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情怀

中国质量新闻网
吴 帅
2005-12-16 18:32:00
  老家在大山里。那里有山有水,高高的大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盆地,建个大坝就成了水库。这里也只有这些山和水。现代工业化的气息在这隔绝的大山里几乎找不到影子。老家是贫穷的。在建大坝前,老家人的生活比现在要富裕,生活在高山中间的盆地里,自给自足,无忧无虑。建好了大坝,田地和家园就被淹没在了水底,他们把家搬到了山上。从此,他们以山为家。大山人是乐观的,不久,他们又开始了另一种生活,继续在这大山群里生生不息。
   年轻人纷纷走了出去,老人还住在山里,仍然做农活。勤劳是他们一生的习惯。他们爱这平静的山水。老人在家门口开垦了一小片瓜田,每年都有一次小小的丰收,如果可能还在对面的山里种上一亩玉米。只有玉米和花生这样生命力强的作物才能在大山里存活,所以受到大山人的青睐。
   进到山里,沿着蜿蜒的小路、顺着山势一直往里走,转了几个弯之后就发现自己已经完全置身在群山之中了,迎接我们的是碧绿与清新。但我们不敢有丝毫地放松:山路颠簸,过了大坝,路就像镶在了峭壁悬崖之上,紧邻着山的就是宽阔无底的水面。沿途总能遇到乡亲,大家用乡音传递问候。每次看到这山、这水,听到这淳朴的乡音,就会立刻感到:回家了。
   远远地就看见了山上的房子,绕了好几个弯终于到了家门前,里面迎出了满脸笑容、精神矍铄的老人。
    人老了,等待就是生活。
   孩子们小的时候都在身边,那时候家里多热闹。可山里穷,总盼着儿女们出息,希望他们一个一个都走出去。儿女们很听话,也很争气,都出去了,出人头地了。老人很欣慰。可儿女们不在身边了,房间空了,老人剩下的也只有孤独与寂寞了。儿女们很孝顺,总让老人出去住。老人出来了。老人待在舒适、宽敞的大房子里,天天见着儿女们了,可又不开心了。孩子们的生活已经和山里面的生活很不一样了,老人过不惯,老人也不愿打扰孩子们的生活,就回来了。
    于是就开始了一年几次的期盼,逢年过节才能见到孩子们的面。
   然而相聚也是短暂的,过程差不多就是儿女们从车上卸下一些东西,然后亲热地唠唠家常,嘘寒问暖,吃过午饭,老人又往儿女们的车上塞了很多东西,然后儿女们坐上车,又沿着那蜿蜒的小路开走了。老人一直目送着车子远去,儿女们觉得走时比来时车子重了,是因为承载了太多老人的期盼与关爱吗?大爱无私。
    大山人有着朴素的大山情怀。大山人爱山,大山养育了大山人。现在山里只剩下老人了。以后山里还会有人吗?
    有。因为我就是那山里的人。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