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首席教育记者郭会桥记者刘辉)为缓解“入园难”,武汉市正在大规模新建公办幼儿园。可记者获悉,曾被誉为江城投入最大、设施最全的公办幼儿园——武汉光谷永红实验幼儿园(简称光谷永红),却在今年新学期对外宣布由公办幼儿园转为民办经营。
2011年5月25日开园的光谷永红,坐落于光谷当代国际花园小区内,是武汉市直属机关永红幼儿园在江南开办的第一所双语实验幼儿园,占地约9.6亩、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投资3000多万元,是光谷地区最大的公办园。
开园两年来,光谷永红一直采用公办幼儿园标准,这让周边居民感觉养孩子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儿”。然而,今年5月起,光谷永红就吹出“改制风”,称幼儿园将改为民办园。新学期开学,该园确实“变性”了,且收费陡涨——当代国际花园业主的孩子,保教费为每生1300元/月,小区外生源为每生1600元/月,较上学期分别上涨30%和60%。光谷永红一名老师透露,明年起,幼儿园将对所有生源执行统一收费标准:每生保教费1600元/月,伙食费根据物价水平调整。
由于改制后收费陡增,有家长质疑,光谷永红“公改民”就是为了涨学费。对此,东湖高新区教育文化卫生局负责人解释,光谷永红一开始定位是公办园,属事业单位,师资为事业编制,办学纳入财政预算。但由于事业机构编制审批很严格,从开园之初到2012年上半年,光谷永红“公办幼儿园”的资质一直没能审批下来,该园不得不转向“民营”。
记者调查了解到,光谷永红民办幼儿园的资质,早在去年6月8日就被核批,但园方并未对外公布。因之前办园规模不大,其收费标准也没变更。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光谷永红上报物价部门调整了收费标准,并于今年新学期宣布改为民办,其改制这才“浮出水面”。
光谷永红改制缘何“捂”了一年多
图为:悄然改制的光谷永红实验幼儿园 (记者刘蔚丹摄)
□本报首席教育记者郭会桥 记者刘辉
在武汉市缓解“入园难”大规模新建公办幼儿园的背景下,光谷永红这一光谷最大公办园,却在开园一年后悄然改成了“民办园”,且又过了一年才自曝改制,这背后有什么原因?
家长疑惑
“公办园”新学期涨价了
9月2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光谷永红,正值课间操时间,数百名幼儿在操场上做操,不少家长在园外围观。
当代国际花园业主冯女士带着2岁的女儿在幼儿园外面看小朋友做操。说起这所幼儿园,她表示有点弄不明白。“去年一学期才收5000元保教费(每月1000元),今年每月保教费涨到1300元,一个学期就是6500元,听说明年要涨到1600元/月。”冯女士问,“光谷永红最开始宣称是一所公办幼儿园,怎么学费年年涨,它到底是公办还是民办?”
