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菲
逸动是长安历时3年推出的一款全新车型,作为长安换标以后的第一款新产品,逸动肩负着带领长安乘用车转型的重任。长安以微车起家,准备进军中高端乘用车市场,重重挑战摆在眼前。自主品牌想要打开中高端市场,就需要拥有差异化的品牌、产品和服务,而逸动正是为此而来。
Strengths 优点
逸动的外形自主研发,造型可圈可点,看不出模仿痕迹,尺寸也进入了同级别主流,甚至占一定优势。整体设计饱满、运动,中网格栅的弯曲线条与整车线条相呼应,略微向前凸出的梯形下进气格栅也彰显了动感。柳叶形的大灯与倒“L”形雾灯+转向灯的组合给前脸增添了更多神采。同时,这样的车身设计带来了更加低的风阻和驾驶噪声。官方的数据是60分贝,怠速时为38.5分贝,尽管没有带分贝测试仪,但直观驾驶感受上,逸动的噪声确实被控制得很好,这也得益于逸动拥有更好的密封性。逸动的轴距为2660mm,在同级别的车型和逸动的假想敌们中间,已经占据了相当优势,而510L的后备厢容积,以及规整的尾部设计带来了更加强劲的储物空间。理论上,逸动的空间在同级车中应该算是中上水平了。
Weaknesses 劣势
虽说车内做工明显细致了很多,比长安之前的产品有了质的飞跃,但车内的材质不会让人有太多高级感;中控台的设计感很强,音响控制面板与空调控制面板泾渭分明,层次感强烈,大液晶屏与音响控制面板设计有一定的折角,立体感十足,不过音响的操作按钮布置得较为杂乱,初次使用需要花些精力来寻找对应的按键,如果是在驾驶中就会过多分散注意力,给行车安全带来了不必要的干扰;逸动的发动机效能很值得称赞,但5挡手动变速箱的手感还不是很细腻,入挡的力度也有些过大,离合器的脚感比较模糊,车开起来缺少愉悦的感觉;悬挂调校得很舒适,底盘的整体感也还不错,而且悬挂有一定的韧性,不过侧倾应该属于偏大的类型,快速过弯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Opportunities 机遇
长安在逸动的技术和设计上几乎不遗余力,其外观已经广为业界内外所称赞,其造型理念已远比长安过去的车型更为成熟,目标也更加明确。然而,如果仅仅是外观和内饰的改进,那只能称之为进步,而不算革新,但逸动显然是为了革新而来。逸动采用的长安BlueCore技术的1.6L发动机,具有同级别罕有的怠速启停功能,在动力性、节能性和噪音表现上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合资品牌的水平。这也成为逸动可以对抗合资车最重要的底气。
Challenge 挑战
根据长安的计划,逸动在2012年的销售目标定在4万辆,到2013年将达到10万辆,这是一款热门合资A级车的销售水平。目前,8万~10万元车市场上,合资与自主品牌各占半壁江山,从销量上来看,外资品牌则占据着相当明显的优势。如果长安逸动想要实现2013年10万辆的销售目标,必须经得起竞争对手的挑战。从长安换标到逸动上市,长安从视觉到技术,意欲深度打造全新品牌形象的路径已经清晰,而长安想要进一步向上发展,占领未来竞争的先机,仍需不断地创新。
对于长安而言,逸动不仅仅是一款车,更是一个10万元以上级别的平台,在此平台之上,长安正准备全面发力。虽说原来长安的微车中每款产品都已经做到了细分市场前三,但是在中高级车市场却很缺乏产品,逸动这款车就是要改变这个局面。对于一款定位更高的轿车来说,对动力总成和高技术配置的要求,不是一款微车所能比拟的。逸动让我们看到了长安技术的快速提升,但想要迈过已经被消费者认知的“微车之王”这道坎,长安一定还要付出比其他车企更多的努力。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