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学安
春节期间,山西洪洞大槐树景区推出“古风舞韵”“荷塘月色”“福满家园”“明朝美食节”“雪影忆光年”“小丑巡游”等特色活动,以及《提线木偶》《古槐密盒》《不倒翁小姐姐》等特色演艺,让游客感受老家春节别样的“夜生活”。夜幕降临,大槐树景区各处景点被缤纷璀璨、造型别致的灯光照亮,彩色的灯牌、别致的灯笼、融入科技的变幻光影与景点交相辉映,如同置身于奇幻多彩的世界,吸引游客纷纷合影留念。
(据2月18日中国新闻网)
夜色之下,城市灯火璀璨。繁华的步行街,来来往往的人群毫无倦意;夜场的影院和剧场,观众们兴致高昂;酒吧聚会,朋友聚餐……随着火热的夜间经济释放巨大的潜能,受到消费者欢迎的夜间旅游也迎来新爆点。各地纷纷抓住契机,推出鼓励夜间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促进城市消费增长。有调查发现,各大旅游网站上带有夜游标签的产品订单数量迅速增长,观光游船、主题灯会等活动成为热点,夜间演出、夜游博物馆等文化产品也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气。同时,旅游企业纷纷增加夜游产品的多元化供给,夜游经济的背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夜游市场的日趋火热,也带动了当地文化、饮食、购物等方面的消费,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突出城市旅游文化特色,提高城市配套管理水平,创新丰富多元的夜间旅游经济业态,成为一道值得思考的命题。
随着游客夜间旅游参与度越来越高、消费意愿越来越强,夜间旅游已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专项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游客夜间旅游参与度高、消费旺,九成左右游客有夜间旅游的经历。对于今天的工薪族而言,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很容易让人感慨,“阳光下的城市是他们的,月光下的城市才是自己的”。
此前,中国旅游研究院一项调查显示,参与调研的游客夜游意愿强烈,七成以上游客期待夜游市场品质的显著提升,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更多活动、享受更多服务。我国游客国内旅游的平均时长在3天,人均停留时间为2.03晚,随着旅游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夜游已经开始逐步释放颇为可观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随着旅游景点数量的快速增长,各地的旅游竞争更多体现在游客停留时间和住宿率上。在游客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夜间旅游项目的设计决定了游客能够停留的时间。虽然旅游业对于夜间旅游前景整体都颇为乐观,但目前夜间旅游存在供给不足、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夜间旅游尚处于市场导入期和产业培育期。
一方面,相对于人们的旅游体验、需求以及审美层次提高而言,夜间游现在还处于启动阶段,产品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和居民的消费需求,仍需加强供给。从目前情况看,受到安全问题、交通条件、产品丰富程度等条件制约,旅游企业仍无法满足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更多活动和服务的要求。另一方面,夜间旅游要充分考虑公序良俗和群众感受,务必理性务实地做好理论建设、政策设计、环境优化和产品策划。如在重点旅游区内设置通宵营业的娱乐演艺场所,旅游企业需要将目标客群进一步细化,比如针对青年游客、国际游客推出一些差异化的产品和活动,进一步拓展旅游消费。
做好夜景旅游,既要打好文化牌,又要营造圈层经济。夜间旅游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需求新潜力、供给新动能,是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新方向、效能新提升,夜间旅游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目的地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刺激当地旅游消费、活化商圈。发展夜间旅游应以开放的思维汲取世界各国发展夜间旅游的经验,扬长避短,通过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的关注和合作,共同推动夜间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质量报》【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