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菲
李滨:从《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看,一般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首先由商家负责解决,解决不了再与上一级供货商协调解决。但中国消费者轮胎出现问题,找到4S店,4S店通常把责任推到轮胎厂家。这在中国汽车行业里已形成一种固定程序,不过并不符合法律规定。
马宁:即使4S店把消费者推给轮胎厂家,4S店也脱不了干系。轮胎出厂时,要进行胎压检测,轮胎从厂家到4S店以后,如果没什么质量问题,4S店应该给胎压调整到一个正常的数值,然后再卖给消费者。但据我了解,有些车主从4S店提车时胎压就不正常,这可能就是4S店责任缺失造成的。
杜威:4S店新车交付时会检测轮胎,但可能只会大致从外观看看,存在检测不到位的问题。
贾江伟:车胎制造标准以及出厂时的规范质量检测至关重要,是保障未来高质量轮胎的重要工序。据我的了解,美国国会在1966年就颁布了《国家交通和汽车安全法》( National Traffic and Motor Vehicle Safety Act),授权美国道路安全管理局制定车胎相关标准,并担负监管职责,一旦发现车胎出现问题,会责成轮胎企业及时召回,发现企业回避的,则会动用高额罚款来惩戒。这些法规和标准并不是摆设,美国前些年曾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轮胎召回案例,轮胎企业和整车企业的损失其实是非常大的,这也让他们在未来的制造和检测环节不敢怠慢。
杜威:说到检测,我曾经请教过一个专业人士,问他可不可能凭借经验判断一条新轮胎是否存在缺陷,换句话说,该如何判断轮胎问题是质量缺陷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据他介绍,胎侧壁鼓包八成都是轮胎质量问题,轮胎正面断裂、横截面断裂也基本上是厂家的问题,但出现这些问题的几率一般比较小。
李滨:据我所知,轮胎制造方面我们也是有标准可依的。比如说轮胎上花纹、裂纹的样式,是工字纹还是其他;问题出现的位置,在胎肩上还是胎臂上,通过这些都可以判断是质量问题还是使用问题。只不过可能现在的标准还有些模糊,或者执行不很到位,导致轮胎问题的因素复杂,责任判定不易,所以,目前轮胎退换主要还是凭厂家良心。
杜威:不过,如果真正三包的话,厂家有时候确实赔不起啊。
李滨:不至于赔不起,我个人觉得轮胎问题主要责任在于厂家。不过话说回来,中国的法律有点偏向企业,对消费者的保护有些欠缺,所以导致企业与消费者处于一个不对等的位置。
马宁:厂家自己的工作人员检测,证明自己生产的轮胎没有质量问题,自己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怎么能让消费者信服?但找第三方检测又费时费力,最后结果还可能模棱两可。
贾江伟:大家刚才谈到了检测执行方面的问题,其实回归到检测标准本身,我国也很滞后。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了,但轮胎检测标准还是20年前的,没能与时俱进地更新。
杜威:是啊,20年前还没有普及子午线轮胎呢,路况也完全不同于现在,难以想象那时候的子午线标准如何评测现在新技术下的轮胎。看来,非得逼着车主在自己的轮胎上安装24小时实时监控,监控路况、轮胎是否被扎或有碰撞,以保证突然爆胎的时候有录像作为呈堂证供。这当然是玩笑话,成本太高了。
贾江伟:我之前曾与美国的一些车主及汽车专家交流过,他们也向我坦言,轮胎故障原因的检测确实比较复杂,美国车主有时候也存在一些类似的车胎问题。不过,有美国车主告诉我,轮胎厂家在美国竞争很激烈,为了拉“回头客”,只要发现是自己的问题,一般都会主动的满足车主要求。当然,在我们国内,情况恐怕有些复杂,还是得更多寄希望于汽车三包法规能够早日出台,因为里面已经具体涉及到了轮胎问题。
杜威:我倒是建议汽车厂家配备胎压监测设备,或者像宝马、MINI一样装配防爆轮胎,即使成本会有所提升,但我们相信这种安全配置为众多车主所期待。
马宁:中国消费者可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我们发现国内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地倾向消费者一方。但我个人认为,既然我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让法律更健全,为保障车主行车安全,我们自己用车时就要格外小心。我常常能看到,如果没有很好的停车位,有些车主就会跨着马路牙子停车,一边高一边矮,长时间势必会对矮的一边的轮胎造成很大压力,带来隐患。而且,很多越野车主为了耍酷故意这样停车。曾经某个轮胎企业的一个总裁,用手机随手拍了很多中国消费者用车不规范的照片。轮胎一出问题就怪到厂家,他们也很委屈,认为消费者起码要做到合理使用。
贾江伟:这一点也很重要,诚信是双方的,如果有些车胎故障确实是消费者自己的责任导致的,那车主也应该有些担当。
李滨: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的道路状况。面对这个问题,其实轮胎生产厂家最应该注意。厂家应该按照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生产,达不到国家相关标准的应该承担相应责任,但事实上,适应中国路况的轮胎少之又少。
杜威:拉货的大车把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压得不成样子,再好的轮胎通过时也会伤痕累累。
马宁:我上班要经过一段路,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的马路沥青被掀了,路面跟搓衣板一样,非常难走。每次通过那段路面,我都觉得我的轮胎随时会爆胎,不敢开快了,提心吊胆的。开个玩笑,这种路况是各种高端实验室都无法模拟的。
贾江伟:大家谈到了这么多问题,我想最后分享一些我所了解的国外情况。美国的道路安全管理局已经把轮胎安全上升到行车安全甚至国民生命安全的高度,轮胎、儿童安全座椅这些关键部位的安全已经跟整车安全置于同样重要地位,而且监督执行力度很强。在消费者意识上,美国车主在投诉中往往会与司法机构、检测机构联动,抱团投诉,维权意识很强,反过来给了监管机构很大的激励。据我的了解,在车胎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缺陷问题后,美国车主会被推荐同时向轮胎企业、汽车厂家、监管机构三方投诉,然后三方联动,轮胎企业和汽车厂家会给监管机构发布相关检测数据及召回计划,监管机构会根据召回是否及时、是否符合召回条件、召回后续工序如何、消费者是否满意等进行后续评估。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2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