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的竹子有七十多属、超过一千种,其中亚太竹区是最大的竹产区之一,中国又在其中拔得头筹。中国是多种竹类的原产地,拥有200多种可食用的竹笋。
“笋,竹萌也,可以为菜肴。”最早的古汉语词典《尔雅》的定义,道出了竹笋与中国美食的历史渊源。从古至今,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都特别爱吃竹笋,在江南地区曾有“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笋”的说法,足见竹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竹笋其实四季皆有,根据采集季节可分为春笋、冬笋、鞭笋,但唯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笋主要是吃其“鲜”,尤其是春笋,除鲜之外,还在于嫩。煎炒煨炖,无不佳妙。

不少人认为,竹笋味道虽然鲜美,但是没有什么营养,有的甚至认为“吃一餐笋要刮三天油”。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竹笋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1、B2、C等多种营养成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优质蛋白质与低脂肪、低糖、高膳食纤维的特性,使其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消积食、防便秘,还可能对预防大肠癌产生积极作用。
如今正是春笋上市的季节,清脆而鲜美的春笋成为人们追捧的时令美味,因为一旦错过,便又要等待一年。下面将介绍何谓春笋,以及选购、食用的注意事项,还有相关的一些小知识。
一、什么是春笋?
冬笋和春笋看起来相似,但是价格却能相差数倍。两者其实并无明显差别,不常买笋的人可能难以分清。
冬笋,是指初冬乃至整个冬天采摘的笋,一般生长于农历十月至春节前后,尚未破土而出,笋尖不带绿色。
春笋,则是整个春天采摘的笋,通常破土而出,笋尖带有一些绿色。所以春笋就是立春之后的冬笋改了一个名字,冬笋在地下生长缓慢,而春笋一夜之间就会破土而出,并且以特别快的速度生长。精准的说法应该是,以立春为界,之前的为冬笋,之后的为春笋。
此外还有个常提到的“雷笋”,以“打雷即出笋”而得名,其实也是春笋的一种。雷笋生长周期较短,通常在立春前后就开始萌发,3~4月份产出,清明节前后上市。
二、春笋的选购
春笋的选购,请注意以下六个关键点:
(一)看外观
选择笋壳呈嫩黄色带绒毛,基部切口湿润有透明汁液渗出的为佳;避免选购笋壳暗褐、切口干枯或有霉斑的春笋。
(二)查颜色
查看笋根,根部四周若呈现白色珠状的“痣”,则表示笋肉质较鲜嫩;若呈暗红色或深紫色,则可能较老。笋芯颜色越白通常表示笋越脆嫩,黄色次之,绿色较差。
(三)试硬度
选购时手指按压笋体中部,一般应呈现轻微下陷,避免选购按压无弹性或过于坚硬的产品。
(四)闻气味
挑选具有清甜竹香,无明显酸腐味的春笋,避免购买散发酒味或土腥异味的产品。
(五)挑尺寸
首选个头适中、外形饱满紧实、底部直径大而尾部小的鲜笋为佳(粗纤维尚未木质化),尽量不挑选长度超过35cm、含有过多粗纤维的“老”春笋。
(六)选时节
尽量选择清明前后,日均温12~15℃时的春笋,其营养累积达到高峰,氨基酸含量较高,食用价值较高。
三、春笋的储存
春笋放置的时间越久越难吃。因为春笋在贮藏期间很容易出现纤维木质化、发霉及腐烂等问题。只有在采收后就进行低温贮藏,才能降低呼吸作用,延缓老化进程。此外,山区野生春笋可能携带竹象甲幼虫,肉眼可见笋体表面虫孔直径在1mm以上时需警惕,若发现虫孔需纵向剖开笋体检查,虫蛀部位超过30%应舍弃。
(一)冷藏保存
将春笋带壳放入保鲜袋置于冰箱冷藏,可保存3~5天。
(二)冷冻保存
将春笋剥壳、切块,焯水后沥干水分,放入保鲜袋中冷冻保存,可保存1个月左右。
(三)腌制保存
将春笋切片或切块,做成泡菜,或者用盐腌制后晒干或烘干,可长期保存。
四、春笋的食用
笋中含有一些不利于消化吸收的成分,比如草酸、植酸、蛋白酶抑制剂、粗硬的纤维素等。草酸和植酸会降低各种消化酶的活性,影响消化吸收效率;粗纤维较难消化,大量食用会刺激肠胃,损害胃黏膜。
(一)注意焯水
春笋中含有草酸,建议烹饪前先焯水,去除部分草酸,口感更佳,也更利于营养吸收。
(二)食用适量
春笋富含粗纤维,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然而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肠胃不适,建议适量食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三)特殊人群慎食
有消化道疾病、消化不良、结石患者或者对竹笋过敏的人群,应少吃或不吃春笋,食用时也一定要细嚼慢咽。
五、玉兰片和笋干是什么关系?
