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豪车缘何持续“唱红”中国?
2011-08-05 14:38: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尽管今年上半年中国车市出现了产销增速明显回落的趋势,但豪华车销量却“风景这边独好”,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强劲走势,逆市而上。在全球超豪华车市场日渐低迷的今天,中国市场已然成为海外豪车厂商急欲开采的一座“大金矿”,中国消费者的热情更成为了一枚枚橄榄枝。英国《卫报》认为,豪车销量见涨的背后是中国富人更富的进程在加快,中国消费者对大排量车型的购买热情将来仍不会减退

    “中国式”炫富秀

    “即使是在周末,她的胸前也会佩戴一张小塑料卡片,用来炫耀自己白领的身份;她口袋里装着便宜的国产手机,耳朵上却戴着苹果的耳机,如此一来在外人看来,她就像在使用苹果的iPhone;她驾车上下班,即使所耗费的时间是公交车的4倍,但是她就是想炫耀自己所拥有的小车。”

    在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上,题为“The mystery of the Chinese consumer”的深度分析文章为他们眼中的中国消费者画了一张素描,上文提到的“她”是李小姐,供职于上海一家零售市场调研公司。

    《经济学人》在随后的评论中这样表示:在经历了几十年因循守旧的贫苦日子之后,中国的消费者目前正将拥有昂贵的消费品作为自身成功的一种象征。在公共场合,他们愿意炫耀自己,私下里却锱铢必较。他们可能拥有一辆星光闪耀的宝马汽车,却时常花费半小时四处溜达来逃避50美分的停车费用。即使是购买的房屋,他们也不会在内部装饰上支出太多的费用,因为只有家里人才能看到房子内部。

    当然,在所有的炫富行为中,将豪华车型“摆”在街上展示则更具轰动效应。最近几年,互联网上流传颇广的就有山西一煤炭商人的女儿出嫁时的一个婚礼车队:不仅有4辆劳斯莱斯幻影、4辆法拉利、6辆奔驰、6辆宾利,还有20辆奥迪Quattro、6辆吉普、1辆悍马和若干辆宝马、保时捷和路虎揽胜。

    英国《卫报》针对此类事件颇具调侃意味地这样表述:尽管道路交通还是那样拥堵,但是中国的新晋贵族们在道路上炫耀自己财富的事件却越来越多。

      金宝街寻“宝”

    从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穿过昔日豪庭王府饭店,老家在河南农村的郑先生正在一条名字中都透露着一股“钱味儿”的街道——金宝街上若有所思。金宝街,虽取名于金鱼胡同与雅宝路,但其字面的美好寓意也折射出了高端商务圈的独特定位。

    在河南农村渡过童年的郑先生曾经还为他的父亲拥有一辆三轮农用拖拉机而感到自豪。要知道,在20世纪70年代,那样的三轮拖拉机拥有很高的自动化技术,行驶快捷,深受中国农村消费者的喜欢。不过,时过境迁,此时的郑先生已经拥有了一辆宾利汽车,他现在想在金宝街再购买一辆时速300公里的跑车。

    “我喜欢阿斯顿·马丁,因为我过去经常看詹姆斯·邦德系列的电影。不过我想我更喜欢法拉利,哪怕它们更贵些。”这位在游艇贸易中赚了一大把的男人喃喃自语。

    郑先生看的车每辆售价都超过400万元人民币,但价格并不是他主要的担心。“目前,你开着豪华车所得到的回头率与之前相比很少了,因为这些车现在都普通了,越来越多的人都负担得起,所以我更关注驾驶舒适度。”郑先生说。

    随着大批中国富人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逐渐将自行车换成宾利等车型,发生在郑先生身上的故事在中国已经变得司空见惯。这一趋势不仅在改变着北京的街道,也在塑造着世界豪华汽车制造商们的商业战略。

    中国正崛起为汽车业的超级消费者,这在金宝街可以全面得到证明。这条位于故宫和CBD之间的长街于2002年开业,昔日的这里曾是胡同小巷,在拆迁之后便建成了购物中心。这条街道的目标就是将英国Mayfair、美国曼哈顿Park Avenue以及东京的银座3大购物休闲中心融为一体,最终打造为中国的“银座”,而进驻其中的五星级酒店、豪华餐厅以及精品时装品牌也着实为其增光添彩。不过当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系列的“名车展示厅”, 街道一侧有法拉利、劳斯莱斯、玛莎拉蒂和宝马,另一侧则有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和奔驰。

    大多数的这些豪华汽车品牌也就是在最近几年进入中国的,但这条街上的主要汽车门店,连同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地的类似门店,已迅速成为世界知名豪华汽车制造商的主要盈利中心。甚至连英国《经济学人》都惊叹:目前中国人已经比任何国家的消费者买的车都要多,中国正在朝着世界最大的奢侈消费品市场前行。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汽车销量为1806万辆,同比增长32.37%,继续稳坐全球第一宝座;产量为1826.47万辆,同比增长32.44%。和其他国家相比,无论是汽车销售量绝对值还是增长速度,中国均遥遥领先。

    豪车销量一路飘红

    中国消费者对自身高贵地位的日益追求已让外国的豪华汽车制造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目前,已经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超豪华汽车品牌超过了10个,比如法拉利、世爵、布加迪、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劳斯莱斯、迈巴赫、宾利、玛莎拉蒂等。它们的市场销售状况也已初现端倪,很多超豪华车制造商坚信未来中国的超豪华车销量依然会强劲增长。

