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说走就走 试驾进口大众途锐
2014-02-10 14:48:51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李滨  图/李滨  宋振国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需要足够的勇气,当然,如果有部强悍的座驾作陪,底气自然就会更足。比如,我有了这部进口大众途锐
  拿到途锐之前就已经计划好了,去北京西郊大山里,访访那里的古老村落,寻一寻那里的风土民情。拿到车一看,轮胎伤痕累累,车也不是很新,心里有点凉,还有点担心,不过,既然已经定下了,就走吧。

  我一直以为本人对京西大山很熟悉了,与协助拍摄的宋老师在出发前的头一天晚上商量路线,他说出来几个地名,我当时就晕了。他说如果不远走,咱去沿河古城吧,然后走永定河大峡谷,里面有个幽州村。大峡谷?听着就让人兴奋,幽州村又是怎么回事儿?史书上记载,汉代的时候幽州大到包括河北、北京、辽宁,甚至还包括朝鲜北部的一大块疆域,到了唐朝时,虽然小了一些,那也是现在的北京城啊,如今幽州怎么躲到大山里安心做一个小村子?一定要去看看,走起!

  大清早出发,一路顺畅,出城高架桥,限速80公里每小时让我们的3.0TSI发动机过于轻松,甚至有些懒散,只需要浅浅的一脚油门,车速就足够高了,不敢再踩,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绵密的齿比让我们几乎无法察觉到换挡时的冲击,甚至会让人误以为用的是CVT无级变速箱。

  太过轻松,也就有点无聊,那就试一下这套空气悬挂。行走途中可直接转换减震器模式,选择按钮就在挡把后方。调整后,中央仪表盘上会有相应的指示——舒适、运动和标准3种模式。恰巧弯道上有一些扁平的减速带,以舒适模式过减速带时,你虽然能感受到来自减速带对轮子的冲击声,但对车体的震动几乎难以察觉;而如果将避震调到运动模式,同样薄薄的一条减速带已经可以让你感受到从车头到车尾依次的起伏。在舒适模式下打方向盘并线时,你首先感受到的是车身稍微的反向倾斜,然后才是车身运动方向的轻柔变化;而在运动模式,你最先感受到的是车身运动方向开始变化,然后会有非常微小的侧倾。当然,中间还有标准模式,感受介于运动与舒适模式之间。

  这种要舒适就有舒适,要运动就有运动的感受,开起来相当惬意。其实,在平常道路上,我还是喜欢把悬挂调整到舒适模式,车身良好的隔音也给车内带来静谧的感受,相当惬意。只有在道路车少又多弯,而恰巧我也斗志十足时,才会将悬挂模式设置为运动,过弯感觉干净利落,绝对不流于普通高底盘车型那种拖泥带水。

  门头沟区的山路大多限速60公里每小时,3.0机械增压发动机在这里似乎太过奢侈,好在还有超车能让这部420N·m发动机精神焕发。遇到前面有同方向行动迟缓的车,只需要一脚不是特别大的油门,仅仅百八十米,就可完全超越,避免了长时间占用对方车道的危险。

  刚下过雨,北京的秋天格外清爽,路边的小溪也清澈见底,有下去玩水的冲动。还真巧,路边一条小路穿越小溪通向大山深处,而一座漫水桥在水下清晰可见。桥面上方的水不深,而且有大量车辆通过的车辙。既然我们驾驶的是途锐,没有不试的道理。

  停下车,将车辆运行模式调整到OffRoad,再将底盘高度调整按钮右旋,你能感受到车辆底盘缓缓升高(车身最小离地间隙可在180~330mm之间调整)。下坡时,陡坡缓降功能自动启动,不需要触碰油门踏板和刹车便能缓缓驶下河滩。途锐第一次过水速度比较慢,也很轻松,太简单了没意思,再走几遍!于是,一次又一次,水花一次比一次更大,照片一次比一次更漂亮,看上去很厉害的样子。

