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要“知”农

中国质量新闻网
王书强
2006-04-19 09:30:00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重中之重。时下,各行各业大力支持农业发展,一些涉农部门纷纷派干部下乡支农,指导农村工作,并在支持农业、服务农业的工作中,探索出许多路子。其中,下乡支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有一些支农干部却不“知”农,不熟悉农村政策法规,不了解农业标准技术,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只有“知”农,支农才能“支”到点子上、“支”到关键处,真正给农民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涉农单位的干部群众多数不是农业生产专家,不可能掌握农业生产的高、精、尖技术。但是,支农者必须熟悉农业,了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精神,掌握农业科学技术,摸清农情、民情、村情。如果支农者是个“农盲”或“半农盲”,仅凭一副“热心肠”,则不仅支不了农,还有可能好心得不到好“果”,甚至会“扰农”。 

    笔者认为,支农干部要真正“知”农,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政策意识要“强”。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熟知党和国家的惠农措施,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能带领群众致富,又能促一方稳定和谐。

   乡情要“熟”。建立农户档案,全面地了解乡情民意,知基本情况,知村优势、知贫困农户、知致富典型、知发展方向。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农村所需所急,时刻注意乡情的变化,了解乡情动态,全面把握住乡情。

   农情要“明”。春夏秋冬四季农作物生长规律不同;平原、丘陵农作物生长特性不同。支农干部不仅要了解当地的农业结构状况和地域特点,而且要经常与政府多沟通、与农民多谈心,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为本乡、村和农户找到一条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办法。

   农经要“精”。在加强学习政治基本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加强学习市场经济、法律、农业科技、村务管理等知识,掌握相关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建设好“三个文明”和为农村发展经济提供服务的本领。只有这样,下乡支农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支农干部才能受农民欢迎。 
                   

(责任编辑: )