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民生>>育儿
广东省财政供养机关幼儿园被指“权力自肥”
2011-02-21 12:24:10 正义网

    【主题事件】

    据新华网1月24日报道,正在召开的今年广东省的两会上,如果《广东省2011年省级部门预算草案》获得通过,那么8所机关幼儿园将获6863万元财政资金补贴。一时间,“财政供养机关幼儿园”这一话题再度遭到舆论热议。

    【官方回应】

    广东省人大财经委:预算编制本身并无不妥

    广东省人大财经委预算监督室主任黄平:目前,这些幼儿园都是事业单位,按照我国财政体制,都会给予财政预算安排,这和其他事业单位是一样的,所以预算编制本身并无不妥。机关幼儿园的事业单位体制,不是预算所能解决的问题,事业单位改制的问题“以后应该会有解决的”。

    【各方观点】

    人大代表:典型的“权力自肥”

    广东省人大代表谭燕红:教育资源向政府机关办的幼儿园倾斜,表面上看也是重视教育的表现,其实却是典型的“权力自肥”。全市最优资源的幼儿园获得惊人的补贴,拿的是纳税人的钱财,获利的却是少数的政府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这等于是变相地补贴公务人员。

    广东省人大代表辛瀑则提出,“用公共财政办幼儿园,就应该面向社会大众招生,假如不是这样,它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

    政协委员:应为学前教育腾出经费

    广东省政协委员吴翰:“入园难”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学前教育因其不在义务教育范畴,一方面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持,不少孩子特别是农村地区,是“无园可上”;而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监管,也带来收费混乱等问题。吴翰建议,应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在财政预算中为学前教育腾出一部分经费,既保证公平,又促进教育发展。

    【传播情况】

    1月22日,《羊城晚报》刊发报道《8机关幼儿园今年要花6863万》、《信息时报》刊发专题报道《幼儿园投入少患寡更患不均》,再度曝光该省8所机关幼儿园享受巨额财政补贴的新闻,媒体报道称,早在7年前,就有人大代表指出,用省级财政供养幼儿园极为不合理,因为机关幼儿园不属于公共财政范畴,不应该用纳税人的钱让少数人受益。近年来,多位代表再次提出,这些幼儿园应该像其他幼儿园一样,回归社会。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这一问题再度引发公众关注。

    此消息一出,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网民的质疑声随之而来。网民“hyj1979”说:“公仆拿纳税人的钱为自己的孩子服务,极其明显的权力自肥。”网民“岭南文抄公”称:“不公平,广州有几千所幼儿园,为什么财政只拨款给这几所机关幼儿园?”

    1月23日,燕赵都市网刊发评论《凭什么拿公共财政补贴机关幼儿园》,分析这种不公平背后的原因。文章称,以巨大的公共财政来补贴机关幼儿园,满足这个群体子女们享受优质幼儿园教育的需要。这种不公平,恰恰就是这个权力阶层的最大利好。如果破除了这种不公平,恰恰就是在损害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中国很多问题的改革之所以长期步履维艰,说到底,也就是因为碰触到太多掌握着话语权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1月24日,《信息时报》再度刊发报道《“他们难道要泡在金水里?”》,针对其中广东省育才第一幼儿园2404.03万元的预算,有民办幼儿园负责人直言这笔钱对于民办园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2400万元够民办园运营40年了”。网友system121表示,“这家幼儿园有多少人啊?难道他们要泡在金水里?”同日,新华网发表调查报道《广东“财政供养机关幼儿园”事件引发争议》,广东省人大财经委预算监督室主任黄平通过媒体回应称,这些幼儿园都是事业单位,所以预算编制本身并无不妥。这种说法并未能有效平息舆论。

    1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时评《机关幼儿园是计划经济的“尾巴”》指出,这种财政供养机关幼儿园的现象,存在两种不公平:一是对公众及其子女的不公平,二是对私立幼儿园的不公平。这些幼儿园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尾巴”,应当下决心割掉。1月29日《新京报》刊发评论,就机关幼儿园怎么就“砍”不掉的原因进行解析。文章称,广东省直机关幼儿园之所以一直不能“砍掉”,民意之所以一直被漠视,主要是因为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解决这个问题,要比砍掉几所机关幼儿园重要得多。

