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赛道外的精彩
2010-11-05 10:12:59 中国质量新闻网

       他们从极速、险峻的赛道走来,凭借过人的胆量和技艺,用车辙描绘着梦想的蓝图,

       也为看客们呈现着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拂去神秘、刺激的面纱,

       赛道外的他们可能是个爱玩的孩子,或是个可爱的女生,也可能是位谈判桌旁的老板

    孙正:英雄少年 别样年华

    孙正是90后,但当我面对他,却分明感觉到他的言谈举止中有着与他年龄不符的成熟。他认为这跟自己从小参赛有关,和无数陌生人接触的过程让他很快走向了成熟。不得不说,此时孙正的很多同龄人还沉浸在初进大学的喜悦中,而孙正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作为90后新锐车手,孙正却不觉得自己的年龄有值得特殊报道的地方。他说:“事实上,国外的车手通常都是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卡丁车参赛,而我参加比赛时,已经13岁了。”言语中还有着些许遗憾。

    在中国,13岁就开赛车已经是比较早的了。这跟孙正幼年的兴趣有关,儿时的他就和父亲一起制作汽车模型,其乐融融地陶醉其中。直到10岁,他在赛场看到了一场真正的赛车。这一次观战点燃了他的赛车热情,他开始企盼能够跟车手一样驰骋于赛道。在父亲的帮助下,一位国内知名的赛车教练将他收入门下。

    孙正现在在一所大学读大一,但因为赛车生活占去了他的大部分时间,他一年在校读书时间可能只能达到正常学时的1/3。由于无法正常在校读书,他需要请老师单独补课,不让自己的学业落后于同龄人,因为他有一个理想——到外国读真正的赛车专业。“国内没有这样的专业,在国外,我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的赛车知识,而且还能掌握车队的经营知识。”显然,孙正的目标不仅仅是赛车,更重要的是组建自己的车队。

    虽然孙正在赛道上开车已经有年头了,并且也获得不少奖项,但他至今还没有取得城市道路上行车的驾照。“主要原因是太忙了,我今年5月就在一家驾校报名了,但拖到现在还没有时间去参加培训。”

    对于车,孙正更看重车的不同功能,“如果买车,一辆车肯定是不够的。”会选择什么车?孙正除了对耗油量比较大的美国车比较抗拒外,别的车在他眼里都很适合,在他看来,更重要的安全保障在于驾驶员自己。

    对于中国的自主品牌,孙正对吉利很有好感。2009年,他曾经获得吉利房车锦标赛年度总冠军。他说:“国外很多大品牌当初都是从赛车场上一鸣惊人后,才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逐渐成长为大品牌。在这方面,吉利方向比较正确,不仅重视车型的自主研发,还注重赛事。”

    在经验极为重要的赛车场,和资深车手一起比赛,是否有过心理压力?孙正微笑道:“很多时候赛车手需要动脑子,比如在什么时间点超车,以什么样的方式最有效地阻挡后车且不至于被撞,这都需要经验的积累,但是还需要敏锐的判断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言语中,他并无一丝畏惧。临别时和孙正握手,看到他手上有个新伤疤,他笑着解释说:“这不是赛车时受的伤,是在获奖后开香槟庆祝时划伤了手。我开车还没有受过伤。”

    俞小西:巾帼车手 不让须眉

    和俞小西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这是个外貌婉约、身材窈窕的女子,如果不做车手,模特也适合她吧!一番谈话之后,我发觉,这是个能掌控自己命运的女子,模特的舞台完全不足以盛下她坚强的灵魂。

    小西点了一杯柠檬红茶,在温暖的香气氤氲中,讲述了她的赛车经历。

    大学毕业后,俞小西进入了一家外企工作,但不久就放弃了高薪的白领工作,到一家车队任经理,对车的热爱促成了她的这次转型。

    车队经理的工作类似于经纪人,要在车手、维修工和赛事组织者之间进行协调。不久后,一位教练注意到了小西在赛车上的悟性,建议她参加赛事。思考之后,她开始了又一次转型。虽然难度更大,但她既然决定了,就丝毫不犹豫,很快投入到了艰苦的训练中。她需要和体格、技巧都强于她的男性车手比赛,这种压力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她说:“一般来说,外国的很多车手都是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参加训练,而我转行到赛车时,已经24岁,这样的年龄对于开赛车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训练强度。”

    需要投入的,还有大量的资金。作为车手,自己必须支付大笔的改装费用和训练费用,参加场地赛事,还要租场地进行练习。这些花费很快就让她誊清了自己的银行账户。不过,付出总会有回报,那就是赛场上的成功。

