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仰起头,才能看见山
2010-11-05 15:22:45 中国质量新闻网

    30年前的某一天,本田汽车创始人,被称作汽车狂人的本田宗一郎闯进公司设计室:“你们马上着手研究,我要造飞机!”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傻在那里,但老板的命令就是命令,必须执行。设计师们开始四处寻找资料——从“什么是飞机”开始。

    2007年,最新一代本田公务飞机飞上蓝天,它的静谧性和节油性堪称世界一流。这就是所有成功企业的最大秘密——敢于去想,着手去做。同样的一位汽车狂人——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也从丰田和本田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否则他不会去梦想收购沃尔沃。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这样一个有理想的人,这样一个敢于去做的企业,能把自己汽车的质量做到世界一流。

    尽管这一天还没有到来,但从帝豪身上人们已经觉察到吉利人的信心和勇气。在2010年北京车展上,吉利质量部门的负责人突然接到李书福董事长的电话,李书福要求质量部门对某款车型的异味问题进行彻查,因为有用户直接向他进行了投诉。质量部门负责人明白,自己部门无数个不眠之夜中的一个又要开始了。当然,吉利的质量工作并不仅仅是这一个部门的事,李书福要求所有部门的员工都要做质检员。

    李书福对质量的苛求来自6年前,据他本人回忆,在2004年全国两会上,李书福汇报吉利要造两万元的汽车,而当时听取政协经济组汇报的温家宝总理却语重心长地强调了自主创新和重大设备制造能力的问题。李书福当时就意识到,国家民族工业要发展,不能停留在低价、低档,甚至低质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上。吉利的质量爬坡之路始于斯。

    6年是比弹指一挥还要短暂的瞬间,但吉利这6年的质量追求之路可谓艰辛。宁波生产基地的一位生产厂长曾经告诉我,他感觉吉利的质量是从2004年开始有明显进步的:“从上到下有一股热情在涌动,从外观的光滑度到内饰的缝隙,再到匹配性能的提升,都在发生着变化。”

    他说:“我过去当质检员,回家的时候鼻子里都是脏的,现在不可能了。工作环境都进步了,工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造车,也是对质量的保障。”为了验证他的话,我在帝豪的生产基地,特意钻到地坑里观察帝豪的底盘,发动机没有裸露,而且布局整齐!我甚至想把这张照片放到网上让大家竞猜,因为它不次于某些日系合资产品的水平。

    当然,量变的积累需要时间,质量的提升仍有空间。在时空的变幻中,吉利应该清楚自己的差距。从设计到试验,吉利还无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抗衡。但,还是标题那句话,只有抬起头,敢于向上看,才能找到登顶的路径。

    我们相信,吉利汽车的量变将继续下去,质变即将到来——在吉利汽车的试验室,CANBUS总线技术正在紧张地试验,帝豪的新一代产品将使用这样的技术,这是降低电子产品故障率、提高整车主动安全性能和舒适度的关键技术,吉利将在自主品牌中率先突破;BMBS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也是吉利的首创,加上自动变速箱的全系列匹配,吉利已经具备了质量上台阶的条件。

    可以预见,吉利只要在三五年内通过了帝豪质量跃升这一关,它就能真正登上一座巅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