    此外,幼儿园阶层化现象也成为相当一部分媒体评论的着力点。2月1日,《江南时报》刊发评论《幼儿园阶层化是个危险信号》称,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帖子:“官二代”上机关幼儿园,一年财政拨款6000多万元;“富二代”上私立幼儿园,纯正欧美人士授课,一个月学费上万;“穷二代”上农民工幼儿园,一个月被教育部门查封好几次。幼儿园呈现阶层化,让孩子如何不拜权拜富?这种现象应该引起人们更多的反思。

    【媒体评论】

    机关幼儿园是计划经济的“尾巴”

    1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对财政供养机关幼儿园的现象提出批评。文章称,公共财政提供的服务应该是共享的,即所有公民都有平等享有的机会。但在一些地方,机关幼儿园不是“公共”的,而是“专供”的,即只招收本级机关干部职工的子女,或至少是本单位子女优先,这实际上是拿公众的钱为一小部分人谋福利。这种财政供养机关幼儿园的现象,存在两种不公平:一是对公众及其子女的不公平,二是对私立幼儿园的不公平。党政机关直属的幼儿园不只存在于广东,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还有不少。这些幼儿园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尾巴”,应当下决心割掉。

    巨额补贴不能总拿历史原因做挡箭牌

    1月23日《新京报》刊发评论《“补贴机关幼儿园”还要到何时》称,两三年前,媒体就曝光“广州9所机关幼儿园每年享受财政补贴6000万元”。广州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后来表示,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将着手逐步取消。现在倒好,巨额补贴非但未见“逐步取消”的迹象,反而越补越多,真是咄咄怪事。不能总拿历史原因做挡箭牌,既然这个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已经难以自觉地“逐步取消”,那么,代表委员们不妨用手中的投票“发言”,用否决的形式倒逼相关部门尽快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吧!

    解决老大难问题 人大需有所作为

    1月25日,红网刊发网友“万庆涛”的评论文章《机关幼儿园财政支出不能单怪政府》,将解决问题的方向指向了人大。文章称,年年政府财政预算都有对机关幼儿园的拨款,人大代表年年表示质疑。如果人大没有什么实质的行动,只是在那里质疑,就会被广大群众视为作秀。人们有理由怀疑,是不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子女也在享受着这样的优待,质疑财政预算不过是做给群众看的,而不是真正想解决问题。因此,今年省人大必须发挥作用,果断解决延续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要么否决预算,要么否决预算中给机关幼儿园财政拨款的内容。否则,人大就真的太不给力了。

    幼儿园阶层化现象破坏教育公平

    2月1日,《江南时报》刊文《幼儿园阶层化是个危险信号》称,幼儿园阶层化现象摧残着教育公平,是砸向社会的一记炮弹。社会学家指出,阶层分化不可怕,可怕的是阶层固化,每个人都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希望,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希望。阶层固化隐藏着太多的不安和动荡,打破阶层固化,势在必行。打破阶层固化,幼儿园是绕不过去的“弯”。幼儿园阶层化的怪圈如何破解?一方面要尽快将幼儿纳入到义务教育;另一方面必须打破权力自肥。要补贴都补贴,机关幼儿园不能享受“特权”。

    【网络调查】

    广东8所机关幼儿园年预算近7000万元,您如何看?

(数据来源:1月25日人民网调查)

    【跟帖选摘】

    网易网友“HMB”:财政为何总向机关幼儿园倾斜?N年前已被指不公,N年后为何依然一成不变?权在为谁所用?利在为谁所谋?

    网易东莞网友(ip:121.12.*.*):年年曝光,年年增加預算,怎么回事?

    搜狐网网友:一人当官,全家受惠。计划经济的产物,咋就改革不了?

    搜狐手机网友:自家孩子、孙子的幼儿园,当然要拨款。

    搜狐社区网友“hahaharen”:估计是不了了之,领导能砍自己小孩的教育资金?笑话。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