  协助拍摄兼导游宋老师感慨了,途锐在这里玩纯属浪费资源。我有不同意见,漫水桥上因为长期浸在水中,因为冲刷,以及上面长满了水生类似青苔的植物,手摸上去非常滑,我相信如果人走上去也较容易滑倒,而且,这个漫水桥虽然不是很长,却在水中有一个小弯角,行驶到水中时还需要打方向,否则肯定会冲下桥进到水里,而我们每次都加速通过,显然需要四轮更好的抓地力。

  不管是不是真的很厉害,我们拍摄了漂亮的照片,接着赶路。走下一个岔路,我们就进入了永定河大峡谷。永定河大峡谷确实气势非凡,两边高耸的绝壁不敢说插入云霄,也有上百米。两边青山耸立,一条弯曲的小河伴着一条弯曲的公路伸向远方,我们灰色的途锐如一只轻盈的燕子,徜徉在青山绿水之中。打开窗户,任清凉的风吹进来,巨大的天窗让恣意的阳光洒进来。享受自然的美好,无非是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有一部说走就走的车。

  柏油公路结束之处,一个写着河北界(北京界)的路牌立在路边,再向前就只有一条车道的水泥乡村道路了。沿着山脚下的道路继续前行,三两公里后,车道更窄,沿着一段挂满半红半青枣子的树墙几百米后,一个大铁桥出现在眼前。铁桥对面就是幽州村了。村子就座落在一个山坳里,大部分房屋随山势而建,逐次升高,村外的永定河成为小村的天然的屏障,水中原来也有一座漫水桥,好在现在使用的大铁桥高出水面四五米,即便有更大的水,村民也可以自由出村了。

  因为时间所限只在村口看了看,刚进村的几个依山而建的半窑洞似的旧居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有着400年历史的小村庄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历史痕迹。

  回程途中,宋导游说,要不要去韭园看看,这个被我数次经过而错过的古村落就在109国道旁边,而因为有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居以及京西古道从这里穿过而名声在外。于是,一转方向盘,进入小村。

  村子里路很窄,途锐开进村庄,会经常听到车前面、后面、侧面障碍报警器发出的嘀嘀嗒嗒声,从声音就可以判断障碍来自何方,如果还不放心,可以按下多功能显示屏上方的全景摄像头按钮,多个摄像头就将车的运行状态以及车周边的景物呈现在多功能显示屏上,再复杂的障碍都一目了然。这在复杂路况下还是很实用的。

  马致远先生的家就在村里,一眼常年不断流的山泉就在村中,山泉水流沿着街道边的水渠下去,马先生的故居就在水渠边。天色已晚,马先生故居房门紧锁,工作人员已经下班,只能在门前读一下他那首曲子,感受一下700多年前马先生的心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风古道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他家门前一座精巧的小桥,是不是他曲中的小桥不得而知,但他曲中所说的古道应该就是京西古道了,这个已经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天津、北京通往河北、山西的运输通道,就从村旁穿过。

  就在村外古道上,还有一处遗迹叫牛角岭关城。是古道上重要的收费关隘,收了多少税不得而知,但在关城下的古道上,你现在依然能看见石头山路上很多深达5、6厘米的小碗口状的窝,据说是由过往的骆驼和马踩踏而成,当年驮队熙熙攘攘的盛况如在眼前。从河北、山西过来的驮队要付出多少艰辛,历尽多少时日才能抵达北京?我终于明白,驮队里的人每个人都断肠人,而现在有了汽车,那种断肠的滋味应该少了很多。

  总结

  此行往返约200公里,以山路为主,路况良好不塞车,平均油耗为13.4升/百公里。如果行车电脑显示的数据接近真实,那么我们要庆幸,如此大排量高性能的车型有如此好的燃油经济性能。虽然车况不是很好,但显然应付这样的道路和简单的越野显然不成问题。《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10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