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民生>>抽查公告>>国家抽查>>2003
2003年第1季度茶叶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2004-02-01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茶叶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产品质量监督司

 

茶叶富含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目前,我国茶园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全国茶叶年总产量约70 万吨,其中绿茶约占54% ,花茶约占20% ,红茶约占6% ,乌龙茶约占10% ,其他茶叶约占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喝茶不再是单纯的解渴,而是一种追求和享受。消费者对茶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茶叶的色、香、味、形等感官品质,更注重茶叶安全、健康的消费。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绿茶、花茶两大类茶叶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涉及北京、上海、重庆等3 个直辖市和沈阳、石家庄、西安、长沙、杭州、南京、宁波等7 个城市,抽查了71 家企业生产的80 种产品,合格67 种,抽样合格率为83.8%

抽查结果表明: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已基本得到控制众所周知,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早在1972 年我国已禁止在茶园中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农药,并于1982 年重申全面禁止使用上述高残留农药。但由于各种原因,前几年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超标问题比较严重(主要为滴滴涕超标)。例如:199819992002 年茶叶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超标的产品分别占41.2%42.9%2.9% 。此次茶叶国家监督抽查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无一超标。抽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茶叶产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茶叶感官品质和水分超标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茶叶产品的感官品质决定着茶叶的饮用价值。本次抽查有13 种产品的感官品质不符合标准要求。主要表现为质量等级达不到产品包装上明示的等级,不具备明示的茶叶品种应有的品质特征,茶叶的香气、滋味等已明显陈化,个别产品甚至有异气味、着色、霉变等问题。

水分是茶叶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水分含量过高的茶叶,容易变质,不易贮存。本次抽查中有17 种产品水分超标,占抽查总数的21.2% 。其中有一个样品水分高达12.5% ,远远大于标准规定的要求。

总灰分不符合要求现象依然存在

总灰分是茶叶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总灰分含量过高的茶叶, 其品质和卫生状况往往较差。有5 种产品的总灰分超标,占抽样总数的6.2% 。其中总灰分含量最高的达10.6% ,远远超过标准指标的规定。

针对本次抽查暴露出的茶叶产品质量问题,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对不合格茶叶的生产企业进行处罚,并责令其整改。同时,要求茶叶生产、经销企业进一步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把好进货关,规范生产,做好产品标准化工作。同时加大茶叶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不合格及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茶叶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部分质量较差的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序号

生产企业名称

商标

品种

(标称)

规格

生产日期

主要不合格项目

1

岳阳市北港茶厂

 

碧螺春

250g/

2002-09-09

感官品质、水分、总灰分

2

陕西省紫阳县神云富硒茶有限公司

神云

神云

绿茶

100g/

2002-09-28

感官品质、水分

3

金华市开发区长江茶业有限公司

百采

碧螺春

100g/

2002-10-10

感官品质

注:排名不分先后。

 

附件1 :茶叶鉴别方法

茶叶的类别繁多,主要分为红、绿、黄、白、黑和乌龙等6 大类,消费者选择好茶类后,应注意辨别茶叶的品质,可以从茶叶形状、色泽、干茶的香气等方面来鉴别,有条件的还可以经过冲泡、嗅其香气、尝其滋味、观其汤色及茶渣嫩度、色泽等。

色。包括外观的色泽及汤色。新茶外观干硬疏松,色泽新鲜,一般呈嫩绿色。老陈的茶叶则紧缩暗软。选购茶叶时,外观颜色应以纯而泽为好,杂而暗为次。茶叶的汤色以明亮清晰为优,暗而深为劣。
    
香。质量好的茶叶,一般都香味纯正,浸人心脾。若茶叶香味淡薄或根本无香味的,或者有异味的,则不是好茶叶。如茉莉花茶是许多消费者所喜爱的,这种茶有浓郁的茉莉花清香。如无这种香气或有其它气味,则说明该茉莉花茶质量较差。
    
味。是指茶水的滋味。新茶汤色澄清而香气足、陈茶则汤色变褐、香味差。就绿茶、红茶来说,质量好的绿茶口感略带苦涩,饮后又感鲜甜,且回味越久越浓。若苦涩味重,鲜甜味少的则为次茶。红茶口感甜爽为好,苦涩为次。
    
形。指茶叶的外形。各种名茶都有它的外形特征,千姿百态。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鉴别方法:有的品种要看它的茸毛多少,多者为优,少者为劣;有的品种要看它的条索松紧,紧者为好,松者为差。质量好的茶叶外形应均匀一致,所含碎茶和杂质少。

 

 

附件2 :十大名茶鉴别法

1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 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2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 厘米,每500 克有5.8 万~7 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3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5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6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 雀舌 ,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7 、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0.8 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8 、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2.5 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9 、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10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 晴蜒头 ,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 蛤蟆背 ,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8 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附件3 :茶叶的贮藏与保管

    茶叶极易吸湿、吸收异味,同时在高温高湿、阳光照射及充足氧气条件下,会加速茶叶内含成份的变化,降低茶叶的品质,甚至在短时间内使茶叶发生陈化变质。要使茶叶的品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必须注意防潮防高温,避光避氧气,远离有异味的物品。

    1 、名优茶:是所有茶类中最易陈化变质的茶,特别是名优绿茶和红茶类,极易陈化而失去光润的色泽及特有的香气。家庭贮藏名优茶特别是名优绿茶,如龙井茶、洞庭碧螺春茶等,可采用生石灰吸湿贮藏法,即选择密封容器(如瓦缸、瓦坛或无异气味的铁听等),将块状生石灰装在布袋中,置于容器内,茶叶用牛皮纸包好放在布袋上,将容器口密封,容器应尽量放置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有条件的还可将生石灰吸湿后的茶叶用镀铝复合袋包装,内置除氧剂,封口后置于冰箱中保存,可两年左右保持茶叶品质。

    2 、茉莉花茶:是绿茶的再加工茶,含水量比一般红、绿茶高,易变质,保管时应注意防潮、避光和避异气味,尽量存放于阴凉干燥、无异气味的环境中。

    3 、黄茶、红茶与乌龙茶:相对于绿茶来说,陈化变质较慢,较易贮藏。一般可放置在密闭干燥容器内,避光避高温及有异气味的物品,可较长时间保存。   

另外,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茶叶产品有包装茶和散装茶二种。由于茶叶是一种易吸潮、吸异味,易受污染、易受环境变化而变质的不易保存的商品;散装茶的卫生质量和感官品质难以得到保证。另外,散装茶的销售价格随意性较大,同样质量的茶叶在不同的市场,其价格往往相差很大,消费者的利益易受到损害。与散装茶相比,包装茶的优点:一是不易受到污染,不易变质。二是规范的产品包装上有明确的等级、生产日期、厂名、厂址、生产标准等内容,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容易投诉,避免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失。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