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记炫5—北京第一K5车友会
2013-05-15 09:56:10 中国质量新闻网

要炫就炫!

记炫5—北京第一K5车友会

 

    几个年轻人有说有笑地朝这边走来,青春艳丽的着装,健康自信的步伐,爽朗不羁的笑声——果然车如其人,都跟低调一词搭不上。

    神一样的外观

    作为同一研发平台的两款兄弟车,K5与第八代索纳塔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位。如果说外观稳重、内饰尊贵的第八代索纳塔更能通过成熟的韵味来迎合35岁以上的高级白领、成功人士,K5则使其在外观路线上更具活力,拥有更多二三十岁的年轻粉丝。今年刚刚毕业的90后小伙“糖果甜甜”在选车时与父亲在审美方面产生了分歧,“父亲喜欢第八代索纳塔那种调调,而我必须得买抢眼的,开在路上所有人都扭着脖子回头看的那种车。我以为,老婆不一定娶漂亮的,但车子一定要开漂亮的。”    

    漂亮小媳妇儿“娜娜”坦言,一辆车性能再好,对大多数女生来说也不会有多大吸引力,我们遵循的是“外观法则”。用女生的逻辑,车子其实就像一件衣服,一件首饰,一个包包,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件装饰品,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无论开在街上还是从车上下来时,那种被围观的虚荣心与满足感。

    一个世纪以前,弗吉尼亚·伍尔夫写出“女人必须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看来二十一世纪,“女人也必须要有一辆自己的车子。”车是她们的小宇宙,每一处安排都彰显她们能量运行的法则,都是她们作为造物主营造的惊喜。“傻妞”喜欢在反光镜上贴卡哇伊的粉色豹纹贴纸,喜欢让毛绒玩具侵占整个后排。“娜娜”一逛街就忍不住买一大堆卡通座套、车内装饰,而且要随时更新。

    不再是被塞进去

    群里壮小伙“XIAO WU”,身高180cm,体重90kg,选车时参考过不少车型,“但通常感觉是生生把自己塞进去的。”K5就还好,轴距很长,内部的空间设计合理,没有紧迫感,空间上有点接近小型的SUV。后排空间也很大,翘个二郎腿也没问题。虽然是运动的外型,车顶流线型,但由于底盘低,座椅可调,如果不是190+的特殊身材,头部空间一般也不成问题。

    “XIAO WU”说,后排空间胜于一切,这是中国人典型的选车理念,“糖果甜甜”对此很赞同。别看他刚刚毕业,但考虑得相当长远,“我不可能一两年就换车,怎么也得用个七八年吧,以后结婚有了孩子,双方父母年纪又大了,舒服的空间就显得格外重要。

    除了空间大,“XIAO WU”还很看重性价比。K5在中端车里配置算是不错的,20万以下的车型标配18英寸轮毂的少见,配备全景天窗的同样不多。“而且天窗是自动的,可遭嫉妒了”,“傻妞”在一旁得意地补充,说她有个朋友开2.4排量顶配的智跑,天窗都是手动的,那位朋友心里可不平衡了。

     本土化的尴尬

    “傻妞”选这车的时候,身边不少朋友劝她说,用将近20万买辆韩国车不值得,但她还是相信了自己的感觉,开到今天不后悔,无非是些小问题,比如异响,比如铁皮薄、车漆薄,微微一剐蹭就露出底漆,再比如年轻人驾龄不长,深一脚浅一脚的控制不好油耗。

    “卡卡”在一家韩国公司做市场营销,经常出差到韩国,对韩国车型比较了解。他发现韩国马路上跑着很多K5,而且还是釜山公务车,就开始关注它,并在当地朋友圈和4S店做了细致的调研工作。“不过说实话,在中国看到K5这款车之后有点儿失望,购买的欲望消退了,因为配置、价格跟韩国有一定差异,同样配置的差三四万块钱。不过,在中国用这个价钱买这种水平的已经挺划算了。后来有消息说,即将上市的2012款K5改进口发动机为国产发动机,像很多男生一样,我宁可舍去新款增加的一些配置,也倾向于进口发动机,于是,用三天时间迅速将k5收入囊中。”想抓住老款进口发动机尾巴的还有“XIAO WU”,他本身不很看好本土化改造后的东西,“原汁原味的毕竟久经考验,在各方面都有十足的把握。无论是德系车、欧美车,还是日韩车,来到中国的土地上,经过加工变动,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问题。”“XIAO WU”刚刚从韩国工作回国,他说在韩国看到的K5基本上没有天窗,而且轮毂基本上也是16、17英寸的,全景天窗和18英寸轮毂显然是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像天窗和轮毂方面的问题也是本土化带来的。

    炫5-北京第一K5车友会,这名字够霸气!就如兄弟姐妹们喜欢一起驾车出行,一不小心就把路人晃得眩晕,更是一不小心就成为路人拍照的背景,不过,就像明星习惯了闪光灯下的生活,如今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被关注,并且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霸气。这种难挡的气势就像一个“场”,轻而易举地把你带进去,让你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他们的思维翻滚跳跃,跟随着他们的审美迅速喜爱上k5。这样一个集体,这样一辆车子,用他们的话说,“可以让绳命(生命)剁(多)些开心,让随月(岁月)剁(多)些回晃(辉煌),年轻的你是喜欢呢,是喜欢呢,还是喜欢呢?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2年8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