其实,非当代国际花园的业主,对光谷永红的收费感受更深,因为早在业主们交1000元/月的保教费时,他们为孩子缴纳的保教费就是1300元/月了,一学期算下来就多交1500元。
对此,光谷永红一名负责招生的老师表示,“今年每月保教费确实较去年涨了,去年每月收1000元,今年秋季开学,小区业主涨至每月1300元,非本小区业主则每月1600元。明年,无论本小区孩子还是外小区孩子,均执行同样的收费标准:即保教费1600元/月,伙食费根据物价再做调整。”
园方心态
对幼儿园性质遮遮掩掩
光谷永红于2011年5月25日开园,当时多家媒体报道称,“它是武汉投入最大、设施最全的高端优质公办幼儿园,也是武汉市2011年内新增的50家幼儿园之一。该幼儿园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投资3000多万元,拥有一流的硬件配套设施。”
如今,光谷永红的身份究竟姓“公”还是姓“民”?9月11日上午,记者再访光谷永红。对于记者提出的采访要求,一名值班园长婉言谢绝。“我们只想办好幼儿园,让入园的孩子享受最好的幼儿教育。”她透露,今年秋季招生时,幼儿园招生“爆棚”。前来登记的幼儿家长多达2000余人,而幼儿园只能招150人。
对于幼儿园的办园性质,该园长建议记者向主管部门求证。
对于光谷永红的转制,该园负责招生的老师如此分析:该幼儿园的场地、校舍都是政府投资的,这笔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从这一点上讲,幼儿园的性质是公办的;但在老师经费的投入上,又只能靠幼儿园去自筹,从这一点上讲,该园的性质则又是民办园的模式,“光谷永红现在的办园模式应该是公办民营”。
记者调查
一年前就被核批为民办园
东湖高新区教育文化卫生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光谷永红是开发区作为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当初确实设想办一所纯公办幼儿园,因此幼儿园的场地、硬件配套都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投入。
该负责人表示,公办教育机构属事业单位,师资为事业编制、办学纳入财政预算。在教育投入方面,高新区不遗余力。但因为事业机构审批十分严格,从开园之初到2012年上半学年结束,该园“公办园”的资质一直没有审批下来,最后不得不转向“民办园”审批。
据介绍,目前该园除了园长为市直永红幼儿园派遣外,其他人员均为社会招聘,人员工资从幼儿园运营收入中支出。该局负责人表示,该园从性质上看是民办,但以公有资产为办学基础,政府免费提供了办园场地,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办学成本,因此在收费上,该园不能等同于其他完全市场机制下的民办幼儿园,更不是想涨价就涨价。
记者了解到,光谷永红幼儿园的民办园资质,2012年6月8日就被核批。因为之前幼儿园办园规模不大,收费标准没有变更。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幼儿园也报物价部门调整了收费标准。
改制背后
“编制卡壳”后的现实选择
就光谷永红的事业编制审批难问题,9月16日上午,记者向东湖高新区人事局求证。该局负责人以“此事很复杂,要向主要负责人请示”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随后,记者辗转联系到武汉市另一区教育局人事科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武汉市对公办幼儿园教师的编制核定方案还没有出台。因此,公办幼儿园的编制申请一直是与中小学一起。“由于每年的新增编制数量极为有限,目前,各区从新招聘教师,到引进特级教师等人才,都是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幼儿园的编制自然少之又少。这可能是人事部门否定光谷永红幼儿园事业编制的主要原因。”
有业内人士分析,公办幼儿园老师有事业编制,在薪金、养老方面比大多数民办园要好。而且,在社会地位上,民办园和公办园老师的差距也不小。此外,公办幼儿园在市场中也更具号召力。办幼儿园,谁不愿意加上“公办”这样一个“金字招牌”呢?
该人士分析,编制卡壳导致光谷永红追求“公立幼儿园”的办园性质而不可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改制成为“民办园”,从而可以实行更为市场化的收费政策,也就成了光谷永红的一个选项,“至于光谷永红在核批为民营园一年后才宣布改制,可能是多方权衡后一个略显无奈的选择吧。”
