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技术和装置不断出新,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加强了汽车安全性能的同时也为汽车制造厂商增添了吸引消费者的卖点。如今的汽车安全技术,可以在危险来临之前就预知到情况。
01、车尾监视系统
倘若所有汽车都具备“后视”能力,那么汽车驾驶将变得更方便、更安全。目前,只有一些高档车标配后视系统,其中包括奥迪Q7、雷克萨斯LS460等车型。后视监视系统不仅保护你的车,而且还保护车外行人、儿童和动物免遭意外碰撞。
02、紧急制动辅助、防撞系统
这种制动技术是从两个不同的制动系统和电子制动系统结合而来,电子稳定程序ESP是一种能够在早期就识别出汽车非稳定行驶状态,并进行自动修正的主动安全系统。预计在2011年前,美国车市所有车型都将配备这一系统。它也可以与智能巡航控制或其他的一些汽车控制系统联合起来,成为司机的刹车辅助。
03、智能安全气囊系统
由于每一个人的身体体征各不相同,所以制造可以根据当时情况随时变化的安全气囊成为今后的主流。智能安全气囊技术可以感应到不同大小和重量的人体以及安全带使用情况,当座椅位置异常或背向儿童座椅出现问题,智能气囊就会弹出。
随着技术的发展,安全气囊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例如奔驰一些高档车型便装备了阶段式安全气囊,根据撞击的力度分阶段弹出,以防止乘客因气囊弹出力度过猛而受到伤害。
04、防侧翻保护系统
由汽车侧翻而造成的人员伤亡率很高,因此,汽车侧翻保护系统的存在很关键,对于SUV和敞篷车来说尤为重要。如果系统检测到汽车转弯潜在的过渡,这个系统将控制刹车和油门,根据当时情况作出调节,以帮助您控制汽车。戴姆勒称之为“电子滚翻系统”,福特把它取名为“防翻滚稳定系统”。而沃尔沃同样有自己的翻滚保护系统。例如沃尔沃C70敞篷车便针对性开发了车侧翻滚保护系统,以确保乘员安全。
05、盲点探测/侧向辅助/碰撞预警系统
这项技术的目的是帮助您驾车时在出现盲点时更好把控。由A柱、B柱等设计上所造成的视觉“盲点”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若车主在驾驶时可以“眼观六路”,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如通用汽车去年便示范运行了一批拥有“第六感”的汽车。通过配备简单的天线、计算机芯片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车载通讯设备,该汽车就可以敏锐感知400米内其他车辆的所在位置。你在驾车中检查方向的时候,它可能会通过信号灯在你眼前闪烁,或者座椅、方向盘通过震动发出警报,这是一种短距离的检测技术。
06、轮胎压力监测预警系统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要求,2010年9月以后,所有的美国客运车,一吨或更小的汽车所使用的轮胎都必须添加轮胎压力监测预警系统。轮胎的使用状况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轻者导致爆胎,重者会引发车辆失控,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一个轮胎压力预警系统显得颇为重要。目前,宝马部分车型已经提供了有关轮胎压力监测预警系统装备,在车轮上加载传感器,一旦胎压出现问题,就给出声音警告,仪表盘上也会出现相应的安全指示灯。
07、自动适应巡航控制/防撞系统
今后的巡航控制系统不仅仅限于保持恒定速度。由于采用了传感器和雷达,巡航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调节油门和刹车,防止靠近前面的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如果有速度变化,或者将要有近距离的危险状况发生,系统检测到潜在的碰撞时,通常会急刹车,并锁死安全带。一旦安全隐患排除,它会发送指令,让你的车子再回到原来的巡航速度,而这期间不受人为操控,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手动控制刹车系统。目前奔驰和迈巴赫系统已经有这方面的尝试了。
08、车道偏离、主动头部保护系统
电子稳定程序ESP是一种能够在早期就识别出汽车的非稳定行驶状态,并进行自动修正的主动安全系统。预计在2010年前,美国车市所有车型都将配备这一系统。当汽车行驶在路上,这种系统会预测到车身发生偏离,可以监控人体姿势、头部和眼睛,通过合理的座椅、头枕设计,缓解汽车在碰撞时对乘员头部的瞬间撞击。同时系统发出指令,能够让汽车速度减慢,从而使汽车进入稳定状态。
09、夜视协助系统
夜视技术分为很多种,如红外线头灯或热成像照相机。但无论是什么技术,目标是相同的:帮助你看清道路。当汽车与前方路面1000米远出现动物、人或树木时,夜视系统通过驾驶室生成的图像,让很难用肉眼看到的东西保证清晰。与此同时,自适应车头大灯跟随车辆的方向,随着速度的变化来补偿路面交通行驶的光线。
10、应急响应系统
当车辆发生事故后,相关系统将立即采取措施以确保车内乘客安全。如通用Onstar系统,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便会通过GPS等卫星系统自动向相应的信息中心发出求救信号,以确保车内乘客第一时间获救;而奔驰所具备的安全技术,则可在车辆碰撞后自动关闭油路并解开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