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民生>>民生热点>>
花费数千元购买会员卡,却猝不及防遇上商家关门怎么办?
2019-08-22 23:11:50 中国市场监管报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

预付款消费在美容美发、休闲健身等行业盛行

整存零扣的消费方式看似便捷

然而

在消费者购买了所谓的“会员卡”之后

商家却开始上演热情似火→冷若冰霜的变脸戏码

 

预付性消费是否在透支消费者的信任?

商家经营出现问题,怎么退回剩余款项?

赶紧来看看吧~

具体案例

2017年11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消保委”)陆续接到消费者关于某游乐园关门停业的投诉。消费者花费上千元办理该游乐园会员卡,现突然无法使用,一度造成消费者集聚维权。例如消费者陈女士于2017年9月,在该游乐园花费数千元充值购买了一张为期2年的会员卡。现游乐园突然关门,陈女士的充值款项面临“打水漂”的困境。

经消保委核实,该游乐园会员持卡人近千人。现该游乐园因为与场地出租方合同纠纷而无法正常营业。消保委连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多次约谈走访,积极协商转卡、退卡事宜,并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

案例评析

近年来,企业因转让、停业、倒闭等自身原因停止服务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案中,消费者与某游乐园之间形成服务合同关系,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该游乐园通过预收款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应当按照合同履行义务,如果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的,应当按照实际的履行情况,扣除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后,退还消费者预付款的剩余费用。并且应当支付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息标准确定的预付款利息。

近几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下一代的兴趣爱好培养,此类兴趣培养的价格颇高,并且都是预付式消费性质。所谓的预付式消费是指经营者向不特定的消费者发售预付卡或凭证,消费者在消费前预先支付费用,并凭预付卡或凭证进行消费的一种消费模式。而从本次调解案件可以看到有关教育培训行业的预付消费问题日渐突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还存在一些公司为保障正常经营活动便以预收款、押金、会员费等形式获取资金,一旦公司经营不善,消费者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在国家对预付式消费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损失几乎无从追偿。

消费提示

1

广大消费者在报名预付前一定要保持理性的心态,进行预付卡消费充值时应按照自身需要,理性选择充值金额,不要被商家的推销让利所诱惑,尽量选择金额小、期限短的预付卡,不提倡一次充值金额过大,这样即便出现问题,损失也会相对较小。

2

消费者应对商家进行多方面了解。对经营时间长、信誉好的商家可以考虑办理预付款,并切记和商家签订有效合同,不能局限于口头承诺,而对于那些刚成立开业、规模不大的商家一定要谨慎办理,以免商家“开业”不久关门走人,造成自己不必要的损失。

3

合同是消费维权的重要证据材料,签订合同时,消费者需仔细阅读有关会员细则、服务合同等格式文本,详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中应明确预付式消费卡的功能、使用范围、有效期限、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细节。特别要注意终止服务、转让等限制性条款,对商家给予的承诺应要求写入合同,保留好服务细则、协议、发票等相关证据,每次消费完毕后让商家签字确认,以防卡内余额缺失。

4

消费者发现商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经营情况异常时,要及时向当地消协或市场监管咨询或举报;如果商家突然“关门”且无法联系,涉及诈骗或是卷款潜逃等恶意侵权迹象的,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

(责任编辑: 六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