    小西第一次参加比赛时,成绩并不突出,但她已经很开心了,毕竟这是自己在赛道上的第一次征程。她相信自己会有更好的成绩。2008年,她获得了一个全国性赛事的季军,“我的眼泪都流下来了,本来赛道就热,而赛车手还需要各种护具,在车里就像个粽子一样,很累,很热,举奖杯时都感觉手脚无力。但是很开心。”

    奖杯是对小西努力的肯定,她备加珍惜。但她还是有更新的计划。现在的她已经离开车队,自己单干。就在我采访她之前,她刚刚从广州回来,应厂家之邀进行车技表演。这样的选择意味着她需要独自面对更多状况,没有了车队的整体配合,一切机会都要自己去寻找。

    小西不比赛、不参加活动的时候,也会开着自己的蓝鸟车和朋友们一起去兜兜风。或许这时的开车对她来说是地道的享受。蓝鸟是她在好几年前买的一辆进口车,她说自己对车型的倾向性不明显,因为比赛用车都是经过改装的,而作为民用车型,所有的车型都具有适合驾驶的功能,这就足够了。

    小西举杯的时候尤其显得温和婉约。我很惊讶这样的外表下究竟隐藏了怎样坚定的灵魂。她笑道:“你没有看到我赛场上的样子呢,因为摄影师要拍照,怎么说也该表现得淑女一点吧。”其实,我更期待看到小西表演车技时的英姿,或许,有一天,我会看到。

    何勇:拼命三郎 极速人生

    何勇和其他赛车手不同,因为他还是一家4S店的老板。初见他,你绝难想象他已经年过不惑,年轻、帅气,就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交谈中渐渐发现,何勇还很健谈。他很从容地回忆了自己和汽车结缘的过程,也深情地回忆了在赛车中自己的人生如何升华。眼前的他有着拼命三郎般的性格和意志,正是这种意志成为了他成功的基石。而汽车,无疑就是何勇成功的翅膀,他的事业起源于汽车,大部分荣耀也来自于汽车。

    16岁时,何勇参军,这就是他和汽车结缘的开始。在云南的茂密森林里,在盘旋山道上,他一次次地开着大卡车运载装备。他过人的车技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练就,在部队时他就以开车技术高超出名,更是多次在评比中获得好成绩。

    从部队复员回到老家重庆,因为驾车技术娴熟,他顺利地成为了一位领导的司机。但重庆的山山水水挡不住这位拼命三郎的雄心。1999年,他来到北京,在亚运村汽车市场经营汽车,品牌就是长安铃木。略有积累之后,他开始尝试赛车。

    对赛车的钟情根源于何勇对自己车技的自信,也源于他对速度和提高车技的追逐。来北京之后,汽车经营得风生水起。2002年,他花费40余万元购买了一辆进口车作为日常座驾。彼时,同样的价格可以在北京买套不错的房子,但何勇没有,“即使租房也要买车。”

    同样是在2002年,何勇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秀出了自己独特的舞姿:购买了两辆车,和朋友组织了一个车队,取名为“永驰”,开始了梦寐以求的赛车生涯。

    作为铃木的经销商,何勇希望能以长安铃木作为比赛用车,但厂家对此并不热心。他只能自己改装、训练、联系赛事。直到2005年,他拿了一项冠军。厂家略有惊喜,给了他3万元奖金。但3万元对于他的投入来说是九牛一毛,不过何勇并不介意,“我是为爱好而战。”

    长安铃木真正重视永驰车队,是从2007年开始,因为那一年长安铃木的十大新闻中何勇一人就占了7项,很多冠军也在那年被何勇收入囊中,他的车队足以成为长安铃木的一个宣传亮点,于是,厂家提出了冠名,永驰车队前加上了“长安铃木”。“我对长安铃木感情很深,毕竟我是从这里起家,大部分赛车荣誉也是来自长安铃木。”何勇动情地说。

    赛车,除了耗费大量资金,也有很大危险性。何勇经历的最激烈的一次事故是汽车在空中“转体”四圈,因为受到惊吓,他的领航员此后再也不敢碰赛车。但是拼命三郎就是拼命三郎,何勇从不会因此退缩,反而认为:“任何碰撞和事故只是提高成绩的阶梯,不是障碍。”

    车技如此之好,是否也很喜欢在城市道路上炫耀一下?何勇笑:“年轻的时候的确做过这样幼稚的事,现在绝对不会了,我在进行一些培训时,一定会跟他们讲,你开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方便,也要为别人方便。”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