    2010年,兰博基尼的在华销量已经增长了2倍,达到247辆;而2010年的前5个月,劳斯莱斯的销量也同比增长了146%,达到678辆,这一数据已经超越其英国的相应市场销量,不久也很有可能超过美国市场。“中国未来成为这些豪华汽车公司最大的销售市场只是时间问题。”劳斯莱斯的区域执行总裁Jenny Zheng这样对媒体表示。

    同样是2010年,法拉利在中国卖了300辆车,比上年增长了近50%,这也是法拉利在中国的最好成绩。而另一品牌玛莎拉蒂的销量也一举攀升到400辆,使中国大陆超过意大利成为其世界第二大市场。

    英国宾利的在华销量已经扩展了将近一倍,接近1000辆,这也使中国成为其第三大销售市场。进军中国已有10年之久的保时捷汽车2010年卖了13800辆车,这一数字相比2009年的销售量增加了60%。大众汽车则计划到2015年投资106亿欧元于中国的合资企业。

    在经历了2010年的极高速增长后,在过去的6个月里,豪华车型在中国的销量依然同比增长了30%。由于销售数量的激增,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奔驰汽车曾宣布,2010年4月,该公司110年历史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单月最高销量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现。宝马也将其过去6个月来的高销量归功于中国市场的高需求,中国现在是宝马的第三大市场,排在德国和美国之后。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宝马还计划投入巨资在东北建第二工厂,以扩张产能,增加本土元素。2012年建成时,这个厂有望达到10万辆的产能。

    在中国,奥迪也有很好的销量表现。2010年,奥迪在华全年销售汽车225588辆,同比增长43.5%,以绝对优势稳居中国高档车市场第一的宝座。而中国也以极少的差距仅次于德国本土成为奥迪全球第二大市场(2010年,奥迪在全球共销售了109.2411万辆车,其中德国占21%,而中国则以20.9%紧随其后)。

    奥迪是中国政府相对集中采购的车型。目前,奥迪通过满足中国政府官员对车辆细节的新要求不断巩固着自己在中国的地位,比如奥迪在奥迪Q5后座上加了温控杯托,因为他们发现乘坐者会带着自己的茶杯参加活动。同时,加长版的奥迪A6L也是为中国消费者特别定制的。另外在中国,奥迪的进口车只占15%,其余的都是由合资伙伴中国一汽在国内生产,年产能20万辆。在2013年前,奥迪计划把产能扩大到40万辆,并实现100万辆的总销量。

    拥堵中的“加速”

    在富人数量不断增多、社会贫富差距现象严峻的中国,汽车已经成为体现社会差距的显著的标志之一。尽管豪车目前占中国汽车市场的3.8%,但是汽车产业资讯机构Fourin 认为,这个数字会持续增长,并在2015年达到4.7%。

    在2000~2010年间,中国市场上的汽车销量总共达到了2.7亿辆(包括汽车及摩托车),增长了20倍。在接下来的20年间,这一数据还有可能再扩大一倍以上,这就意味着2030年中国市场上的汽车数量将会超过全世界在2000年所拥有的所有车辆总和。不过,汽车数量增长的速度也面临着不稳定因素。

    在过去的6个月中,由于燃料价格上升、北京相关车牌号的限制举措,以及中国政府在推动公共交通发展上的努力,整体的汽车销量从过去10年来的20%~30%的高增长骤降到了个位数,甚至负增长。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实际上中国的富人们在社会发展中变得不仅更加富有,而且他们变富的进程在加快。

    前面提到的郑先生正在考虑购买的阿斯顿·马丁Rapide车型拥有6L发动机,最高时速可达到303公里,价格达到400万元。由于高昂的进口关税的原因,这一价格比西方市场上的价格高出一倍。根据胡润富豪榜上的数字,中国有将近100万的百万美元富翁,他们中每个人平均拥有3辆车。

    这些豪华车型的中国车主有其独特的中国特色。一般来说,这些中国车主普遍比相应的美国及欧洲车主年轻10岁,而且他们中间更多的是女士。菲亚特公司的统计就显示,购买玛莎拉蒂车型的中国女车主比例竟然是相应欧洲女车主的3倍,而买法拉利的中国女性车主比例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法拉利全球CEO费立萨(Amedeo Felisa)就曾表示,中国的豪车车主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其中25%的车主年龄在30岁以下,有25%的中国车主是女性,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而劳斯莱斯德国新任CEO托斯顿·穆勒·乌特弗斯(Torsten Muller Otvos)也表示:“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许多中国客户是年轻人,大多30多岁,最年轻的只有28岁,与其他国家的客户有很大区别。”

    人们对于交通拥堵、环境保护以及燃油价格日益增长的关注度已经促使中国政府推动节能车型的发展,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北京已经严格控制机动车牌照的发放,并对购买节能车型的消费者实施大额补贴,还投入3300亿元人民币将地铁网络里程再扩一倍。中国的全国高铁建设也在加紧进行之中,北京到上海的高铁已经开通。

    在汽车产业分析人士看来,中国消费者对大排量豪华车型的购买热情将来仍不会减退。“中国消费者对豪华车型的购买热情还一直在提高,因为这些车型已经成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北京理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表示。

    但是,不论排量大小,中国的交通状况让车辆的行驶速度慢极了,尽管300千米/小时的大排量车型的销量在激增,但是上班高峰期北京的车速很少能够超过25千米/小时。即使豪华车型内饰怡人,但还是不能减缓人们对于交通拥堵所产生的心情不愉快。根据IBM在2010年的调查统计,因为道路交通拥堵严重,北京10个人中有7个曾因此被迫放弃前往目的地,而是选择绕行返回。在“20个全球上下班最痛苦指数的城市”排名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驶入中国北京。

《产品可靠性报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