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消费者所期待的报告不仅要客观,还得专业。据我了解,在美国,《消费者报告》杂志的测评人员有时会被人们戏谑为60年代“超自由主义者”的后裔,他们喜欢较真,热衷用一套创新性的测评模式来剖析一款产品的真正价值,为此他们甚至可以冒着生命危险。比如,在早前的一次烧烤架测试中,燃烧室内的金属溶液就突然出意外,喷溅在测试者的手上;而在另一项针对烤面包机的测试中,面包突然着火,而测试人员还在近处专注地观察着整个细微过程。
在《消费者报告》每年12期的刊物中,我最喜欢读的就是4月的汽车年度专刊,据说这一期杂志每年在美国卖的也相当火爆。查阅资料后发现《消费者报告》早在1936年创刊之初就开始了测试和评价汽车,领先其他主流汽车杂志10多年。随着汽车日益成为消费者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消费者报告》在1953年做出一个大胆决定,每年出一个汽车年度专刊,虽然那时候的汽车与现在相比复杂程度小多了。但是在过去70多年的演进过程中,其实有一样东西一直未被改变,就像《消费者报告》编辑在1953年5月刊里写的那样:我们不可否认汽车在整个国家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地位,有时候数百万的美国消费者会将他们看到的车型视为偶像崇拜。
《消费者报告》的专业度也早已受到业界公认,他们拥有最为综合的汽车测试项目,拥有专业的汽车工程团队,以及327英亩的汽车测试场地。在后期调查分析中,为了防止某些小众车型取样数量过少结果不具有代表性,《消费者报告》严格制定了100辆的起点基数,小于100份调查问卷的车型就不纳入统计范围。
我想正是因为《消费者报告》的多年专业、客观坚持,才有了它如今一个报告便能影响普通消费观的极高地位。 北京 Eason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