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物语
LEXUS九州工厂考察记
文/张虎
描述制造业可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多年前一次财务课程中,老师说“制造业其实就是放大版的面包作坊。买面粉、鸡蛋和糖叫作采购;和面、塑形和烤制叫作生产;运到面包店叫物流;把它们卖出去叫作销售。”然而,为什么有的面包一块钱一只,有的却要十几块,这里面的区别之一就是:如果谁能掌握更精益的制造工艺,谁就能创造更高的价值
和阳光一样热
用粗笔沿着北纬33.5度画一条横线,应该能够穿过现在雷克萨斯生产基地之一的丰田九州工厂,不知道当年丰田章一郎和奥田硕是否作过类似的事情。作为丰田的掌门人,这两位企业家当初选择此地建设汽车制造厂实在是一种无奈。1991年,日本结束“平成景气”时期,经济泡沫开始被刺破,并波及到实体经济,出口和利润大受影响,继续在本州岛设厂面临诸多限制。与此同时,少子化带来的劳动力紧缺,用工紧张也越来越严重,丰田被迫在看上去荒僻的九州选址建厂。不过,这倒是成就了另一个奇迹,九州工厂在经历了几次爬坡后,今天已经形成单日1100台的产能,累计交付500万台汽车的骄人业绩,丰田将九成的雷克萨斯放在九州生产也足见其实力之强。
和当地炎热的阳光一样,九州工厂生产的雷克萨斯ES、RX和HS系列车型也赢得了全球市场的追捧。据说,九州的日本人与东京、名古屋的白领明显不同,他们皮肤晒得很黑,性格比较刚毅,吃苦耐劳,专出高仓健这类人,而这种人正是汽车流水线上的好胚子。不过,如果你不深入工厂中去一探究竟,恐怕还是不明白,从一个毛头小伙儿到一个成熟的雷克萨斯工人,是如何完成蜕变的。一向以人字旁的自动化、洗脑式教育著称的丰田,对于自己最顶级的品牌,肯定有着独特的培养秘辛。
90秒左手折纸,你也试试
整洁、安静的总装车间,其噪音水平和笔者曾经参观过的奥迪英格施塔总厂、大众德累斯顿玻璃工厂很相像,所不同的是那两家德国制造厂总装线没有多少工人,而在这个车间里几乎到处都是穿着白色制服的工人。如果不是穿梭其间的零部件自动运送小车和叉车传来的胎噪声音,你会怀疑自己听力是不是有问题。据称,作为丰田生产方式(TPS)中重要的拉绳(ANDONG)制度,其特征是:如果生产线某个工位出现问题,黄灯会亮起,这时工组长会前去查看,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解决问题,那么整条生产线就会被拉绳停下来,红灯亮起,音乐声响起,你就能“恢复”正常听力了。不过,这样的机会实在太少。安静并忙碌着,这才是日本企业的特色,它依赖于严格的秩序化和标准化。
显然,这种时间精确到秒,动作轻柔到脚的训练,不是几天、几月的功夫。在厂方提供的数据上,“员工需刻苦训练十年”的字样跃然纸上。
一个大大的类似光荣榜的肖像照片板摆在培训中心的入口处,一位头戴特殊帽子的中年男子正在等着我们,这位被称作“匠”的大师级技工是工厂的骄傲,只见他像变魔术一样,展示了如何在十几秒之内将40枚圆柱形积木翻转过来的技术。而真正的惊喜还在培训真皮缝线的工位上,记者们眼前出现的并非针头线脑,而是缝制好的中控台蒙皮和一叠黄色纸片。正当参观者诧异之时,翻译的介绍开始了“请在90秒钟之内,用你非惯用手,比如左手,学习折叠大脸猫。”这真是滑稽,一大群成年男女开始鼓嘴瞪眼,跟纸片较劲,上起小时候的手工课来。一分钟过后,大家明白这活儿并不好干,折出来的猫不是耳朵太小就是下巴太大。“如果您折的时间和成品效果都合格的话”介绍者笑道“您就可以留下来参加培训了。”费了半天劲,却只是培训者的入门考试。在九州工厂,类似的考试每月都会有,而在员工十年的成长期中,每年都有级别考试,只有最优秀者才能得到类似“匠”的称号,并有机会得到国家颁发的黄丝带勋章,相当于我们的全国“五一”劳模奖章。
只需换个墨盒
然而,即使是最优秀的人,也有着人类自身的限制,他会累,还会走神儿。雷克萨斯要求每名员工每天上班前都要和机器一起进行体检,但机器显然更不容易生病。好在,雷克萨斯对于机器人的使用并不吝啬,从车窗涂胶安装这个工位的情况看,雷克萨斯会先让人工来涂一次胶,然后装上塑胶条;紧接着,两台自动机器人为涂胶烘干,然后再涂一次胶;最后还是人来装上玻璃窗。人—机器—人,这个顺序有点像足球比赛:守门员发球,中场的机器传球,最后还是人类前锋射出临门一脚。
