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圈子]星光闪过之后
2011-09-05 10:03:07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宋菲  图/李滨

    奖牌入手

    荣耀、鲜花

    曾经的他们万众瞩目

    金牌积灰蒙尘

    奖杯光茫不在之后

    曾经的英雄藏身于哪部车中?

   我们本期关注的三位,都是曾经战果辉煌、荣誉无数的职业运动员,让我们看看在退役之后,他们如何完成身份转变?如何完成心路的转折?后冠军之路是怎样走的?

   “让你们久等了,我是贾宁,”随着亮如洪钟的声音,我回过头,只见一个一身运动装束、中等个头、身材结实的男子健步走来,一脸健康自信的笑容也让我分外轻松

还在五行中

    贾宁  前北京拳击队队员  现任新起点减肥训练营经理

    你身体保持的很好!

   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健身、减肥,得给我的会员起到表率作用,所以一直坚持锻炼。其实,像我们练需要控制体重项目的运动员,退役后百分之八九十会发胖,在队里时不敢吃不敢喝的,退役后终于可以敞开了吃喝,收都收不住。

    什么时候自己创业的?

   去年。可能到了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吧,我其实从没想过自己能做成这样,顺其自然,目前对自己的状态挺满意的。

    你一路还挺顺利是吗?

   刚退役的时候也很迷茫,还想干与体育沾边儿的事儿,但不知道能干什么。退下来的队友有当体育老师的,有干内保的,我不甘心!

    讲讲你的第一份工作?

   退役后我在家郁闷了四五个月,后来通过晚报上的招聘信息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健身俱乐部教练,当时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至今我仍保留着当年剪下来的招聘广告。我在那个健身俱乐部办的减肥训练营工作六七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为现在自己创业奠定了基础。

    你还挺有勇气的。

   都是被逼出来的。我很感激这么多年的拳击生涯,硬硬的拳头雨点儿似的落在身上,疼在心里,也磨练了我的意志,不服输,不轻言放弃!

    你从多大开始练体育?

   我小时候身体壮、个头高,11岁进丰台体校练投掷,练得最苦,成绩最好,在体校小有名气,市青赛、锦标赛都得过冠军,还是多年北京市铁饼记录的保持者。

    怎么转拳击了?

   我小时候练得太猛了,身高就没长起来。身高达不到练投掷的185cm标准,教练建议我转练拳击试试,这样,16岁时我就进了北京拳击队。

    在拳击队的生活是怎样的?

   全封闭训练,6:30出操、早饭、休息,9:30训练到中午、午饭、休息,两点多训练到四五点。晚上,如果没有训练,可以看看书上上网。大部分时间用于训练,每周只有两三次文化教育,每次半天。那时候我们思想极其单纯,一心想着刻苦训练拿成绩,给教练和自己争光,当然也为了一些经济上的回报。

    训练和比赛受过不少伤吧?

    我算幸运的,眉骨上还有当年缝针落的疤,牙也被打掉了一小块,但没受过大伤。

    从小练体育你后悔过吗?

   没有。伤痛,培养了我不服输的精神,在拳击队的控重经历也赋予了我减肥健身方面宝贵的心得,我如今才能拥有自己的一小片天地。

    你父母当年支持你练体育吗?

   他们尊重我的意愿,但我明白他们这么多年为我操了不少心。我十来岁就离开家,每半个月坐火车回一趟家,路上是自己一个人,训练时三天两头还会受伤,父母怎能不担忧?

    今后会让你孩子搞体育吗?

   我不强求,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他喜欢体育更好,毕竟我可以给他传授一些经验教训,让他少走弯路。但我父母坚决反对,他们伤不起这神了。

    你开车吗?

   开8年了,退役之后买了一辆三厢的飞度,当时买车注重经济省油,现在买车主要家用,更注重安全、速度和性价比。我比较倾向于德国车,如果换车首选德系。

   采访过后,贾宁带我们参观了他那宽敞、整齐的训练环境,并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他的那些得意门生。他们可谓贾宁创业后用心血创作的一件件作品,就像他曾经在运动队获得的那些荣誉一样。

    我习惯性地以为,习武之人多是生得膀大腰圆,粗声粗气的彪形大汉,而打小就接触对抗性运动的宋喜江却面相白净,说起话来和风细雨

传道为师

    宋喜江  前北京跆拳道队队员  现任北京什刹海体校培训一部主任

    你看上去不太像从事对抗性运动的。

   很多人都这么说。这可能和家庭教育有关,我父亲性情彪悍,教我敢作敢当,独当一面。母亲性情温和,教我踏实做人,低调行事。所以我的性格是血性与温和的结合体,在赛场上下完全不同。

    怎么进入体育这个行业的?

   我父亲酷爱武术。正是受他影响,我七岁起师从一位民间武术老师练传统武术,后转练散打。但练散打整天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受不了就又转练跆拳道,这个只要保护好头部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即使这样,母亲也始终反对。

    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因为我知道家里为我练体育付出了很多。小时候,我家交不起学费,父母就给学校送大米、土豆、白菜抵学费。训练再苦再累,都有报答父母的信念支撑着。

    以后会让你孩子搞体育吗?

   肯定要让他有一项体育方面的专长,但未必走专业路。尤其是男孩儿,要通过体育培养他的责任与担当。我会给他正确指导,使受伤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不像我们当年,单凭勇猛,训练很不科学。

    你当年训练不科学?

