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纯净洱海 树立环保样板
云南顺丰洱海公司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见成效
□ 刘 飞 本报记者 黄小军
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洱海”)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融合发展,探索“牛粪变黄金、秸秆变宝贝”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实践,形成“政府服务企业、企业主动担当、治污保护生态、生态反哺发展”的“顺丰洱海模式”,成为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大理州”)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环保样板。
咬定目标 政府精准帮扶
大理州在洱海保护治理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主动为企业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相继出台洱海流域畜禽粪便收集处理监管及奖补实施办法、促进洱海流域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为环保企业提供项目、资金、科技创新、贷款、能源等要素的保障和支持帮扶,在洱海流域收集处理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枯死水草等方面给予顺丰洱海每吨80元补助。
2019年~2020年,该州对顺丰洱海用于洱海流域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转化,并满12个月以上、单笔贷款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建设给予3%的贴息补助。政府和企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决打赢洱海水质保卫战。
顺势而为 企业主动担当
顺丰洱海按照相关技术规范,通过专业生产线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探索形成了有机废弃物收集、清运、处理、资源化利用、销售推广、技术研发创新、“十全”管理和政策措施保障“八大运营体系”,实现洱海流域有机废弃物全收集、全处理和再利用。该公司建成有机肥料、生物天然气、餐厨垃圾预处理等4座大型有机肥料加工厂、1座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加工厂、1座天然气加气站,共17条生产线;日均收集处理各类有机废弃物超1000吨,累计收集有机废弃物总量270余万吨,累计生产有机肥、园林绿化肥等系列产品200余万吨、生物天然气3000余万立方米;开发出有机肥料、城市家庭农场、有机农产品等系列产品,专用型有机肥料系列产品多达100多个品种,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发展5.3万公顷生态种植,投放生物天然气出租车200辆。
“我们把废弃物收集以后,液体部分通过处理生产成液体肥料,固体部分生产成园林绿化土和固体有机肥料,里面的气体我们收集后生产成生物天然气。”顺丰洱海党委书记、董事长钟顺和介绍说,公司把生产出来的产品返销洱海流域,一收一销,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品相同,质量领先”的理念是顺丰洱海的发展战略,并扎根在每个员工的心间;该公司实行首席质量官作为第一质量人的责任机制,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把质量责任分解到每一个环节中。同时,顺丰洱海实行质量中间控制分析制度,在关键工序上设立质量控制点,构建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模式。经过近20年的发展,该公司探索出“全员质量、全员销售、全员安全”的“十全”管理体系。目前,顺丰洱海已跻身云南省民营企业100强、云南省质量示范企业行列。
趁势而上 夯实发展根基
顺丰洱海投身于“湖泊革命”攻坚战,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有机废弃物源头减量、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子;总结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经验,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推动了生物质能源和有机农业发展,前移了洱海保护治理,创新了湖泊保护治理方式;始终坚持“专精特新”科技研发布局,组建了一支48人的科研专家团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及其专家团队和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机制,目前拥有适用其发展的各种专利104项,制定60余项企业标准,参与制定两个行业标准、1个国家标准、5项云南省地方标准;通过6个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顺丰洱海的“高原湖泊流域面源有机废弃物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研制的“洱海”牌专用有机肥获评“有机肥生产技术金奖”“有机肥创新奖”,打造了“一切工作有标准、一切标准有流程、一切流程可执行、一切执行有监督”的顺丰洱海管理模式。
成果丰硕 保护与发展共进
顺丰洱海始终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开展“质量兴企、科技创新”等活动,扛起社会责任。在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顺丰洱海实现废气、废渣、废液的闭合式循环“零排放”,有效减少了进入洱海的污染源,减排二氧化碳67479.92吨,从源头上阻断化学需氧量80070.37吨、总氮5179.75吨、总磷1942.41吨、氨氮863.30吨进入洱海。该公司反哺洱海流域生态有机种植,将畜禽粪污划分为不同质量等级进行收购,带动2000余人就业,实现年均利税500余万元,养殖户年总增收近两亿元。2022年顺丰洱海实现销售收入5.62亿元,实现利税1300余万元。
质量铸品牌,诚信赢市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对质量的高标准追求,顺丰洱海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创新型企业、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质量示范企业、云南省质量标杆企业,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