永红“转制”曝公办园待解之困
图为:十余块“头衔”挂在光谷永红幼儿园外 (记者刘蔚丹摄)
□本报首席教育记者郭会桥 记者刘辉
“在收费和招生上,民办园办园方式更加灵活。如果政策允许的话,我也希望把公办园转制成民办园。”武汉市一所公办幼儿园的负责人表示,尽管名义上为“公办”,但由于财政拨款缺口,公办园的生存压力很大。
在多数人看来,公办幼儿园场地和设施由政府埋单,在编老师有财政拨款,收费低廉,生源爆满,肯定会令民办幼儿园羡慕。
可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与民办园相比,公办园在招生和收费上限制颇多。此次光谷永红实验幼儿园转制为民办园,暴露出公办园在办园方面的诸多“掣肘”之处。
招生未启动 名额已满员
“条子生”太多让公办园压力巨大
目前,武汉市有4所“永红幼儿园”。据武汉直属机关永红幼儿园分管业务的副园长查园长介绍,除了汉口宝丰二路的永红幼儿园总园外,其他三所都以永红分园的名义建园。
四家“永红”,总园与金色雅园分园姓“公”,收费标准相同,另两所中,融侨锦城分园是纯民办,其场地、硬件由开发商投资,师资由幼儿园聘用。4所永红幼儿园虽身份不同,但它们的生源都很火爆,其中姓“公”的园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事实上,不仅是“永红”园如此,每年招生季节,武汉市一批“口碑好”的优质公办幼儿园(如武汉市实验、北湖幼儿园、银河幼儿园、红苗幼儿园等),都被告知招生计划已经“爆满”。
红苗幼儿园一位招生老师说,“虽然明年的新生报名时间是2014年5月,但现在就有家长来登记报名。”“公办幼儿园没有招生简章,一般也不会对外通知。”汉口一所公办幼儿园的园长王菁(化名)说,幼儿园招生时需要家长自己打听,“主要是担心报名的人太多。”
公办幼儿园之所以如此招生,王菁园长道出实情:家长觉得公办幼儿园质量好、收费低。但幼儿园每年招收的学生名额有限,而且由于是公办园,要先解决教育系统内部职工以及有着各种社会资源等“有来头”的孩子,然后是幼儿园“亲子班”的孩子,早在招生启动之前,一些优质的公办幼儿园基本上名额已满,不再需要对外招生了。
王菁园长还透露,每年入园的“条子生”太多,“但幼儿园有严格的班额限制,肯定会导致部分幼儿无法入园,诸多社会关系摆不平,园长肩上压力巨大。”
编制和经费存掣肘
江城有公办园自曝“也想改制”
“在收费和招生上,民办园办园方式更加灵活。如果政策允许的话,我也希望把公办园转制成民办园。”武汉市一所公办幼儿园的负责人表示,尽管名义上为“公办”,但由于财政拨款缺口,公办园的生存压力很大。
“对于财政全额拨款的公办幼儿园来说,是可以不用为房租和在编教师的工资发愁,房子是教育局无偿提供的,在编教师的工资都是财政拨款。”武汉市一所公办幼儿园的园长林莉(化名)介绍,财政拨款主要就是用来发在编教师工资,这个费用一年大约是50万元。但对于幼儿园来说,除了房租和在编教师工资外,还有很多要花钱的地方,这些额外的费用,主要就是靠孩子们交纳的保教费来支付。
按照林莉的计算,在满额招生的情况下,幼儿园一年所能收取的保教费总额为90余万,但幼儿园一年的支出也不少。林莉介绍,在各项支出中,大头当数自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与其他幼儿园相比,我们园在编教师的比例还算高的,但按国家标准,满额招生情况下我们至少要自聘14名教师,还要配齐保育员、保健医生和保安等幼儿园必备的工作人员。”她表示,一年下来,仅这笔支出就高达70万元,占幼儿园一年保教费总额的75%以上。
林莉告诉记者,除了自聘老师薪水支出外,还有水电费、办公耗材等一些费用要操心,在她眼里,各种“无法预计”的维修费是她的心头大患:仅去年一年,幼儿园的维修费就近7万元。“现在只要一坏东西,我就闹心,可是幼儿园坏个东西太正常了,不是下水道堵了,就是电路有问题了,请工人维修,不算使用的材料费用,仅人工费每天至少200元。当然,校舍和设施等大的维修、改造,都是由政府来投入的。”言语之中,透露出对政府财政投入的无比依赖。“目前,公办幼儿园教师缺编现象非常严重,而要运转自然要依赖自聘教师。而且,在编教师和非在编教师还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林莉说。
踩红线、打擦边球
部分公办园办兴趣班开源
据了解,武汉市现有785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幼儿园共计232所,在园幼儿7.87万人,公办园数量和在园幼儿人数只占29.55%和42.13%。
记者采访中发现,家长们反映今年涨价的绝大部分是私立幼儿园。