玉兰片和笋干都是以竹笋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干制品,但二者在制作工艺、原料选择和成品形态上有一定区别。玉兰片通常选用冬季或早春的幼嫩竹笋(如毛竹笋)为原料,要求笋体鲜嫩、肉质细腻,尤其以未出土或刚出土的笋尖部分为佳。笋干的原料范围则更广泛,不同季节的竹笋均可加工,对老嫩程度的要求也相对宽松。

六、冬笋和春笋,哪个更好吃?
在吃笋界,也有着冬笋和春笋之争。有人觉得冬笋肥厚醇美为佳,也有人认为春笋爽口清香才是极鲜。
春笋整体上的口感要更脆嫩一些,同时会带着一点青涩味儿,显得质朴清新。而冬笋深埋于地下,是精华所在,肉质更加细腻软嫩一些,同时会带着一点鲜甜,更显丰腴。另外,极品的春笋当属“黄泥拱”。“黄泥拱”是品质好毛笋的乡间叫法,笋体埋藏在地下,春天将出未出的笋头把黄泥拱出小包,这时候的笋就叫做“黄泥拱”。春笋一旦破土冒头,便会开始纤维化,所以食用时,即便不是黄泥拱,也要是刚破土的春笋。
至于冬笋的价格为什么一直比春笋高,无非是因为其稀缺和不易获取而已,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营养区别。
七、吃笋能刮油减肥?
吃完笋会有饱腹感,而且很快又会产生饥饿感,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在“刮油”,其实只是因为笋热量比较低、纤维含量高的原因。
实际上,没有什么食物吃了能起到刮油的效果,大家口中所谓的“刮油”无非就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脂肪排出体外而已。吃进去的脂肪不会老老实实地在消化道里等着“刮油”食物来带走它,大部分脂肪会被机体充分消化吸收,排泄出体外的脂肪占少数。总之,食用春笋对控制体重是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能理解为可以直接刮油减肥。
八、一次性筷子能变笋干?
能进博物馆的老谣言了!当年一条《用一次性筷子制成笋干全过程》的微博,通过十二张图片分解步骤,“解密”一次性筷子摇身变成竹笋走上餐桌的过程。当时蛊惑力相当强,造成大范围的人上当转发传播,至今仍有人不时提起。
其实这是十几年前愚人节时,日本人炮制出来的段子。《NEWTON 科学世界》编辑史军在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主题站,按照网传“筷子变笋干”的做法,同样以图文形式公布了实验过程和结果,粉碎了筷子变竹笋的谎言。
“无笋不成春”,除了购买春笋,“挖笋体验”如今也成了热门踏青活动。采挖春笋时需确认竹林权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避开保护区和私人领地。采挖时佩戴手套、使用窄口工具,规避陡坡暗沟,保留幼笋维系竹林繁衍,笋壳残根回埋滋养土地,采后注意春笋的保鲜。此时尝鲜正当季,喜欢春笋的朋友们抓紧时间享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