操控系统,在8大系统故障率排名中名列第二(按由低到高排序)。其中,宝马1系传动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值为4,是所有车型中最好的;而一汽奔腾B50该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值为40,在所有车型中最差。

    具体说来,在传动系统常见故障中排在前5位的问题分别是“换挡困难,不顺畅”、“换挡时生硬”、“换挡时有异常响动”、“(手动挡)离合器踏板行程有问题”和“变速箱出现脱挡现象”,在故障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4%、22%、11%、10%、10%。因此,换挡不顺畅可以说是传动系统的主要故障点,而变速器脱挡故障虽然排在第五位,但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可能更大。

    从传动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看,进口品牌为7,合资品牌车型为13,自主品牌车型为24,进口品牌不到所有车型PP100平均值的一半,优势明显。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合资品牌的东风雪铁龙世嘉和东风本田思域,其传动系统PP100均为4,与进口品牌宝马1系一起成为所有车型该系统故障率最低者,北京现代伊兰特悦动、东风日产骐达、长安铃木天语SX4、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等紧随其后。这表明,部分合资企业在传动系统的质量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自主品牌方面,帝豪EC7、比亚迪F3、奇瑞A3等车型的该系统百车故障率低于所有车型平均值,表现不错;此外,还有上汽荣威550、海马海福星、吉利远景、奇瑞A5和东南V3菱悦5款车的该系统PP100低于自主品牌平均值。

    从欧系车、美系车和日韩系车传动系统的PP100看,其平均值分别为13、9和12,差别不大。从价格区间看,8万元以下、8万〜12万元、12万〜16万元和16万元以上车型的该系统PP100平均值分别为23、14、14和9,又一次出现了8万〜12万元车型和12万〜16万元车型不相上下的情况。在这两个价格区间拖后腿的分别是一汽奔腾B50和东风雪铁龙凯旋,否则,以上价格区间的车型应该在传动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2009年上市的11款车,其传动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22,比2009年前上市的40款车的平均值15要差。这也再次印证了业界的看法,新车型与老款车型相比,在一些重要部件的稳定性上还有一定差距,传动系统看来也是其中之一。

    专家点评

    魏俊强:从我们的维修情况看,传动系统中离合器的故障率明显比变速箱高。目前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比较严重,离合器在被频繁使用后会变薄,导致有效行程出现问题。在变速箱方面,常见的故障主要有三个:一是挂挡不顺畅,这同换挡机构的磨损有关;二是换挡时有异响,这同变速箱齿轮精密程度有关;三是脱挡,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颠簸较大的路面上,与使用者习惯用力“勒”挡,导致变速箱同步器磨损有关。

衣不如新车不如旧

转向及操控系统系统点评

    作为汽车的关键零部件,转向及操控系统从来不乏车主的关注。在此次调查的81个问题中,涉及转向及操控系统的7个问题,都得到了车主的故障反映,其比例分别为:“方向盘有异常响动”占24%,“方向盘跑偏”占21%,“怠速时方向盘抖动”占16%,“正常行驶时方向盘抖动”占15%,“转向及操控系统其他故障”占13%,“正常行驶时车身抖动”占10%。

    调查结果显示,全部51款车型转向及操控系统的百车故障率为12。其中,自主品牌车型该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17,依然高于所有车型平均值。但是,力帆620在这一系统上的表现再次给我们带来惊喜——该车型转向及操控系统百车故障率为2,在该系统的所有车型排名中,与长安福特福克斯并列第一。另外一个自主品牌车型吉利远景也在这一排名中跻身前十名,其PP100为5,同样远低于所有车型平均值。当然,在该系统百车故障率排名靠后的也是自主品牌,中华骏捷CROSS和中华骏捷FRV的百车故障率分别为33和27,居倒数后两位。

    值得一说的自主品牌还有奇瑞,“本是同根生”的奇瑞A3和奇瑞A5,转向及操控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分别为9和100,数据相差之大,不禁让人怀疑二者之间是否真有“血缘关系”。

    此外,闻名遐迩的大众甲壳虫在转向及操控系统上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百车故障率为20,排名第四十二,不仅高于进口品牌车型该系统百车故障率平均值11,也高于欧系车型的平均值9。

    从价格方面看,8万元以下车型该系统的百车故障率为15,高于所有车型平均值。但是8万〜12万元车型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10,不仅优于12万〜16万元车型的平均值12,也优于16万元以上车型的平均值11。仅就转向及操控系统看,不同价格区间的车型表现并无太大差异。

    新款车型的表现依然比老款车型逊色。2009年前上市的车型,该系统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11,低于全部车型平均值,而2009年上市车型的平均值为15,高于全部车型平均值。而中国质量协会最新发布的消息则是:在2010年第一季度,新车质量成为投诉热点,汽车产品在6个月以内出现问题的投诉占60%以上,相比上季度增加2.1%。

    专家点评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林建:衡量转向系统质量好坏,一是看它是否能对驾驶者的操控动作进行快速响应;二是看它的响应是否准确,也就是说,看它的转向幅度是否正好达到驾驶者的要求。转向系统不佳的车辆,转向给人的感觉是比较“软”,总有慢半拍的感觉。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转向传动轴在使用中出现间隙,影响了对驾驶者指令的准确传递。此外,车辆发生碰撞后修复不到位,也可能造成传动不准或者方向盘跑偏。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