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记者观察]进步在继续
2013-03-19 15:19:38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马宁

    5月中旬,各大车企相继公布了2011财年的财务结果,对于亚洲车企,媒体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得出了以下结论——韩国车企2011年的日子过得颇为滋润,并认为“韩流”来袭,势不可挡。至于起亚滋润到什么程度,还需要数据来说明:2011年,起亚的销售额约386亿美元,同比增长20.6%;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1.6%,达到约31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0.4%至约31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其实早在2010年4月的销售数据公布后,中国就成为起亚全球最大海外市场。

    财报中提及的是品牌,但实现利润的增长需要实实在在地把车卖出去,SUV中的智跑、中级车中的K5、高端车中的K7,以及小型车中的K2,这些产品是否受欢迎,或者说受欢迎程度直接决定着起亚的日子好不好过。好在,不论这些车型中的哪一位,都会有着夺人眼球的外形,这在中国市场上极为重要,当然,它们的内在品质同样在进步。

    可以说,在彼得希·瑞尔掌管设计大权之后,起亚推出的新车型着实让消费者大饱眼福,而这种外型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消费者对起亚有了新的认识。2011年的上海车展,东风悦达·起亚全球首发K2,这款被称为“小K5”的A0级车有了老大哥在外形上的铺垫,以及与瑞纳的同平台制造,虽说不上神秘,但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毕竟,这是一款很多人都买得起,还很拉风的小车。

    从A0级市场来看,合资车型虽纷纷进入,但称不上主流细分市场,而且各自凭借着不同的价位也圈定了不同的领地。比如选择锋范的车主要有10万元左右的购车预算,赛欧、乐风则主打6万元的市场,瑞纳则成为了7万~8万元价格区间的热销车型。可以说,从价格上来说,K2上市后最大的对手莫过于瑞纳。它们之间的关系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相同平台、相同轴距、相同的动力系统,如果不看外型,它们似乎只剩下LOGO不同而已。但外型却是绝对不能忽略的,简单地扫一眼,就会发现两款车走着不同的路线,K2上市自然不会荒唐到和瑞纳抢市场的地步,“虎啸”和“流体雕塑”这两个词,仅从字面意思上看就会吸引不同的消费群,所以K2和瑞纳的共存更多地是在为现代集团在中国A0级市场的占有率并肩作战。

    对于K2本身来说,外型上的进步从智跑、K5一直延续到了它的身上,老锐欧的造型已经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犀利、动感的信号让K2在家族化的设计趋势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算购买小车代步的大环境下,K2的外形无疑会是个不小的诱惑。如果能将部分车主反映了的车身轻、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较老的问题妥善解决,再通过成本控制有更符合消费者心理预期的售价,K2在内外上的进步将会被更多的消费者看到、体验到。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2年6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