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火爆来袭 ,各大电商平台和线下商场促销广告铺天盖地,各类“种草安利”等消费陷阱防不胜防,直播带货更是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湖北省汉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汉川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理性购物,避免踩坑。
坚持理性消费 防范各类陷阱。“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1元秒杀”“零点秒杀”“整点免单”等优惠活动,以其低廉的价格来引诱消费者进店消费,建议消费者要理性消费、按需购物,不能因降价盲目跟风。特别是消费满减、会员充值、预订商品打折送礼品等,购物网站层出不穷,优惠力度眼花缭乱,更有一些带货主播诱导消费能力出神入化。千万不要随意充值,切勿冲动支付定金,被打折优惠套路。消费者应选择自身切实所需的商品,更要注重商品质量及售后服务,避免囤货和重复购买,不要被过度“美颜”的商品迷惑,践行绿色、节约、环保消费理念。
选择可靠平台,勿点陌生链接。要选择正规网站,信誉度高、口碑好的平台,网站和商家是否有联系方式,营业执照等手续是否齐全。注意防范来源不明的网络购物,不要盲目点击各类红包领取及促销短信链接,切忌私下转账汇款。有些不法网站、网页,往往利用平台补贴或买就送礼品,让消费者购买其产品。特别是网络直播带货更是花样百出,有的商家甚至下架商品直播链接,以此来逃避保价规则,选择要三思而后行。消费者在对网购商品进行评价时,切忌受好评返现等行为影响,务必进行客观真实评价,如实说明自己的购物体验,帮助其他消费者作出明智的选择。
实行安全交易,保好个人隐私。“双十一”期间,由于销售量剧增,建议下单后密切关注快递信息。收到快递后,如遇类似“中奖红包”扫描二维码要求填写个人信息才可领奖等情况,应当及时关闭页面,以防诈骗。还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当场查验货物,确认内外包装无损、数量品类无缺,商品型号及细节与网络页面展示信息一致后再签收快递。特别是装有贵重商品或多件商品的包裹,可以录制开箱视频作为证据,避免缺漏、掉包损失。更不得随意扫描包裹里面的不明二维码,不轻信抽奖、中奖信息,不轻易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提供给他人,更不要泄露手机动态验证码。
保留购物凭证,依法及时维权。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如遇到价格欺诈、消费陷阱、承诺不兑现、物流发货、售后服务等问题时,应留心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购物证据,聊天记录和录音等相关证据。一旦遇到消费纠纷,自身权益受到损害,要及时与商家和平台协商。如纠纷不能解决,可以向平台、经营者所在地的“12315”“12345”热线或消协组织投诉,也可通过“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进行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章志军 通讯员 李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