由于公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在定价上有根本的不同,公办园实行政府指导价,民办的私立园则是市场价,所以涨价比较“自由”。
民办园的收费由自己定,只要报教育、物价和财政部门备案并公示即可。如果要涨价,需重新备案,唯一的要求就是备案之后,原则上一年不能动。公办幼儿园按等级收费,收费标准由政府物价部门确定,只能在允许的浮动范围内确定自己的价格。涨价也要报批,否则就是违规的。“物价不断上涨,财政拨款只是象征性的一点点,又不能像民办园自主定价,我们实在捉襟见肘,如果不调高保教费的收费标准,幼儿园没有发展空间,就无法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环境。”不少公办园园长如是说。
据了解,从2012年秋季开学起,武汉市公办幼儿园执行新的收费标准。在新的收费标准中,原来幼儿园的杂费、保教费,加收保教费三项合并成保教费一项。省级园大约每月贵100元,一级园大约每月贵80元。其中,最高的省级示范园为每生每月460元,最低的三级园为每生每月240元。
“高额的运营成本下,之所以很多幼儿园还能办下去,基本都是靠着兴办特色班来补足亏空。”昨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区教育局幼教科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根据他的计算,能够维持幼儿园正常运营的保教费应达到每月至少500—600元。而目前公办园保教费最高限价为每月460元,显然目前的保教费收费标准不足让幼儿园保本,在教学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另辟蹊径”挣钱成了幼儿园不得不做的选择。
按规定,武汉市各类幼儿园不得在园内时间以开办特色班、实验班和兴趣班为由另外收取费用。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开办“特色班”已成为部分公办幼儿园的“开源”之术。
“办特色班一方面是迎合部分家长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给幼儿园增加一部分收入,仅凭收取的那点保教费,幼儿园早就办不下去了。”一所示范园园长向记者大倒苦水,目前,该园有100多名教师,政府全额的财政拨款只负担其中40多人的工资,剩下60余名自聘教师的工资都需要幼儿园自行解决。“其实,幼儿园自身根本不愿意办‘特色班’,孩子在幼儿园多待一个小时就要多担一分风险,劳累了一天的教师还要因此延长工作时间,同样怨声载道。”该园长说。
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
老牌公办园被逼“品牌输出”
提起“永红幼儿园”,武汉的家长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但是,该园曾一度陷入尴尬的困境,濒临到崩溃的边缘。
作为武汉市直属机关幼儿园,该园的办园历史要追溯到60年前的解放初期。它是武汉市的一所老牌公办园。2000年左右,武汉市直属机关下辖的幼儿园,逐步由财政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经费的缺口由物价部门核定标准,各家幼儿园凭借自身教学质量向社会收取。此时,永红幼儿园又一直受到腾地搬迁的困扰,导致房舍陈旧,教学设备落后,教师队伍人心涣散。当被推向市场的一时间,永红几乎下滑到崩溃的边缘,幼儿人数不足300名,年收入仅130万元,入不敷出,寅吃卯粮……
永红幼儿园分管业务的副园长查园长透露,如今,该园借助“永红”品牌实施扩张,先后开设了金色雅园、融侨锦城、光谷永红三个分园。目前,“永红”旗下受托幼儿近千名,年业务收入突破500万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永红幼儿园”外,武汉市还有多家老牌公办幼儿园通过“品牌输出”,或者开办民办“连锁园”的方式,为老牌公办园“输血”。业内人士称,“像光谷永红幼儿园这些改制的幼儿园一样,它们除了向本园交纳品牌使用管理费外,有的还要交纳师资培养费。公办园通过这些方式,既输出了品牌影响,也能获得一笔收入。最终,使双方同时获益。”
编后:光谷永红的悄然“改性”,是武汉市公办幼儿园发展面临瓶颈
的一个缩影,它触探到了公办幼儿园运行体制的底线,更折射出公办幼儿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政府部门将如何帮公办幼儿园解困?又如何缓解成千上万名孩子“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