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鹤
近年来,私域直播作为精准营销的新兴直播形态,逐渐受到医美、健康等机构的关注。这种直播通常先在公共领域平台引流,随后引导用户通过点击直播平台按钮跳转等方式,进入个人或组织搭建的聊天群、小程序、专属直播平台等,进而参与直播、观看内容并购买商品。
然而,在部分私域健康直播间中,不良商家将目标锁定老年人,采用多种恶劣手段进行欺诈。他们虚构身份、编造虚假原料和疗效等,进行虚假宣传与情感操控,把普通商品包装成能医治百病的 “神药”“神器”,诱导老年消费者高价购买。例如,有的主播竟宣称普通膳食纤维产品可根治糖尿病。同时,编造各类伪科学概念,利用老年人重视健康但科学知识不足的弱点,误导其相信虚假理论以达成销售目的。不仅如此,一些主播及其运营团队平日在私域社群中对一些老年人嘘寒问暖,大打亲情牌获取信任,然后在直播间利用这份信任,让一些老年人步入消费陷阱,购买他们推荐的相关产品。
这些行骗手段给老年人带来了极大危害。经济上,老年人辛苦积攒的养老钱被榨取,不少老人为购买高价 “保健品”等花光积蓄;健康层面,部分有用药需求的老人停用正规药物,改用直播间推荐的无实际治疗功效的产品,导致病情延误,健康状况恶化;心理方面,当一些老年人发现自己被骗后,往往陷入自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
而权益受损的老年人想要维权却困难重重。不法商家在通过直播诱导、线上销售完成交易后,常以 “播完即关”、屏蔽信息、解散群组等方式销毁证据,逃避责任。此外,此类直播流量相对闭塞,脱离公共平台后,进一步加大了监管难度。
整治、规范私域健康直播已刻不容缓。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的《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优化消费秩序,整治市场交易环境,重拳打击网络市场中的违法行为。
为彻底整治私域健康直播间的违法违规问题,必须多管齐下、加大监管力度。
平台方需压实主体责任。在资质审核环节,对申请开设私域健康直播间的主体严格把关,全面审核其相关资质。技术层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直播间的文字、语音、图像进行实时监测,借助关键词匹配、图像识别等技术,迅速精准地发现违规引流和违法广告等内容。
相关监管部门应强化日常监管工作,通过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私域健康直播间展开监督检查,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同时,可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网信等多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实现信息共享与联合执法。
行业协会可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组织制定私域健康直播行业的自律规范和标准,积极引导行业内企业和主播遵守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行业风气。
经常关注私域健康直播间的老年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对虚假宣传、伪科学等信息的辨别能力,切勿轻信直播间的夸大承诺。在观看私域健康直播时,需保持理性和冷静,不盲目跟风购买产品或服务,而是依据自身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做出合理决策。
整治私域健康直播间乱象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平台、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共同努力。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私域直播回归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