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质量出品>>质量时评>>
前溪:捐款不退的尴尬需慈善组织化解
2016-03-01 08:25:46 中国质量新闻网

    □ 前 溪

   当初已经承诺爱心捐款如果有剩余则捐给需要的人,然而却至今未能实现,一边是受捐人家属不愿意退还爱心捐款,且告知“没钱了,不退”,一边却是爱心人士一直追问,剩下的钱呢?如此尴尬,最受伤害的就是爱心了。

   可这样的追问已经发生多起。四川乐山市夹江县7岁女孩小薇被查出身患恶性肿瘤,2013年底,父亲王某在网上求助募捐,先后收到13万元善款。可曾捐助善款的网友李先生无意中发现,王某购买了一辆价值近10万元的轿车。

   爱心能够经得起多少次这样的质疑?

   将钱直接捐给个体,虽然能够体现出爱心,也很方便,然而,却也很容易出现尴尬,一方面究竟收了多少钱,“外人”恐怕不清楚,另一方面公众也存在疑虑,所捐的钱能否专款专用?剩余的爱心捐款会不会被挪用?账本不清是对慈善的最大伤害,可将钱直接捐给个体,则多数情况下都会存在这样的尴尬。

   爱心捐款,自然不能想退就退,想怎么用都行,更不能挪作他用。可如果捐给个体,则难免会出现“没钱了,不退”。而如果外界仅凭猜测和估算来追问,那么对于受捐人也会造成伤害,如果真的没有剩余多少钱,却面临被逼“退款”,则会造成另外的伤害。

   如何避免出现爱心尴尬?还是该将爱心捐款交给政府慈善机构或者是有资质的慈善组织,来统一管理这笔钱。比如每周打钱到医院等,这样一来,善款的使用明细就有了。如果善款没用完,可以很方便地将爱心转移,更重要的是有效阻止了将爱心捐款挪作他用的念想。

   201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采取公开募捐方式开展公开募捐。如果法律真能够实施,想必不退捐款的尴尬就可以避免了,也避免了爱心受亵渎的麻烦。

   不退捐款,现在只是让当事人受到道德的谴责,这远远不够,对于一心想占用挪用爱心捐款的人来说,还是交给制度和法律解决吧。《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