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福特嘉年华赛车全新涂装揭幕
全球著名拉力赛车手和漂移大师Ken Block日前宣布,他的Monster世界拉力赛车队将正式更名为“Hoonigan赛车部门”(Hoonigan Racing Division)。与此同时,Block还揭幕了2013年车队比赛用车——2013福特嘉年华赛车的全新涂装。
奥迪亚洲研发中心落户北京
随着全新奥迪亚洲研发中心在北京的落成,奥迪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在亚洲的创新能力,并继续深化与合资伙伴一汽-大众在中国多个领域的合作。奥迪亚洲研发团队将主要致力于为亚洲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其中包括多项电子与互联科技等领先技术的开发,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高效动力总成等。
“奥迪亚洲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启动是奥迪研发国际化进程的里程碑”,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表示,“各个团队将紧密围绕亚洲地区的客户开展工作,并将我们从亚洲所汲取的有价值的想法和创新成果融入到奥迪产品的早期开发阶段中。”
丰田与宝马签署正式合作协议
2013年1月24日,丰田汽车公司与宝马汽车集团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汽车产品,作为构筑长期战略性合作关系的一环,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燃料电池系统”、“共同开发运动车型”、“共同研究开发轻量化技术”的正式合作协议,这是去年6月份双方签署的备忘录的后续进展。此外,作为去年3月开始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共同研究的第2阶段,两家公司就启动“后锂电池”,即锂离子空气电池技术的共同研究,签署了正式协议。
普利司通北美技术中心被授予“年度环保成就奖”
普利司通集团旗下公司Bridgestone Americas, Inc.(BSAM)日前在 “Tire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Awards for Innovation and Excellence 2013”评选中,获得了为表彰实行先进环保活动的轮胎关联企业和团队而设立的“Environmental Achievement of the Year(年度环保成就奖)”。
全新别克凯越荣耀上市
2013年2月1日,继去年重拳推出高档都市紧凑型SUV别克昂科拉之后,入门级中级车成为别克品牌新一轮产品发力的爆发点。春节前夕,上海通用汽车推出全新别克凯越,再掀主流中级车新变革。依托上海通用汽车研发、采购、制造、质量、服务等全方位体系竞争力的强大支撑,以及别克品牌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全新凯越凭借别克现代家族风格外观设计、安全和人性化配置方面的多项改进和升级,以及全新动力驱动系统和欧风操控调校底盘,满足入门中级车用户务实进取、用心生活的主流用车理念,为新时代中坚提供更胜一筹的领先品质和舒适驾乘体验。此次全新别克凯越共推出四款车型,价格区间9.69万~11.89万元,即日起全国500多家别克4S店接受消费者预订,并将于第二季度正式上市。
338km/h2013年1月31日,五辆全新的兰博基尼Aventador LP 700-4敞篷版一展雄姿,沿着美国最繁忙的迈阿密国际机场南跑道疾驰上演了一场极速表演。最大功率高达700马力的Aventador 敞篷版轻松超越了242〜290公里/小时的普通客机平均起飞时速,在封闭跑道上跑出了338公里/小时的惊人计时速度,这是任何喷气式飞机都望尘莫及的地面速度。
当地时间1月28日,Aventador LP 700-4敞篷版新闻发布会在迈阿密海滩鲁玛斯公园(Lummus Park)盛大举行,兰博基尼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tephan Winkelmann、研发总监Maurizio Reggiani、公关传播与对外关系部总监Raffaello Porro以及总设计师Filippo Perini出席了此次新闻发布会。
国际巨星布拉德·皮特代言全新豪华轿车凯迪拉克XTS
2013年1月25日,上海通用汽车凯迪拉克品牌宣布正式签约国际巨星布拉德·皮特将成为即将国产上市的凯迪拉克全新豪华轿车XTS的代言人。本月,布拉德·皮特已在北美完成了凯迪拉克XTS全新广告大片的拍摄。传承品牌110年历史经典,凯迪拉克XTS以豪华设计与创新科技带来革命性驾乘体验,此次与布拉德·皮特的携手,不仅将延续凯迪拉克品牌与超级明星之间的传奇故事,也将通过代言人的独特魅力,完美演绎这款全新豪华座驾的创新风范。
斯柯达晶锐领跑2013 WRC世界拉力锦标赛新赛
2013年1月25日,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拉力锦标赛新年揭幕战中,斯柯达汽车将WRC-2组别冠军收入囊中。此外,泽普·魏甘德及其德国籍搭档弗兰克·克里斯丁虽然首次亮相蒙特卡洛拉力赛,但仍然夺得了这场传奇赛事的冠军宝座。
谈到此次蒙特卡洛拉力赛,斯柯达汽车赛事部门负责人迈克尔•赫拉巴内克表示:“祝贺泽普和弗兰克为斯柯达赢得了这个历史性的胜利。他们在本次比赛中展示了成熟的战术,相信在未来的赛事中一定会表现的更加出色。今年,我们会给年轻车手更多机会。我们相信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