   我们是中国第一批跆拳道运动员,从教到学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毫无经验、标准可参考。我们也经常受伤,除了腋下,我浑身上下都有伤,最严重的是脚踝内翻。

    你后悔吗?

   没有。因为我的付出有了收获,我最好的成绩是全国锦标赛冠军、全国冠军赛冠军。更重要的是,经历过生与死的人,功名利禄都不再重要了。在家里,父母、爱人、儿子需要我,在单位学生需要我,家长肯定我,足够了。

    哪年退役的?

   2004年,那年我二十八九岁了,腰部和脚踝的伤病很严重,我很清楚自己的运动生命即将结束,如果继续训练也不会再有突破。退役之后我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就到什刹海体校做培训了。

    刚刚退役时心态怎样?

   开始时心理落差很大,你想想,退役之前待遇不错,之后衣食住行都要自己盘算,顿感失落。面对真实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时适应不了,但总要去面对的。慢慢就习惯了。

    你现在开车吗?

   开摩托车。但对汽车很喜欢也很关注,喜欢德系车,也喜欢路虎,有运动员的那种硬朗,有男人的血性。

    你买车会考虑什么因素?

   首先是安全性,其次是空间感。我恋家,喜欢与家人呆在一起,可能是从小离开家的缘故吧,希望节假日能带着双方父母、妻儿、朋友一起休假。

    与宋喜江聊天,他给我的感觉是平静的,淡然的,知足的。他告诉我说,他从不奢望想得而不能得到的,他喜欢抓住眼前,把握当下,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他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往往在不经意之间。

   身材笔直高挑,素面朝天,大大的笑容,随意扎起的马尾,舒适的吊带裙,橙红色耐克运动鞋⋯⋯康玉娟身上的气息仍不经意间透露出她与体育之间的某种微妙联系

从告别奖牌开始

    康玉娟  前八一女排队员,现北京公安局海淀分局香山派出所民警

    你个子真高!

   也才185cm。我13岁被挑到八一女排打球,当时180cm。不过按现在标准,这条件已经不算出众了。

    当初喜欢打球吗?

   是,特别喜欢,每天学校、体校、家三点一线,风雨无阻。小时候没有训练馆,只能在室外土地操场上练。有一次,雪刚停,就要走。妈妈问,下雪练不了就不用去了吧?我说,今天去把雪铲了,明天就能训练了。那时候特别有热情!

    有没有觉得失去了同龄人应有的欢乐?

   有点儿,比如,入选八一队后,每年只能回家10天,春节别人全家团聚,我们飞来飞去各地忙着打比赛。好在我的适应能力非常强,第一个春节回不了家,会觉得特别凄凉,后来就习惯了。我们可以放弃很多东西,就是因为目标很明确——拿冠军。

    你当年都取得了哪些好成绩?

   我在八一女排这些年,在这个级别团队中能拿的冠军我都拿过了:全运会冠军、甲级联赛冠军、世界军体冠军、亚青赛冠军、大运会冠军等,我很知足。

    那时候的成绩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为国争光,为八一队争光。我们纯粹为了荣誉,运动员单纯极了,所以才能有那股拼劲儿。我的拼劲儿都在那时候用完了,所以转业后想平平静静地过。

    现在还参与一些与体育活动沾边的事吗?

    没有。打了将近20年球,够了。我现在的生活和体育几乎没有联系了。

    怎么想到当警察呢?

   纯粹偶然。转业后我一边在大学读书,一边投简历找工作。我接到北京市公安局的面试通知,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我自己都没想到竟然被录取。当时我已三十岁,也结了婚,考虑到双方老人的期待,决定放弃读书,参加工作并准备养孩子。

    一开始工作适应吗?

   起初我也有顾虑,真正工作以后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恐怖。我做内勤,虽然有很多不懂不会的,但只要拉下面子去问,会有很多领导、同事们帮助我。所以我觉得转变心态最重要。

    你是怎么调整心态的?

   金牌、奖杯,都属于过去。在新的岗位上,那些没有任何价值。比如我到了公安局,就是一个普通的民警,只能在眼前的岗位上做出成绩,用现在的努力证明自己今天存在的价值。

    你心态挺好!

   我就这样,大大咧咧,每天过得简单也开心。我现在生活的全部就是工作、家庭和孩子,生活很有规律,下了班就到幼儿园接儿子回家,其他地方哪儿都不去。

    如果你儿子长大后也要搞体育,会支持吗?

    只要他喜欢,没有理由不支持啊!

    你开什么车?

   我以前开夏利2000,是我爸送我的嫁妆,小车,但空间够大。我185cm,我老公196cm,坐进去都没问题,而且省油。那车时间有点长了,我老公最近买了一辆新胜达,空间大,方便一家人出行。

    你们更喜欢大车是吧?

   没错,大个儿开小车肯定不好看,但我们工薪阶层选车更注重实用。我不怎么追求前卫,但也喜欢欣赏好车,比如喜欢奔驰庄重的外形,不刻意追求时髦但永远不过时那种感觉。

    临近采访结束,康玉娟笑言,打球时,未曾想过自己能和警察这个职业有什么交集,如今想来,是挺奇妙的一件事情。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充满未知,变幻无穷,没有哪条路是被事先设定好的,一旦选择踏上,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开始自我发现之旅。

    《产品可靠性报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