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陈晓莹 记者 李青山)12月4日上午,广东省消委会召开2019年房地产中介服务专项调查暨“挑战房地产中介服务潜规则”活动信息通报会,消费者对房地产中介服务总体满意度不高,近八成受访者表示在进行房屋买卖或租赁过程中个人信息被泄露。会上还曝光了房地产中介服务十大潜规则。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获悉,房地产中介服务专项调查是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与志愿者体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3655个,15名志愿者实地体验共获取有效体察样本75份。另外,广东省消委会还借助网络渠道、媒体和日常投诉案例进行遴选评定,最终评出房地产中介服务十大潜规则。
据介绍,广东省消委会将第十一届(2019年度)挑战消费潜规则活动放在房地产中介服务领域,经过近半年时间广泛征集推荐,并结合调查体察发现的线索和日常受理投诉案例,最终评出房地产中介服务十大潜规则,分别是:虚假低价房源引客,乘机开展业务推销;营造热销假象,诱导仓促成交;定金收取设陷阱,两头忽悠做文章;服务收费不透明,“其他费用”花样新;个人信息遭泄露,骚扰电话接不完;违规变通办假证,风险损失客户担;房价优惠藏猫腻,变相涨价是目的;解押房贷套路多,游说卖家借“高利”;《看房确认》要签名,霸王条款很闹心;全权委托本信任,恣意妄为损权益。
据调查数据显示,逾五成消费者对房地产中介服务满意度评价一般或不满意,总体满意度不高。主要存在四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
房源信息不实。绝大部分(96%)受访者在接受房地产中介服务遇到过房源信息不实问题。如房源价格显著低于市场、图片模糊或夸张、中介推搪房子不能看等多项问题均占比三成左右。房源信息描述与实际不一致。中介擅自发布个人房源或冒充业主。房源信息更新不及时。
执业不规范。中介从业人员服务时未佩戴工作牌的逾五成。收费标准不一,有的佣金按成交价格2%收取,有的收取3%。部分中介收取如贷款服务费、银行房屋评估费、房屋清洁费等,给消费者增加额外负担。
服务质量偏低,诚信问题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比较淡薄。部分中介对业务不熟悉,存在不守时、擅自变更负责人员、获知客户没有购房指标后服务态度变差等问题。有受访者表示中介存在故意隐瞒房屋真实情况。另有超九成消费者遇到中介制造“阴阳合同”规避税费或获取高额贷款、诱导或协助提供虚假购房证明材料、设置不合理格式条款等。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高。近八成受访者表示在进行房屋买卖或租赁过程中个人信息被泄露,经常会接受中介或贷款类推销电话骚扰。
广东省消委会提出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房地产中介机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规范,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征信体系。行业企业要充分履行应尽责任,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整改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的行业自律性管理制度。消费者要学法守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事前要仔细阅读合同中的条款和有关费用规定,事后要妥善保存好有关发票凭证、定金凭证和合同,增强风险防范和维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