“让机器去干机器擅长的工作,人来完成最后、最关键的事。”这就是雷克萨斯现场管理的艺术。而那些专门为高端品牌制造而设计的机器大侠也并不平凡,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这些机器往往隐藏着不易被发觉的暗器,比如喷墨打印机。是的,你没有听错,是喷墨打印机,只不过它的工作环境不是处处落地玻璃的办公室,而是在雷克萨斯的喷漆车间。
雷克萨斯采用完全柔性生产。所谓柔性化生产线,并不是人们通常想像的样子:每一台车都和下一台车完全不同,先是一个白色两厢车,然后是一台红色的大SUV。事实上,为了减少更换部件的频率,管理者一般会安排100~200台的同款车进行组装,然后再安排下一款批量上线。但个性化的订单,其颜色却很难统一,A先生和B小姐的订单也许都是红的,但你无法想像后面的98位客户也都要红色的车,而且他们又都是在同一天订的。于是,在九州工厂,喷漆的机器手被设计成能自动换枪头的喷枪,墨盒就在生产线的一侧。我们从隔离通道看过去,如同左轮手枪弹匣一样的墨盒颜色多达15种,当下一台车将要入线时,该车所需的墨盒会自动转出,由机器手抓取并套上,由于喷枪头和墨盒是一套,也就避免了清洗喷枪的麻烦。
接下来,独特的喷漆效果检验灯有点像体检时检查色盲的小册子,其功能是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来查看漆色是否有漏掉的地方,肉眼在不同的环境光下,会恍然大悟地发现——啊,原来这里没有喷上漆。
或红或灰的粉尘废液在喷漆车间流水线两侧的下水道形成了一层层覆盖,我们的下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些废水去了哪里?在号称环境保护超一流的日本,他们会怎么对待经济效益和环保的问题呢。
金鱼池的代价
作为煤炭占全部能源供应量七成以上的中国,至今仍很难解决清洁电力的问题。而在一个资源全部依赖进口的国家,只要能保证能源运输的安全,倒是能很轻松地作出选择。管道液化石油气和小型的蒸汽锅炉,这样的组合就是拥有6000名员工的九州工厂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不足的部分则由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补充。两个太阳能电池板组合每天大约能提供30kW的电力,这个数量大约只能为几间办公室服务,不过仍然能解决一些零碎需求。
让我们回到最关心的问题——水。排水管道将污水送入水处理中心。作为第一次参观环保中心的笔者,我并不熟悉微生物分解中的球状菌团、沙子和活性炭的物理特性,但当看到最后排入附近有木川的清水时,还是很感慨。笔者的一位朋友曾经说过“家乡的小河已经无法游泳了,因为附近的稀土厂破坏了当地的环境,而厂长说如果当初上水处理设备,那么到现在我也无法赚这么多钱。”于是,当我看到用回收废水养育池里的金鱼时,终于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的环保回收物资——水和电,如果出售能卖多少钱?”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问题,得到的却是一个不符合常理的答案:“这里的所有物资都是无偿提供给当地的,这是一种回馈。我们不仅没有卖一分钱,每年还要为环保支出5000万日元(约合300万元人民币)的费用,计入成本。”
为什么?在工厂看来,虽然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有严苛的环保排放标准,但雷克萨斯还是从一开始就制定了更严格的标准,感恩和回馈,无论这种宣誓是作秀还是出于真心,我们看到的效果确实是美好的:喷漆时为增加附着力而使用的油泥,干燥后变成砖瓦;废油变成了每月3吨的润滑剂;零部件废纸箱变成了每天200公斤的卫生纸;一部分仪表盘切削碎屑被做成了停车场的拦阻桩、马路崖子和花盆。传真机的文件纸不仅双面使用,用后还会被粉碎,送到当地的牛棚,给奶牛作床垫一定很舒服,牛也是这样想的。
事实上,循环利用不仅厚泽一方,它反馈给雷克萨斯的是更加可控的成本,难怪雷克萨斯的单车利润率和利润总额不断地在刷新着纪录。
考察后的第二天,记者们飞到东京,中午坐在寿司店里学习如何制作寿司。有趣的是,做寿司的小伙子也经过了十年以上的培训,他把米饭团在手掌里,轻轻捏一下,很快就做成了一个小寿司,我发现他第一步的手法和那个折纸大脸猫一样,也是用一只左手操作的。《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